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困在主旋律)

主旋律电影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困在主旋律)(1)

作者:霍霍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今年的国庆档票房14.96亿元,去年国庆档用了59小时10分的时间就达到了15亿元。这样的落差多少折射出这个行业的无奈。

这种无奈在释放着某种信号,敏锐的陈可辛早早捕捉到了。2020年春节前夕,本该登陆春节档的《夺冠》宣布撤档,预售票房全部退回。之后,为了避开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夺冠》提前在9月25日上映,最终收获了8.36亿票房。

与《夺冠》同时撤档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分别拿到了45.23亿元、16.02亿元。显然,8.36亿元的票房,对于陈可辛来说不算好。

这不是陈可辛来内地拍电影遇到的最大挫折。他筹备四五年,并且完成拍摄的《李娜》已经没有了消息;2002年,他想拍哈金的《等待》,20年过去了没有审批的消息。作为北上最成功的香港导演之一,随着徐克、林超贤在主旋律电影上的优异表现,陈可辛异常落寞。

落寞的不止陈可辛,许鞍华、杜琪峰、王家卫,还有周星驰。今年7月29日,许鞍华、杜琪峰、林岭东、谭家明、洪金宝等联合导演的《七人乐队》在内地上映只拿到了1564万票房。这部充满香港情愫的电影消耗着香港电影人最后的倔强。

上个世界末的亚洲经济危机,好莱坞全球化加速扩张,韩国本土电影崛起以及猖獗的盗版加剧了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落。恰好,2002年内地院线制市场化改革,市场兴起。陈可辛说,“2002年,我看到《英雄》的成功,原来内地可以是这么大一个市场。”他心动了。香港电影导演陈嘉上也说:“我们需要(内地)这个市场,需要这个大分量,才有机会再次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站起来。”

2003年,CEPA协议(《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颁布,规定内地与香港合拍片享受同等待遇。这一重磅举措为跌入谷底的香港电影人带来了翻盘的机会。

陈可辛没有马上来,一直在徘徊。他初来内地,在深圳一座桥上遭遇了抢劫。《十月围城》的导演陈德森回忆,“傍晚,陈可辛要过一个桥,跨过去(时)给两个人前后拦堵强抓起来。那么晚了,被人抓头发,打了,抢他钱,所以他非常反感。”这让陈可辛非常警惕。

另外黄建新回忆,陈可辛初来内地时,感觉行政色彩非常浓。有一次,陈可辛进国营制片厂,见得都是“领导”。他在采访中回忆,“那可能是一种对体制或者对权威的一些想象、恐惧。”那一幕在陈可辛的记忆中停留了很久。

陈可辛在进入内地市场前需要扫除这些印象。这对于他来说,需要一个过程。而他另外一种经历注定他会遇到坎坷。

1998年,陈可辛初到好莱坞。他在好莱坞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情书》,因为故事结尾就与大老板们产生了分歧。老板们不喜欢陈可辛设定的开放式结局,结果拿着片子去试映,效果不佳。最终《情书》的结尾被修改,这违背了陈可辛的意愿。

在资本面前,导演没有最终剪辑权。这是好莱坞的残酷规则,也是他来到内地要面对的问题。但这并不能反映陈可辛只追求艺术。

陈可辛的父亲曾做过邵氏的导演,“爸爸在邵氏做得不开心,一去那里就是胃痛。”为了拍摄自己的电影,父亲自筹资金执导了几部电影,但屡屡遭遇周转不灵,便放弃了做导演。那一年,父亲53岁。父亲告诉他,“电影不是艺术,不像作画,画不好,废的只是一块画布和一些颜料,电影是真金白银投进去的,要给人交代。”

2009年,决心北上的陈可辛与黄建新在北京创立了”我们制作“工作室。同年,“我们制作”与博纳于冬共同创立了“人人电影”,宣布3年拍15部电影,预期票房20亿。其中《十月围城》就是当时主推的项目。可《十月围城》启动不久,导演陈德森抑郁症发,离开剧组回香港休养。演员档期在即,是否放弃陈德森,重新找导演推进项目,是摆在投资人面前的问题。

