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

作者:自然的祝福

很荣幸居然拿到了小蚁公司送来的M1体验机,作为一个器材发烧友感觉受宠若惊。本人是个玩了5年微单的发烧友,去年听说小蚁发布M43微单之初,本来是没报多大希望的。因为在曾经在PE2014上体验过台湾出的柯达S1微单,当时让我对国产微单留下了比较失败的印象,觉得国产微单比起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日系微单差距还比较远。不过一个月的小蚁M1使用给了我很多超出期待的惊喜,让我对国产微单改观不少,虽然不能指望整机性能一下就能超越日系老品牌,但是作为新手入门机型的确可圈可点。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2)

先来看看开箱,纯黑色的大号包装盒,内部缓冲海绵非常到位,上层是机身以及双镜头,下层是数据线,肩带等标准配件。从包装上来看小蚁做的还是蛮用心的,比起日系品牌纸壳子包装还是精致不少。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3)

机身外形比较简洁,手柄不大,但是手感很好,背面大拇指指托位置刚好。外形初看和徕卡T有些像,尤其是波轮布局比较接近,但是实际质感区别还是很大。我这台黑色款M1塑料表面有类似单反的表面涂层处理,这个技术在微单中不太常见,不过的确能表现出不错的机身质感。让人不仔细看以为是金属机身。开机键设计比较特殊,向内拨动开机,向外拨动关机,这个开机键位设计很好,尤其是单手握持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轻松快速开机,关机的时候阻尼较大,需要加大用力。便捷的开机键位对扫街有不少帮助。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4)

入门微单一般标配就是单参数波轮,机顶单波轮位置原理上比机背飞梭轮只能稍好一点,但是实际操控体验居然超出我的想象,因为用过松下GM1 奥巴EPL5 索尼NEX5T,对入门级微单操控没有太高的指望,但是实际使用中M1的单波轮配合触摸屏可以做到M档较快速度切换三参数,比日系品牌入门机的机背单飞梭轮体验好不少。就是从操控开始让我对M1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我想看看作为互联网起家的影像企业小蚁科技是如何对待微单产品的,是类似柯达玩票性质的机器,还是类似当初小米手机,真正打算利用国产的优势进入日系林立的微单市场进行真刀真枪的搏杀?

随机配套的肩带是皮革质地,质感远胜日系微单送的帆布肩带,宽度较窄不过考虑到微单的重量,在脖子上挂一天出行也不会有不适感。肩带固定方式是螺钉固定,这种方式比传统微单的卡扣式更牢固,而且也更美观,缺点嘛就是没法根据需要调整肩带长度。

双镜头12-40 F3.5-5.6套头,人像镜头42.5 F1.8,个人觉得很完美的搭配组合,一看就是懂市场的人做出的搭配。新手玩微单,一般除了套头第一个想买的就是能虚化的大光圈镜头。而大光圈中焦是M43系统中唯一能低成本实现较强虚化的焦段。这两枚镜头我在实际使用中感觉都还不错,详细的测评放到下篇发烧友测评去讲。本篇主要介绍一下M1的基础特性和我的直观感受。

小蚁微单的操控设计比较新颖,整机只有两个背部按键,抛弃了日系微单教科书式的五维键和低端机标配的飞梭轮。触控操作让整机操控更贴近手机。如果是玩惯了高端单反的老手可能会觉得不适应,但是我这种玩惯了低端机的人,却感觉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因为触控菜单的实际感受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5)

M1的取景界面非常简洁。左侧三个基础曝光参数,上下是机身状态参数,全触屏控制。这个界面如果从专业角度看挡住了少量取景视野,不够专业,但是我从一个爱好者角度看非常出色的界面设计,很直观的告诉新手曝光最重要的三要素,而且随着切换不同档位,自动参数会变成灰色,可控参数会显示为白色,当前控制参数为红色。互联网企业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在软件界面设计上非常人性化,贴近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而不是传统相机厂商那么追求完美或者专业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你双手握持机身的时候左手大拇指刚好可以快速切换三个指标,配合右手的单波轮,让我感受到了目前我用过的入门机里面最好的单波轮操控体验。的确小蚁M1没有双波轮,操控和很多中端、高端微单没法比,但是单波轮结合触控切换,可以获得并不差太多的拍摄体验,这让我这种因为一个不好用的波轮就可能灭门的操控处女座,感到很满足。小蚁的操控虽然设计很出色,但是也不是完美无缺,有个让我很头痛的方面就是A档下每次对焦之后系统会自动把红色光标切换到光圈,S档下每次对焦之后系统会自动把红色光标切换到快门,只有M档不存在这种画蛇添足的自动切换。很多人的理解中A档主要用于控制光圈,S档主要用于控制快门,但是其实对于摄影者A档和S档很多时候只用于固定参数,而拍照过程中修改最多的是曝光度,我日常摄影中选好档位,然后锁死光圈/快门参数之后,绝大多数操控都是用波轮根据环境亮度修改曝光,我在做微单新手培训的时候,也是推荐新手从P档玩起,先学会曝光补偿,强调曝光补偿对画质和画面影调的重要性,然后才去学A/S档。每次光标选择到曝光之后,拍完一张片子光标自动跳回光圈/快门,让我觉得虽然设计师很贴心的设计了这个动作,但是还是有画蛇添足之感。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6)

