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

众所周知,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可以说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加上苏轼很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所以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会被转化为理性的反思,蕴含着深刻的大智慧。最经典的莫过于《题西林壁》一诗,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一问世就流行为成语。

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1)

当然,苏轼蕴含大智慧的诗词还有很多。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望江南·超然台作》,亦是一首经典。顾名思义,苏轼这首词是他登超然台后的所见所感。据记载,熙宁九年(1076年)清明,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了乡思,于是就写了这首词。所以这首词中,它必然寄寓了苏轼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怅惘。

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2)

熟悉苏轼的人,相信都知道他很善于自我排遣。这首词也不例外,它还表达了苏轼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受到聘用就出任,不受聘用就隐居。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苏轼蕴含大智慧的一句“诗酒趁年华”,千百年来便广为传诵。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往事不可追,要珍惜当下。

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3)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首先,词的开篇两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主要是点明了苏轼登超然台时的季节与环境。即春天还没有过去,依然是春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紧接着的“试上超然台上望”,便是直说登临远眺,即苏轼在暮春时节,登上了超然台远远眺望。接下来的“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就自然是苏轼在超然台上的所见所闻了。

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4)

它的意思是说,城外的护城河里,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四处是绽放的春花,蒙蒙春雨则笼罩着城里城外的千家万户。春水、春花、春雨,都是春天的典型景象。所以在苏轼的眼里,暮春时节的满城风光,依然是明媚盎然的。它丝毫没有伤春的气息在其中。而从写景句来看,这里色彩对比强烈,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表达的淋漓尽致。

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5)

然后,下片开始两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则是具体点明了时间。即清明节时,酒醒以后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寒食”,古代的节令,指清明前一天。而清明在古代有团聚的习俗,但苏轼此时显然是无法回乡与亲人团聚的。于是便有了“酒醒却咨嗟”。但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善于自我排遣的,所以紧接着就有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即我就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和饮酒可都要趁年华尚在啊。新火煮新茶,显然是苏轼作为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它既隐藏了苏轼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怅惘,又表达出了苏轼豁达超脱的襟怀。同时结合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的经历,这里也隐含了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以及逐渐有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工作态度。

苏轼经典十首词(苏轼的这首词蕴含大智慧)(6)

而说到“诗酒趁年华”,别看它只有简单的五个字,实际上却蕴含大智慧,读后能受益匪浅,值得铭记在心。对于苏轼来说,他的“诗酒趁年华”,就是要超然物外,就是要忘却尘世间一切的无奈与怅惘,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及时行乐。对于我们来说,“诗酒趁年华”就是珍惜当下,不要为了不可留的昨日而痛苦,应该尽情享受今天的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