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4 末端应有90º弯钩(图5.2.4)。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图表 1图5.2.4 直槎处拉结钢筋示意图

5.3.1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不得有长度大于300mm的通缝,长度200mm~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

建议建材有关部门和单位能生产七分头砖,长度为178mm。这样可给施工带来方便,提高砌筑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减少碎砖垃圾。转角、门窗立边、砖柱等部位,都要使用“七分头砖”。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

• 6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

• 6.1.6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

• 6.1.7砌筑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如遇天气干燥炎热,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

• 【条文说明】6.1.7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具有吸水率小和吸水、失水速度迟缓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砌墙时可不浇水。

• 8 配筋砌体工程

• 8.2.3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2处;

• 2 预留拉结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位置应正确,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新增),钢筋的竖向移位不应超过100mm,且竖向移位每一构造柱不得超过2处;

• 3 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拉结钢筋。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 7.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 7.3.1(强条)各类多层砖砌体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1 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8)

• 7.3.2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摘录):

• 1 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 7.3.8(强条)楼梯间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摘录):

• 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网片。

• 7.5.4 当6度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采用约束砖砌体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砖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 2 沿框架柱每隔300mm配置2Φ8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并沿砖墙水平通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 3 墙长大于4m时和洞口两侧,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9 填充墙砌体工程

• 9.1.1 本章适用于烧结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填充墙砌体工程。

• 9.1.2 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 【条文说明】9.1.2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水泥胶凝增强的块体,龄期达到28d之前,自身收缩较快;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时含水率大多在35%~40%,在短期(10d~30d)制品的含水率下降一般不会超过10%。为有效控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上墙时的含水率和墙体收缩裂缝,对砌筑时的产品龄期进行了规定。

• 9.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及堆放中应防止雨淋。

• 【条文说明】9.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率可达70%,为降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减少墙体的收缩,有效控制收缩裂缝产生,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后堆放及运输中应采取防雨措施。

• 9 .1. 4 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前不应对其浇(喷)水湿润;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对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宜在砌筑前喷水湿润。

• 9.1.5 采用普通砌筑砂浆砌筑填充墙时,烧结空心砖、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 1d~ 2d 浇(喷)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

• 【条文说明】9.1.4、9.1.5块体砌筑前浇水湿润,是为了增强与砌筑砂浆的粘结和砌筑砂浆强度增长的需要。

• 本条系修改条文,主要修改内容为:一是对原规范条文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的规定分为薄灰砌筑法砌筑和普通砌筑砂浆砌筑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两种情况。其中,当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时,由于使用与其配套的专用砂浆,故不需对砌块浇(喷)水湿润;当采用普通砌筑砂浆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

• 【条文解读】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初始吸水速度较快,后期吸水速度缓慢的特性,当砌筑砂浆的保水性不特别好时,摊铺在砌筑面的砂浆中的一部分水分会较快被吸掉,导致上层砌块铺砌质量不良。因此,应在砌筑前适当对砌块进行湿润。但是,对砌块的湿润应该针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特点,不宜过早进行,而宜在砌筑的当天对砌块的砌筑面喷水湿润,以免砌块过多吸水加大砌块上墙后的收缩

• 9.1.6(修改条文)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 150mm 。

• 【条文说明】9.1.6经多年的工程实践,当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填充墙施工时,除多水房间外,可不需要在墙底部另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因此本次规范修订将原规范条文进行了修改。浇筑一定高度混凝土坎台的目的,主要是考虑有利于提高多水房间填充墙墙底的防水效果。混凝土坎台高度由原规范“不宜小于200mm”的规定修改为“宜为150mm”,是考虑踢脚线(板)便于遮盖填充墙底有可能产生的收缩裂缝。

• 9.1.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 注:窗台处和因安装门窗需要,在门窗洞日处两侧填充墙上、中、下部可采用其他块体局部嵌砌;对与框架柱、梁不脱开方法的填充墙,填塞填充墙顶部与梁之间缝隙可采用其他块体。

• 【条文说明】9.1.8在填充墙中,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收缩较大,作出不应混砌的规定,以免不同性质的块体组砌在一起易引起收缩裂缝产生。对于窗台处和因构造需要,在填充墙底、顶部及填充墙门窗洞口两侧上、中、下局部处,采用其他块体嵌砌和填塞时,由于这些部位的特殊性,不会对墙体裂缝产生附加的不利影响。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 13.3.3 砌体墙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 2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 3.7.4 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 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或单层厂房柱的连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动力性能和抗震能力。两者之间的连接处理不同时,影响也不同。

• 建议两者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或彼此脱开,可只考虑填充墙的重量而不计其刚度和强度的影响。砌体填充墙的不合理设置,例如:框架或厂房,柱间的填充墙不到顶,或房屋外墙在混凝土柱间局部高度砌墙,使这些柱子处于短柱状态,许多震害表明,这些短柱破坏很多,应予注意。

• 9.1.9(修改条文)填充墙砌体砌筑,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

• 【条文解读】填充墙顶部与承重主体结构接触处极易产生水平裂缝,其原因是填充墙砌体砌筑后产生的竖向收缩(沉降变形)所致。对此,新规范将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的施工时间作了修改,应在填充砌筑14d后进行,较原规范“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的时间有所延长,这对减少和有效控制填充墙顶部的水平裂缝是有利的。

• 9.2.1(修改条文)烧结空心砖、小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 抽检数量:烧结空心砖每10万块为一验收收批,小砌块每1万块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时按1批计,抽检数量为1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本规范第4.0.12条的有关规定。

