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诗一共有多少作品(一个三流的诗人)

在《红楼梦》中的第十七回,有这样一个桥段:

为了迎接贾元春的省亲,贾家盖起了奢华而古典的大观园。落成时,贾政带着贾宝玉和一席人来到大观园,他们要为各处景观建筑取名字。

常建诗一共有多少作品(一个三流的诗人)(1)

从大观园正门进入,抬头便看见了假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一众人纷纷为这里取名,贾宝玉看到这里的小径蜿蜒曲折,且颇为幽静,便取名为:曲径通幽,这个名字既文雅又贴切,博得了在场人士的一致赞赏。

实际上,曲径通幽并不是曹雪芹的原创,而是源自唐代诗人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为后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倘若没有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恐怕没有人会知道这位诗人,他的名字会被淹没在大唐的某个角落。

恰逢春暖花开,我们带着一种喜悦之心,走进这首诗,感悟其中美妙而富有禅意的境界。

夏日的清晨,总是那么美好,既不喧嚣,且透出一丝丝凉爽。

常建诗一共有多少作品(一个三流的诗人)(2)

一觉醒来,便走进这古老的寺院,这里树木丛生,鸣虫百鸟,更有着外面世界所没有的一丝禅意和宁静。

在兴福寺中,和煦的晨光沐浴着竹林。苏东坡曾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院中有了郁郁葱葱的竹林,便多了一份宁谧与幽静。竹林掩映着蜿蜒的小径,一直通向清净无尘的禅房。

禅房四周种满了花花草草,禅房前面是一潭清流,此时人与万物是如此的和谐,在这里,可以洗去一切浮沉和杂念,时间仿佛停止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慢生活。

寺院的周边幽静,但不是寂静无声,明媚而美好的山光让鸟儿更加喜悦,时不时地鸣叫一两声,凝视着一池清水,偶尔泛起一丝涟漪,真叫人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只有自己的存在。

常建诗一共有多少作品(一个三流的诗人)(3)

忽然,万物又开始寂静下来,只听见寺庙和尚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首诗,实际上无需过多解释,因为其中既没有隐晦难懂的典故,也没有生僻难懂的辞藻,但是读起来却颇有一种奇妙的境界。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种诗人高超的修行与文学造诣。

诗人常建,是唐朝开元十五年的进士,与王昌龄是同榜提名 ,但两人的命运却是大相径庭。王昌龄,在边塞建功立业,而常建,则是仕途不顺,从此在人世间沉沦。

常建虽然没有在仕途宦海中有一番作为,但却有了大把的时间,穿梭于古刹庙堂和山水之间,像李白一样,潇洒而浪漫的度过一生,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常建诗一共有多少作品(一个三流的诗人)(4)

唐朝的诗人灿若星空,常建,也许是天上的一颗并不鲜亮的星星,但却在自我的世界中活出了超然的境界。

曾经在宦海沉浮中的人,或许更向往常建,在宁谧的小院中,欣赏日出日落,或煮一壶老茶,看一本经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