主旋律电影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困在主旋律)(2)

2009年2月,保利博纳和陈可辛等组建的“人人电影公司”成立。 图源:视觉中国

投资人针对这个问题开了闭门会议。陈可辛在会议上说,“他(陈德森)为这个项目付出太多了。我们不能丢下他。”陈德森自2003年开始筹备《十月围城》,经历了投资方自杀、母亲去世,患上抑郁症,只为造出“一座城”。

投资人数落陈可辛,“刘德华、张国荣、黎明加起来才2000多万,你要我那么多钱,我还不如给三个大明星,你是不是傻。”“每一个导演都要盖那么贵的景,我是做地产还是投资电影的?”陈可辛不断与投资方争取,甚至争论。

陈可辛的坚持换来了陈德森心中的“围城”。“演员来到现场(围城)都傻了,一下子就进入到那个时代了。”抑郁症好转的陈德森重返片场时,陈可辛对他说,“这是你一辈子的愿望,你就好好享受当导演的过程。”

这句话说起来很潇洒,有分量有情谊,更有代价。陈可辛与于冬频频陷入争论,黄建新说,于冬以纯商业驱动,而陈可辛想要兼顾艺术表达。“在一起会束缚住手脚,”他劝陈可辛,“还是分开把,各自都能释放能量。”2009年的金像奖,陈可辛监制的《十月围城》获得最佳影片。但“人人电影”已经解散。

好莱坞,奔向好莱坞的博纳,眼前的一切,陈可辛似曾相识。“今天中国也一模一样,在(资本运作)这方面学得比谁都快,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博纳合作终结后,陈可辛意识到无法再找一个有共同经营观念的合作伙伴来依靠,他个人的表达不能仅仅服务于市场、公司、投资方。黄建新感叹,“陈可辛走的是一条最难走的路”。

1991年,黄建新在香港与徐克、谢晋一起开会。谢晋问徐克想拍什么。徐克认真地说《林海雪原》。黄建新举手与徐克击掌,“好,那到时候我们一起做。”这可能是徐克北上的一个意愿。

对于没有经历香港鼎盛时期的林超贤来说,北上也许能活下去。“我刚出来拍戏的时候香港电影经历了最艰难的年代,很难有机会拍戏,之后又碰上金融风暴,基本上把整个娱乐事业都打垮了。大家可能从《证人》开始认识我,在此之前我跌跌撞撞过很多次,一些经历大家没有看到而已,其实很疼。”

但陈可辛刚来内地时很拧巴。他在亮马桥附近的一家酒店见投资人。有时候与投资人谈得不愉快,他的“艺术家脾气”就暴露了,“有一次谈电影,陈可辛生气了,冲我吹胡子瞪眼。说我不懂电影(笑)。”嘉映影业董事长覃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陈可辛很快踏上了最难走的路。他投资并执导了《武侠》。但这部电影让他损失惨重,他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我不敢告诉我父亲亏了多少。”

但这一切在《中国合伙人》时遇到了转机。陈可辛拿到《中国合伙人》剧本时,韩三平对他说,如果怕赔钱的话,就别投资了,当导演就好。但陈可辛坚持要投资。“我要成为投资方,是为了给其他投资人信心,我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那我们的心态就和投资方的心态是一样的,就能考虑到投资人才能考虑到的问题。另外,我们投了,才有话语权,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品质和话语权。”最终《中国合伙人》成了他来内地的爆款作品。

主旋律电影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困在主旋律)(3)

《中国合伙人》之后,陈可辛逐渐找到内地拍片的脉搏。 图源:电影海报截图

《中国合伙人》也让陈可辛与内地编剧、制作团队建立起了信任。这对他来说并不容易。黄建新回忆,早年拍《投名状》时,片场的粉尘令陈可辛哮喘发作,他都坚持回香港就医,“他不信内地的医生。”

《中国合伙人》成功的第二年,徐克获得了博纳的投资,拍了《智取威虎山》,拿了2015年国产片内地票房冠军。“到后来我们俩拍(《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已经结识了20年。”黄建新说,“我跟徐克导演都喜欢复盘这个词,有空了就会聊,如果那个事我们那么处理会怎么样?”