右划直接是色彩模式,左划就是系统设置和功能选择。右划色彩模式这个功能我简直是太喜欢了,从取景界面直接一键切换色彩。很多微单新手经常爱讨论XX品牌色彩好,XX品牌人像肤色好。其实每一台微单自身都有5种甚至更多的色彩模式,每个模式都有完全不同的色彩倾向和色彩风格。因此讨论具体色彩模式的特点我觉得远比品牌更重要,当然不可否认某些品牌的某个色彩模式会特别好看,直出非常精彩。小蚁的五种色彩模式,我用的不太多(平时习惯raw出片了),简单拍过一些JPG对比,初步感受标准模式过于平淡,不太符合我的日常口味;人像模式色彩清淡,测光较高,我比较喜欢;鲜艳模式饱和度比标准稍高,但是依然不如其他品牌那么浓墨重彩,而且小蚁的鲜艳模式我个人感觉缺乏明显的色彩风格,我一般日常拍jpg都用鲜艳模式,偏重口味的我觉得小蚁的鲜艳也就相当于别家的标准色彩;至于两种黑白模式还是因为我个人口味问题我比较倾向于高反差黑白,对物体质感和光影的表现比普通黑白强不少。普通黑白可能更适合拍摄人像吧,但是现在又有多少用黑白模式拍人像呢?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7)

左划是机内设置菜单,比起传统厂商复杂的一页一页,小蚁这种更贴近手机APP的菜单结构简洁明了,更容易上手。当然小蚁这种菜单简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小蚁微单目前专业功能比较少,菜单本身结构简单,目前还不需要二级菜单架构(其实基础设置里面已经是二级菜单架构了)。说起专业功能,我觉得这是目前小蚁微单和日系微单的最大差距。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小蚁微单具有的专业功能:机内HDR、延时摄影、包围曝光、数码防抖。只有这四项对于一般家用用户也基本够用了,但是和现在主流的日系品牌比起来,全景合成、最长快门限制、场景模式、电子快门这些方面还有待继续深入开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呢,其实我对软件功能方面的落后并不担心,只要小蚁持续开发M1,不断更新固件这些功能的加入都是早晚的事情。说说机身设置中目前明显感觉到不足的地方:照片格式。小蚁M1有四种照片格式可选,标准、精细、超精细、RAW,对于一般人可能够用了,但是没有JPG RAW的选项,让我这种想做JPG和raw对比的发烧友感觉很不方便。关于照片体积我自己实拍标准大约4M、精细大约8M、超精细大约12M、raw大约30M。这个数字比奥巴松下同像素机身同级别设置都偏大,不过因为小蚁没有公布JPG有损压缩率,我也不好判断孰好孰坏,无损的raw 30M比起奥巴松下同像素机器稍大(奥巴大约在20M,松下大约在25M),可以看出小蚁的无损压缩算法目前和日系还有差距,但是这个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压缩率不影响画质,而且现在64G卡也没多少钱。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8)

汉城湖——大风阁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9)

美女COSer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0)

大唐西市——铜钱

说完了软件界面,再来说说硬件配置。大部分发烧器材的人都更看重硬件配置,我一直强调软硬件是两只手,两只手都很重要,所以我把硬件放到后面来谈。小蚁M1采用的CMOS是索尼目前最新的一块M43传感器IMX269。这块底目前上市的机器非常有限,只有松下GX8,GH5,奥巴PENF在使用。根据目前的专业测评这三台机器表现也区别很大,GX8表现出M43目前最好的低感,PENF表现出M43目前第二强的高感,而GH5则表现出最强的数据读取能力,但是这三台机器最便宜的都得6000元套机。说句实在话作为国产厂家,我觉得在CMOS调教方面小蚁肯定做不过奥巴松下这种老牌厂商,但是凭借索尼出色的传感器技术M1画质还是有保障的,考虑到小蚁2199元的价格,可以说同价位段小蚁的画质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机型,毕竟奥巴松下的16mp入门机都是老传感器了…松下入门机还有超薄快门,损失宽容度的问题。详细的CMOS素质测试我放到下篇的发烧友测评中详谈。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1)

夜景——无题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2)

夜景——棉花糖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3)