• 【条文说明】9.2.1为加强质量控制和验收,将原规范条文对砖、砌块的强度等级只检查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修改为查砖、小砌块强度等级的进场复验报告,并规定了抽检数量。

• 9.2.2 填充墙砌体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其连接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改变连接构造方法。每一填充墙与柱的拉结筋的位置超过一皮块体高度的数量不得多于一处。

• 【条文说明】9.2.2汶川5·12大地震震害表明:当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无连接或连接不牢,墙体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极易破坏和倒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不合理,例如当设计中不考虑填充墙参与水平地震力作用,但由于施工原因导致填充墙与主体结构共同工作,使框架柱常产生柱上部的短柱剪切破坏,进而危及房屋结构的安全。经修订的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规定,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连接构造分为脱开方法和不脱开方法两类。鉴于此,本次规范修订时对条文进行了相应修改。

• 【条文解读】新修订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规定:

•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要求(摘录):

• 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 2)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梁之间宜用柔性连接,墙体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

• 5)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脂发泡充填,并用硅酮胶或其它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要求(摘录):

• 1)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接钢筋。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

• 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带,钢筋混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 13.3.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摘录):

• 3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 4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某项目图审报告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

9.2.3 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钢筋,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应为6.0kN。抽检钢筋在检验值作用下应基材无裂缝、钢筋无滑移宏观裂损现象;持荷2mim期间荷载值降低不大于5%。检验批验收可按本规范表B.0.1通过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测记录可按本规范表C.0.1填写。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

• 【条文解读】填充墙拉结钢筋后植技术在施工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 1)钻孔深度未按结构胶性能所需要求的锚固长度确定,往往深度偏浅,致使钢筋的锚固力不足。试验表明:钻孔深度不应小于70mm。

• 2)钻孔清理不净,孔内存留残渣及浮灰,影响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采用有机类锚固材料进行施工时,不同的清孔工艺对后植拉结钢筋的抗拔力影响很大。采用无机类锚固材料进行施工时,不同清孔工艺对后植拉结钢筋的抗拔力影响不大。

• 3)注胶方法错误,施工中不是先向孔内注胶后插筋,而是在钢筋锚固端涂抹或蘸上一点结构胶后,直接往钻孔内插入,导致孔内结构胶不密实而影响其粘结效果。

• 4)拉结筋植入后未按规定时间养护和保护。

• 施工要求

• (1)钻孔定位应根据需要准确确定其位置,钻孔应避开主体结构的钢筋

• (2)钻孔时孔深应按照结构胶性能所要求的钢筋锚固深度确定(孔口5mm深度不应计入其中)。

• (3)清孔时应用毛刷和吹风机将孔内残渣和灰粉清理干净,最后再用无脂棉蘸上丙酮擦净干燥。

• (4)注胶应用专用工具向孔内注胶,胶量应按钢筋插入孔底时胶注满孔洞确定。注胶量与孔径、孔深、钢筋直径有关,宜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确定。

• (5)植筋时应将钢筋顺孔洞向一个方向旋转缓缓插入,最后将钢筋扶正位置。

• (6)养护应按结构胶产品说明书要求时间及条件进行,养护期间不要扰动钢筋。

• (7)光圆钢筋应在植筋前进行除锈。

填充墙拉结筋的作用是保证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的可靠连接和填充墙的整体稳定性。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震害调查中,发生了大量填充墙倒塌的现象,而倒塌的填充墙绝大多数都存在未设置拉结筋或拉结钢筋数量不足,或拉结不牢的情况。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1)

• 9.3.4 砌筑填充墙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竖向通风不应大于 2 皮。

• 【2002版】9.3.5同

• 9.3.5 填充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正确,烧结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灰缝应为8mm~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竖向原为20mm);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mm~4mm。

• 【条文说明】9.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比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大,故当其采用普通砌筑砂浆时,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的规定要稍大一些。灰缝过厚和过宽,不仅浪费砌筑砂浆,而且砌体灰缝的收缩也将加大,不利于砌体裂缝的控制。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粘结砂浆进行薄灰砌筑法施工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以大大减薄。

• 2.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

• 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相匹配的,能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要求和砌体性能的砂浆,分为适用于薄灰砌筑法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适用于非薄灰砌筑法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

• 11子分部工程验收

• 11.0.4有裂缝的砌体应按下列情况进行验收:

• 1对不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砌体裂缝,应予以验收,对明显影响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的裂缝,应进行处理;

• 2对有可能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砌体裂缝,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需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待返修或加固处理满足使用要求后进行二次验收。

•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前言)

• 1增加砌体结构工程检验批的划分规定;3.0.20

• 2增加“一般项目”检测值的最大超差值为允许偏差值的1.5倍的规定;3.0.21

• 3修改砌筑砂浆的合格验收条件;4.0.12

• 4修改砌体轴线位移、墙面垂直度及构造柱尺寸验收的规定;5.3.3

• 5增加填充墙与框架柱、梁之间的连接构造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脱开连接或不脱开连接施工;9.2.2

• 6增加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连接钢筋采用植筋方法时的锚固拉拔力检测及验收规定;9.2.3

• 7修改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墙底部砌筑其他块体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的规定;9.1.6

• 8修改冬期施工中同条件养护砂浆试块的留置数量及试压龄期的规定;将氯盐砂浆法划人掺外加剂法;删除冻结法施工;10.0.5

• 9附录中增加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验抽样判定;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测记录。附录B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