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乃“顾飞驰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年)的一天,欧阳修的一个朋友来访,刚坐下就说,他新得了王安石一首诗,特来与欧阳公共赏。说着,就取出小笺一幅。欧阳修接过一看,是《残菊》一绝:黄昏凤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欧阳修看完,不禁笑了起来,说:“诗写得很有味,日近黄昏,天色惨淡,风雨潇潇,残菊飘零,遍地落英,一片金黄,好一幅刺眼的肃杀秋景,若在目前。最后一联,公子不忍目睹秋菊零落,便折取一枝供养起来;秋菊仿佛也为公子爱花之心所感动,于是一枝菊花独秀。话从对方说来,情意含蓄而委婉。”客人说:“照欧阳公如此讲来,确实是一首好诗!不过,刚才你的笑似乎有点深意。”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1)

秋菊凋零

欧阳修说:“正是。诗好是好,只是百花盛极而凋谢,惟独秋菊枯焦枝头,永不飘落。荆公诗却道‘残菊飘零满地金’,岂不有违常理?”欧阳修略微一停,便语音顿挫有力地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这两句诗,可赠送给他!”说完,又忍不住笑起来。客人拍掌说:“是的,是的,欧阳公常说为文必有三多:看多、作多、商量多。我想作诗,更当如此。看多,才能体察入微,立命下字才不至悖谬事理。菊花确实与百花不同,绝大多数品种的菊花,花期过后即枯老枝头。不过,据我所知,有少数花瓣疏散不密的菊花也会落英遍地的,或许荆公脉的就是这种菊花吧。”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2)

不同品种的菊花

欧阳修说:“如果荆公诗脉的是你说的这种菊花,他为何不在诗下注明,以致遭人讥议?何以满园菊花都是这样的品种呢?荆公吟诗,一向务求新奇,我看毛病还是出在这里!”不知怎么,欧阳修批评《残菊》诗的话,传到了王安石耳里。王安石当即不客气地说:“屈原的大作《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落英’,就是飘落的菊花瓣,难道这也不知?这是欧九不读书,不好学的过错!”“九”是欧阳修的排行,古人常按排行称呼人,以表尊敬。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宋史·王安石传》),而且“自诸子百家之书,及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邓广铭《王安石》修订本)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3)

飘落的菊花瓣

世人都佩服他“才优学博而识高“(《临川王文公集》序),他作诗为文,动笔如飞,无人不惊叹佩服。因此,欧阳修批评他的诗,他很不服气。他虽然尊敬地称欧阳修“欧九”,却直斥他不读书、不好学,确实有些不冷静了。王安石这话影响不小,世人真还以为欧阳修是个不爱读书的人。刘敞同欧阳修本是好友,知道欧阳修勒学好问,著名的“三上”(读书写文章,多在马上、枕上、厕上)故事便是说欧阳修的(《归田录》),但后来刘敞却也对人说:“好个欧九,可惜不读书。”而有一次宋仁宗问欧阳修刘敞如何?欧阳修回答说:“刘敞文亦未佳,其博雅足重也。”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4)

欧阳修现代雕塑

这话的意思是说,刘敞的文章写得不是很好,但学问值得推崇称道。所以王士祺说:“二公似以名高相失(因为名气大而失和)。”(《带经堂诗话》卷二十八)到了南宋,诗人刘庄有《湖南江西道中十首》绝句,第七首如下:每嘲介甫行新法,常恨欧公不读书。浩叹诸刘今已矣,路旁乔木日凋疏。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时时嘲笑王安石变法,常常恨欧阳修不读书;浩叹汉、唐历史已成陈迹(前几首绝句多吟汉、唐古迹),如今路边饱经岁月风霜的高大树木,也已经日益显得苍老萧疏了。欧阳修是不是“不读书”呢?当然不是那么回事。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5)

乔木

《宋史·欧阳修传》有这样一段话:“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篇残筒,一切掇拾,研稽(研究考证)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记、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文章写得严谨精当),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音。”那么,欧阳修对王安石“残菊飘零满地金”的批评对不对呢?宋人曾惜作《高斋诗话》,把这个故事记载在苏轼与王安石的名下。曾惜说:“荆公此诗,子瞻(苏轼字)跋云:“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看。盖为菊花无落英故也”。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6)

春花

荆公云:‘苏子瞻读《楚辞》不熟耳。‘“曾恬接着议论说,屈原的“夕餐秋菊之落英”,大概是说菊花会衰谢,王安石诗说“飘零满地金“,就过于夸大其词了。苏轼既以“落英“为非,难道屈原也用错了?苏轼在海南时有《谢人寄酒》诗,其中有“漫绕东篱嗅落英”句,这又是什么道理?这是说屈原也认为菊花会凋落的。这就涉及怎样解释屈原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宋代人蔡绦即指出,“以余观之,夕餐秋菊之落英,,非零落之落。落者,始也,如筑室始成,谓之落成。《尔雅》曰‘落’,始也。“(《西清诗话》)宋代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落英“谓初英也。”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7)

秋菊

古人言语多如此“,如“落“可以作“萌生”用,“臭”可以解释为“香”,“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即是一例:“特(独)“可解释为“匹(敌)”,“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一个奄息,相当一百人)”(《诗经·黄鸟》)也是一例。当代学者陆侃如先生也说:“英是花的别名。菊花不自落,此“落”字据《尔雅》,可释为始,就是说始开之花。(《楚辞选》)初绽的花朵,新鲜而有香味,故可餐饮,如果真是枯焦后的落花,餐饮时其味怕就不美了!

学会用诗句来描写花(诗人对花的理解和评价)(8)

菊花不自落

陶渊明好饮菊花酒,他有这样两句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饮酒二十首》),可知陶渊明饮酒用的菊花,是沾了露水色泽很好的初绽花朵,即“落英”;南宋诗人郑思肖也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也说菊花是枯死枝头、并不凋落的。王安石诗引出“落英可餐”的争论,但对我们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学习书本、写作实践诸方面,都是很有启迪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