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1)

作者:柱子(富书作者)

上周,有条“母亲以死相逼女儿与相亲对象结婚”上热搜了。

2019年年初,90后周某在母亲的安排下与付某相亲。一见钟情是少有的,周姑娘不喜欢相亲对象付某,拒绝交往,但周母强烈要求女儿与相亲对象结婚。

周某抗争过,但在母亲闹到公司后,失业的她还是回到了老家,之后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劝说。

还有母亲以死相逼:

“不结婚就不要进这个家门!”

“不结婚,我就死给你看!”

担心家庭破裂,害怕母亲真的自杀,周某迫于无奈还是妥协了,和付某领证结婚。

先婚后爱在小说影视剧里常有,但现实中真没那么美好,婚后不幸福的周某,想离婚,母女间争吵过,动过手,但周母固执地不允许离婚,多加阻挠。

最后对母亲失望,不再执着于母亲理解的周某,到法院起诉离婚,获法院支持,撤销了她和付某的婚姻关系。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2)

看了相关报道,没有周某父亲的身影,也没有提到“丈夫”付某不愿离婚的阻碍,只有周母强烈干预女儿婚姻自由,这可能又是一个“丧偶”母亲控制欲过强下的悲剧。

同样的,前段时间,还有“95后女生因催婚焦虑过度碱中毒”引发网友热议。

山东济南,27岁女生被父母不停的催婚,情绪起伏大,呼吸困难,四肢麻木,肢体抽搐,送医后被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3)

与上面两个催婚不同的是,2018年3月19号,江苏有个还在读大学的姑娘恋爱遭家里反对欲跳海。

获救后民警教育她,这个可怜的姑娘悲伤地对民警说:“你还是教育我妈吧”。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4)

恋爱被父母反对,是常有的事,但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冲突?

如果父母与孩子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沟通,不是互相对抗的,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早恋和逼婚,这两个词完整地表达了当下无数家庭关系的死结所在。在防早恋和逼婚问题上,“控制”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所有的防早恋和逼婚,都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5)

他们说,30岁,太老了

郭盈光是一个30多岁还没有结婚的“Loser”。

2015年,郭盈光决定辞去摄影记者的工作,去伦敦艺术学院读书,那一年,她30岁,单身。

后来她打算做一个关于相亲的摄影作品,就在上海一个著名的相亲公园中挂上了自己的信息,当众接受大爷大妈们的询问。

她的征婚启事上是这么写的: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6)

然后,每一个看到这份优秀的启事的人都会问年龄。

当时郭盈光已经30岁了,很多家长问了下就走,还有人留下四个字:“勇气可嘉”。

有个大叔说:

在这里,就是一房一价,女的就是房子,男的就是银行卡。男的就是要银行卡里有钱,女的就是要房子好,怎样才算房子好呢?

比如,年纪小、有上海户口,那就是地段好。你呢,算是房型还不错的,毕竟没有结过婚、学历还不错,长得也不错。

但是呢,你现在吃亏就吃亏在什么地方呢,你年纪大了,也没有上海户口,所以是郊区房,地段不行。

郭盈光就这样多了一个外号:最美郊区房。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7)

这个最美郊区房就在那里听着,背后是一个小小的摄像机录下这一切。

她说:“我就站在那里,听着这些他们对我的指指点点,我觉得这个世界太现实太残酷了。

在他们的那个体系下,我没有价值了,而且这真的是事实,我得接受。一开始的时候,我听了五分钟就听不下去了,去旁边的咖啡馆冷静了一下……”

后来郭盈光在作品最后一页写了这么一句话:我30岁了,未婚,对爱情来说太晚了吗?

你看,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被一个小小的夹子夹住、贴在墙上,任人挑拣。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8)

恋爱不一定是拦路虎,

更可能是一剂鸡血

我听过一个说法,家长和老师不同意学生谈恋爱,尤其是中学阶段,怕恋爱会影响学习。

我们听过见过因为早恋成绩变倒数而没有机会读大学的人,也听过见过因为早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动力双双考上名校的。

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会如何,与所谓的早恋没有必然关系。

恋爱不一定是拦路虎,更可能是一剂鸡血。

早恋的结果,无论是“好”还是“坏”,并不是早恋本身带来的,而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人的理性思考和火热的情感调和而来。

那些自由的人,总会在早恋中找到责任,找到动力,找到变得更好的道路。

而一味地阻止,只会变成更强烈的反抗。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9)

早恋的时候,家长为什么那么反对?老师为什么反对?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早恋让家长和老师觉得无法控制你。

中国的少年,一向生活在父母的管理之下,到中学时,心理上的成熟就开始推动自己夺回个性的空间。

这种早恋就是一种个性的需求——我觉得这个人好,我要和Ta处朋友。

这种行为明显让家长和老师觉得失控,你走进了监控的盲区,他们能怎么办?把你拉过来,告诉你那里很危险 ,不许过去。

这种控制不仅来自父母和老师,整个社会都是一张躲不开的大网。

上学的时候怕你早恋,长大后又催你结婚,仿佛这是一项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文化,看到年轻人不问一下啥时候结婚都不知道说什么。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要么随波,要么反抗。

我对这种世俗观点的反抗结果就是,我28岁的时候,他们对未来儿媳妇的要求已经降低到了初中文化就可以的地步。

只要我愿意结婚,对方只要是个女的,识字就可以。

于我而言,我真的不想结婚吗?

