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治国观点(读管仲的礼仪廉耻)

时代早已巨变,然而某些人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仍受阶级斗争年代二元对立思维影响,非黑即白,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比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些人依然奉为圣训,当然是错误的,有些人则主张全盘否定,也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择善而从才是科学的态度我认为其中的“礼义廉耻”就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四个字源出于鲁国的管仲之口,被孔子、孟子视为做人的根本,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管仲的治国观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管仲的治国观点(读管仲的礼仪廉耻)

管仲的治国观点

时代早已巨变,然而某些人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仍受阶级斗争年代二元对立思维影响,非黑即白,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比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些人依然奉为圣训,当然是错误的,有些人则主张全盘否定,也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择善而从才是科学的态度。我认为其中的“礼义廉耻”就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四个字源出于鲁国的管仲之口,被孔子、孟子视为做人的根本。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冯道传·论》中写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我理解所谓礼,远不只是指一般的礼貌、礼节,而是礼法,是人人要遵守的法度和规矩;所谓义,也不是指一般的义气,而是包含着深明大义、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所谓廉,不只是指生活的节俭,而是要克己奉公,非礼勿取,两袖清风;所谓耻,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做什么是光荣的,做什么的可耻的,具有明确的荣辱观。“四维”就是把国家比作是一座房屋,礼义廉耻就好比是支撑它的四面墙体(维字当然不能释为墙字,但四维构成空间,此处可以引申为墙的意思),如果四面的墙体立不住了,房屋就倒塌了,国家就灭亡了。因此欧阳修又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因此欧阳修高度赞扬儒家的这一思想,还特别强调“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因为人一旦不知羞耻了,什么坏事都可能做得出来。所以这个“耻”字在成语中出现时多是贬义,如“恬不知耻”“无耻之徒”“无耻之尤”“寡廉鲜耻”“厚颜无耻”“卑鄙无耻”“荒淫无耻”“不知羞耻”“奇耻大辱”,可见人们对于无耻之人是极其厌恶的。

社会上一切的不良行为,从抢占便宜、损人利己、无理取闹、自我吹捧,到贪污盗窃、弄虚作假、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就个人的因素来说,都是淡漠或丧失了羞耻之心的结果。如有的人做了坏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就更加无耻了,可怕的是,当今这种无耻到家的人并不少见。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反贪反腐,从揭露出来的大量骇人听闻的事实来看,那些身居高位动辄贪占上亿元的贪官们的无耻,已经构成了古人所说的“国耻”!

《礼记》中说“知耻近乎勇”,知耻才可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才可能有改正错误的勇气。一个著名的知耻者的例子是霸王项羽,他以失败为耻,“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回到江东去图谋东山再起,自刎在乌江边上,从而避免了战争的继续和更多人的伤亡。

就一个国家来说,知耻的百姓越多,社会越安定,秩序越良好;知耻的官员越多,官场越廉洁,风气越清正。但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是要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如果从学校到家庭,不注重自小就进行知耻意识的灌输,长大了再进行文明和廉政的教育就为时已晚、收效甚微了。事实证明,道德的滑坡,贪腐的严重,都和几代人不讲礼义廉耻有直接的关系。

礼义廉耻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的传统美德,虽然属于道德的范畴,但严重违反之后,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渊。所以,我们应当将这“四维”继承与发扬下去,尤其是知耻,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为人的根本。我们应当把不知耻看作是莫大耻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