《长津湖》剧本发给徐克之后,徐克马上飞到上海找正在拍《1921》的黄建新了解情况,通过黄建新与陈凯歌、林超贤、于冬沟通。

主旋律电影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困在主旋律)(4)

2021年6月,第24届上海电影节,《长津湖》剧组。 图源:视觉中国

有黄建新这样的人存在,徐克能游刃有余在内地的资本之间合作,弱化合作中产生的矛盾。徐克执导的偏娱乐类的大片与华谊合作,偏主旋律的大片与博纳合作,非常顺利。

这种合作本身会给行业起示范作用,到2016年,香港导演的的作品集中爆发,票房前十的影片有5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周星驰的《美人鱼》、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孙悟空》、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王晶和刘伟强的《澳门风云》系列、李仁港的《盗墓笔记》。其中《湄公河行动》成为了票房黑马,拿了11.86亿。

2019年春节档,香港电影导演更是集体爆发,成龙的《神探蒲松龄》、麦兆辉的《廉政风云》、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对打。之后,尝到甜头的林超贤拍出了《红海行动》,突破了36亿。自此,中国电影市场刮起了主旋律的飓风。

主旋律电影香港导演(香港导演困在主旋律)(5)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于冬代表《红海行动》领奖。 图源:视觉中国

但这期间,香港导演也有很多不如意。许鞍华拍的《第一炉香》口碑票房双失利。王家卫监制的作品,票房口碑平平。

陈可辛监制的《七月与安生》爆出了金马最佳双女主,担任制片人的《少年的你》票房口碑双丰收,这部影片成了北影编剧课的案例。他在自己这条路上,也摸索出了方向,出品人、监制两肩挑。

“现在年轻导演来我会跟他讲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只要说服我,我是一个电影人,我是听得懂的,我会赌,我能做这个赌。”坐在谈判桌的另一边,陈可辛尝试去构建一种更健康的生态。陈可辛挖掘的新导演许宏宇评价自己与陈可辛的合作,“得到了充分尊重,他不会告诉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他会听你的想法,努力帮你一起实现。”

20年过去了,香港导演在内地创造了不错的成绩。中国内地票房前100名导演中有23位香港导演,徐克以145.89亿的成绩位列首席,林超贤以117.68亿元的成绩暂居第三,这23位香港导演创造了总计906.87亿的票房。而陈可辛排第62名,受影迷追捧的许鞍华、王家卫、杜琪峰榜上无名。

主旋律的飓风呼呼的刮。疫情,增加这场飓风的摧毁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博纳终于上市了。但这掩盖不住沉寂的影视行业,日韩在戛纳、柏林频频获奖更显得我们很寂寞。

拧巴的陈可辛不想再感受香港当时的落寞。他最近宣布成立泛亚洲制片公司「Changin’Pictures」,计划开发与制作多部面向全亚洲市场的影视内容。陈可辛在釜山电影节表示,制作的系列剧“不是一种电视剧,而是一种长电影”,这能给创作者更大自由度。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陈可辛就提出过“泛亚洲电影”理念,联合港、泰、日、韩等亚洲地区,以拍摄高素质的亚洲电影为目标。

拍了几部主旋律大片的徐克也需要释放,在《七人乐队》里和杜琪峰们又站在了一起,虽然这部票房惨淡。香港导演们还在绝地求生,等候另一个黄金时代。

参考资料:

1.《陈可辛:龟的哲学》,刘磊,人物

2.《陈可辛:夹带‘艺术’火种,混过‘商业’海关》,人物

3.《陈可辛的北上漂流:又叛逆,又合群》,卫诗婕,GQ

4.《黄建新,一个‘第五代导演’的选择》,吴必,人物

5.《一个人的电影》,收获

*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