夜景——无光源对焦测试

小蚁微单硬件上目前的软肋,主要是没有光学防抖。无论是镜头还是机身都没有光学防抖功能,光学防抖设计难度较大,作为新入行的小蚁没有光学防抖技术可以理解,但是从长远角度看,相机企业如果想长期发展,光学防抖技术早晚都必须掌握。那么对于新手来说没有光学防抖是不是很容易糊片呢?其实小蚁M1的糊片几率比奥巴松下同档次微单低很多,虽然小蚁整机不带防抖,但是自动快门被设置在1/100s(奥巴松下机身安全快门一般是1/(2*焦距)),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快门段,只要不是运动中拍摄,一般不会糊片。当然1/100s的安全快门虽然很少糊片,但是夜景环境也减少了进光量,抵消了不少IMX269这个高端CMOS带来的画质优势,因此为了夜景画质的提升,还是希望小蚁在未来的微单中早日加入光学防抖功能。1/100s的安全快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长焦的支持较弱,一般M43系统微单随着焦距增加超过50mm,自动快门都会缩短到1/100s以下,对于小蚁目前的双镜头还没有50mm以上长焦镜头,这个暂时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奥巴松下长焦镜头1/100s的自动快门在长焦端还是不够放心,还是有几率糊片。很多人问小蚁使用松下防抖镜头是否能解决光学防抖问题,我目前手头只有三枚松下防抖镜头 12-32 42,5 1.7 35-100 F4-5.6 这三枚镜头初步测试的感觉12-32在M1机身上能有大约1.5档的防抖效果,42.5 F1.7在M1上大约有1档或者不到1档的效果,35-100F4-5.6长焦端几乎没有防抖效果。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4)

街拍——吃手抓饼的情侣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5)

街拍——卖荧光棒的大叔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6)

对焦精度测试

最后谈谈很多人都关心的对焦和快门,早期的小蚁固件据说对焦很慢,我去年秋天看到的几篇测评都在骂对焦,不过我没体验过老固件,我拿到手之后就是1.0.20固件,春节前又升级到了1.2.0固件进一步提升了对焦速度。目前的对焦速度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法和奥巴松下的高速对焦媲美,但是已经完全可用了。跟圈内人打听对焦算法的来源,听说是购买索尼CMOS之后配套的索尼对焦算法,还请过索尼对焦算法大师来调试。我的使用感受对焦速度和精度与当初的索尼NEX系统微单非常接近,白天只要不抓怕瞬间动作对焦速度完全够用,即便是用42.5 1.8全开光圈拍迎面的行人,对焦完成后也不会脱焦。夜晚全局对焦速度下降到在0.5-1秒之间。不开对焦辅助灯时夜晚近景会有几率对焦失败(出现红色对焦框),开了对焦辅助灯后夜晚近景对焦几乎100%成功。使用触屏将对焦区域缩小到一个方格内,会大幅提高对焦速度和对焦精度。触屏微单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方便的精确选点,小区域对焦时,速度和精度都会大幅提升,可以弥补夜景全局对焦慢的缺点。(M1的对焦区比佳能EOSM系微单和索尼NEX系微单都更小,对焦精度更有保障)。总体来说,小蚁的对焦无法说多强,但是起码达到我心里预期的及格线,属于可以推荐新手购买胜任日常家用题材摄影的程度。快门方面小蚁的快门机震很小,比奥巴EPL系,索尼NEX3系入门机做的更好,而且没有松下老机器的共振快门bug,这方面我还挺担心国产微单会出什么幺蛾子,结果小蚁还是让我放心了,当然小蚁的快门也不能说完美,目前固件快门延迟有些大,按下快门后大概要有一瞬间的延迟,虽然无法准确说出是0.1秒还是0.2秒,但是总感觉比手头的EP5 GM1延迟要大一点,日常家庭使用没啥影响,但是抓拍高速运动物体会比较困难。不过考虑到M1这个价位的微单都没有相位追焦能力,这点延迟一般不会造成太多问题。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7)

近摄迎春花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8)

街头即景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19)

汉城湖——和平桥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20)

情人节随拍

小蚁m1支持4k吗(星星之火小蚁M1体验上篇)(21)

小蚁42.5 F1.8试镜——春节大扫除

总体来说,小蚁M1是一部让我对国产微单大为改观的机器,拿到手的初步体验简单说就是:充满创新的菜单界面,超出预期的操控手感,高于同价位入门机的画质,缺乏风格的平淡色彩,NEX级别的对焦,落后业界的创意摄影功能,初出茅庐的细节控制。小蚁虽然没法做到在所有领域全面超越奥巴、松下、索尼的入门机,但是作为小蚁科技第一次进入微单行业的首发作品,我看到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很多的创新基因和贴近用户的设计,尽管小蚁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细节,但是作为关注国产微单很多年的发烧友,对我来说小蚁已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测评的下篇我将会从发烧友的角度去剖析一下小蚁微单的raw品质,镜头素质,小蚁微单的出现对M43系统的意义,以及期望小蚁微单未来满足我们什么样的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