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空留梦 繁华易歇浮生若梦

原创: 《心鉴阅读》

繁华落尽空留梦 繁华易歇浮生若梦(1)

春天最像是少年。这样想着的时候,我正在读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岁》。往窗外瞥了一眼,呀,春天可不就是那个寂寞的十七岁少年。

很多的情绪,奇奇怪怪的横冲直撞着。然而细思量,你又不能不说这是好无厘头的无病呻吟。

少年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嘛,不甘寂寞,想要将大千世界的繁华翻个地朝天,然而越翻越寂寞,越寂寞越神秘,越神秘越追究,越追究越寂寞。少年就这样反反复复,不明就里的长着,春天往深里去了。

《寂寞的十七岁》是白先勇的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集里面的其中一篇。之前我对白先勇的认识,只是知道有这么个名字而已,写文章的人太多了,我看不过来,偏偏也没有挑到他。

繁华落尽空留梦 繁华易歇浮生若梦(2)

去年初秋送女儿上学,在她学校附近的客栈里,我看到了《寂寞的十七岁》这本书,有时候早晚坐在那里翻两页,然而心思并不在看书。拿着书想的都是过几天就回家了,还有什么事情要办,还要给女儿添置什么东西,小到针线纽扣心里一遍一遍罗列着。书只是个道具。

后来偶然看到一个访谈视频,白先勇正在讲他第一次见到张爱玲的情景。他说他那时还小,张爱玲已经出名,是在个宴会上,他描绘那天气,屋里的温度,讲她怎样从包里掏出一个坎肩,花色,质地,样式,说的绘声绘色,然后她怎样穿上那坎肩。

这个视频使我注意到了白先勇。感觉他更像是一个梦,不是人间的人。长着一张自带戏剧色彩的脸,细里说就是昆曲张昆曲的脸。人都超脱了时空的束缚,就在戏里水袖飘起,轻舞无痕。说话那神情,那动作,仿如一股袅袅炊烟就在面前升起来了。在他之外的那个世界根本不存在。

繁华落尽空留梦 繁华易歇浮生若梦(3)

到底是那个年代的人,古古的,带着戏剧性的时光的色彩正好去图书馆又看到他的选集,借了来看,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他是读《红楼梦》的人。

遣词造句,每篇文章里几乎都用好几处“一径”。如《玉卿嫂》里面有一句,看起来,她一径都是温温柔柔的,不多言也不多语.-一径是一直的意思。行文里凡是有一直这个意思的,他通通写“一径”。

他的文章写实,充满了现实感和人间性。而透过表面看进去,无不是人生无常,繁华易歇,世事无常,浮生若梦。

如《游园惊梦》里面的钱夫人蓝田玉。原本是一个昆曲优伶,偶然间遇见钱将军,并被相中,做了钱夫人,顿时身价百倍,享尽荣华富贵。钱将军一死,又沦为落魄之人……

《永远的尹雪艳》里面的尹雪艳,也是个人间的尤物,经历过很多场面,谈笑间,玩弄男人女人于掌股之间。这个女人不简单,很神秘,又很现实,让我想起王熙凤。

繁华落尽空留梦 繁华易歇浮生若梦(4)

其实生活里面也是有原型的,我原来上班时就遇到这么一个人,八面玲珑,给人带来热闹和温暖,但一般低温的喜欢独处的人并不喜欢与她来往。

他的行文里面描写家具,服饰都很具体细致,像《红楼梦》,可以当服饰书看,也可以当食谱来读,有心人还可以总结出一本茶经,节日文化,节气大百科······

文章里也多对话。这和他的文风很般配不滥用浪漫热情感伤的文字,用字很冷酷。

读完白先勇一本小说集,记住的不多,得了点皮毛。但他是个写实作家,好似在把他的一生呈现了出来,他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那个时代,那些人那些事,试图写出永恒的人性,频频回首,暂时忘却极度的孤寂,来维持精神正常。

繁华落尽空留梦 繁华易歇浮生若梦(5)

我似乎有点明白了,难怪我每天都像活在一场梦里面。每天要写点啥,拍点啥来证明还活在人间。老大说那是因为我太闲了,却并不是。原来是因为活的太真了。一切都是戏中戏,梦中梦。就像曲里所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读了点皮毛,还偏偏要写下来让人笑,笑笑人。最后,借白先勇杂文《流浪的中国人》里面引用的一段话收尾巴。

“那夜很冷,很黑,我们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我们彼此都没有语,但是我们都知道彼此在想什么。是的,我们都知道,即使在漆黑漆黑的夜里······可是,我们非去不可,我们非去不可,不知道为什么······”

春天往深处去了,像那个十七岁的少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