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

在听阮中华老师作报告的时候,他把教育的本质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质就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施教者的身教言传,长养学生的善言,善行,善念,救助孩子的恶言、恶念,引导孩子踏上智慧与幸福的人生之路。”而我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一点上和阮老师的想法一致。而“育”字我认为是怀孕,孕育的意思。这由它的古体字可以看出。就像一个孕妇的样子。我认为教育就是教并孕育。教,是教其向善,而育则是待其成善。教育的滞后性也正在于此。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以施教者的身教言传,长养学生的善言善行,救助孩子的恶言,恶念,耐心等待他踏上智慧与幸福的人生之路。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1)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老师,也适用于家长。

先说“教“字。教师言传身教,但是“言传身教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大多数老师做不到,大多数家长也做不到。先说“教”吧,“以身作则”难倒了大多数老师。想想看,我们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学生、孩子去做到。学生每天六点起床,我们能做到吗?每天十点睡觉,我们能做到吗?有人说能。在这早六点到晚十点的时间里,我们在干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在像学生学习一样一坚持就是一天呢?想想我们自己工作时是不是全神贯注,想想我们自己学习时是不是一直坚持,当我们抱怨上司、抱怨不公、抱怨社会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要要求孩子做到一门心思只读书。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2)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名师吧?魏书生老师每天是和学生一起上学的,甚至比学生还早。学生跑步时都是他陪着的。他做不到的决不要求学生做到。即不唱高调。再看看李镇西老师,每天那么忙,却什么也没落下。所以我们不妨多闭上嘴巴,多动动腿。也许学生会跟着我们学呢。家长朋友们也一样,我们是否每天积极面对生活,我们是否能放下手机,和孩子共同努力?如果我们做不到,请闭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3)

再说“育”字。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我们会怎么办呢?原谅他,又犯了错,我们又会怎么办呢?我们会扔下一句:“你怎么老是改不了啊?像这样我可不管你了。”先不说学生听了这句话后的感觉,单是我们自己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做到“育”字。生一个孩子还需要十个月呢,这是我们允许的。而养一个孩子难道我们只允许三四天吗?在这个方面,名家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改正的时间。这时间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有的同仁会说“我可等不了。”其实何必呢?当我们拿到所教的孩子时,他们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前任老师已经在他们这张白纸上画上了好多好多的东西,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画好我们所画的部分并尽力使整幅画面和谐。所以,我们教师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大包大揽,觉得只要学生没教好就一定是我的责任。我们只是尽我们的责任而已。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4)

明白了教育两个字的实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安享与学生的快乐时光,也才能心安理得地“静等花开。”等待我们的学生成才的那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