不是的,我只是不想盲目地为了别人的看法进入一段婚姻。但我的父母不这么看,觉得是我不愿意,故意和他们对着干。

经营一份感情是很难的,没有早恋,甚至没有恋过,就不会处理两个人的关系。

如果你顺从他们快速结了婚,以为终于可以自由了,然而催生,还有催二胎正在路上向你走来。

爱的控制,既表现为爱,也表现为摧残。

你不禁想问,为什么?

在当下,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话语权,开始追求独立,宁缺毋滥嘛。

但在房价、彩礼、二胎甚至三胎的重压下,父母总是忧心忡忡,现在不结婚以后怎么办?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10)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11)

对象国家不分配

有人说,我爸妈是老古董,根本没法沟通。

新闻中也经常有过年不回家或者过年回家没几天就抓紧时间溜的,更有带租来的朋友欺骗的。

当你做梦都希望父母高抬贵手放你一马的时候,父母也在暗夜里叹气盼望你能放他们一马。

他们不知道你所在的世界已经变了,也不知道你如何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你的对抗让他们越发不安,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你沟通,只能用逼婚推你回到他们熟悉的轨道。

早恋早就是过去式了,时光不能倒流,面对当下催婚,请不要再对抗,你真的试过拎一瓶白酒和父亲对饮说出真心话吗?不是让你服从父母,而是让你和他们好好谈一谈。

纵然父母已经是老古董,但他们仍然是爱子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爱自己,我们是一致的。

父母不一定能听懂“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但你的对话会让他们明白子女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委屈,但不会继续逼迫你。

所谓对话,是和平的商讨,不是说服和争吵。

你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说过心里话了,如果你遇到了不开心,哪怕是因为催婚,你都是用吼来回应,这不是沟通,这是对抗。

因为付出爱收获爱,付出对抗只能得到对抗。

除了和父母好好谈谈,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爱情和婚姻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独立生活,还不能保护自己,早点结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结婚不是失败的标志,不结婚也不是胜利的表现。

在合适的时间忙合适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恰当的。

我当然见过30多岁不结婚活成众人羡慕的标杆的人,但你是那样的人吗?我们羡慕,无非是因为做到那个样子太难罢了。

我见过更多的是年龄大了,经济和思想都不独立,最后不得不嫁一个非常不理想的对象的姑娘。

在这个社会中,在你没有能力改变规则的情况下,你只能遵守规则。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12)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13)

请你认真对待结婚这件事

你所需要的,无非就是找一个你希望与之共度一生的人而已。

想结婚就跟想养猫一样,只要真心想办法,总能解决的。所以,你要主动去找。

每次有人向我抱怨自己遇不到好男人,我就会问她这么几个问题:

你周末去哪玩了?是参加过一些活动吗?

你告诉你的朋友你想结婚吗?

你注册相亲网站了吗?

你最近一个月认识了几个异性?

周末去图书馆看看书,你可能会认识爱读书的人。告诉你的同学你在找对象,也许他们会给你介绍一个惊喜。

想办法拓宽你的朋友圈,你才会更快地遇上你梦中的那个人。

如果周末宅在家里,不参加任何活动,你怎么会遇到对的人?如果你没有告诉朋友你需要介绍,他们怎么会介绍合适的人给你?

如果你连相亲网站也不注册,你会错失很多人(比如我就注册过……),当然,最近一个月一个异性也没认识,你需要加油了。

四个问题下来,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我记得一个姑娘压住心中对我这几个问题的不满问我:“这样刻意?有必要吗?”

我只回复了一句话:“好姻缘与相识的途径无关。”

你觉得这样太刻意觉得不好,是因为你还活在少年时代的梦中,没有思考过爱和婚姻到底是什么。

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幸福感觉,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而你居然要等。

要明白,如果你还觉得好姻缘是天上掉下来的,也许你命中注定的那个Ta现在正在和另一个人走在去民政局的路上。

你可以抗拒逼婚,但不要抗拒追求爱情。

点个赞,所谓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无人的山谷盛开和在热闹的城市盛开,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被逼婚是什么感觉(你不结婚我就去死)(14)

作者简介:柱子,富书作者,哲学硕士,某公职培训集团申论教师,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