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的传说故事(汉宣帝的四次奇遇)

文/文彬 编揖李胜宇《资治通鉴》记载: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马村起,到塔坡而至古今地名对照,少陵原位于今之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辖区之内长安南路潏河之东,鸣犊街道辖区内浐河以西,也就是韦曲、杜曲两个街道办连成东北方向的那道原它南依秦嶺,北含渭水,宣帝之陵,帝王之气,名刹古寺,民间物华,尽览其中是西安市长安区文物古迹分布最稠密的地区近二十多年来,我就住在塔坡村南的一个小区距长安广场百步之遥,紧邻步行街,耳濡目染少陵原轶闻那可谓得天独厚了少陵原上周秦汉唐宫阙早己灰飞烟灭,化作灰色的粪土滋养着农田在这里代代口传的乡音,辈辈相承的记忆形成了一种贯性的生活方式这块土地留下了历史人物的足迹,人们用官职或姓氏作为符号刻在农舍村庄的名称上比如曾是西汉三朝(武帝、昭帝、宣帝)的辅宰霍光,其府邸就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的司马村,因其在汉武帝朝任大司马,这个村以后便用其官职冠名——司马村杜曲街道的夏侯村,因东汉末曹操名将夏侯惇曾在那里拜师学艺而得名夏侯村少陵原不仅以帝王将相而名载史册,引人注目的还有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许多遗迹遗存例如不少村名还保留着历史的特色东戎店、西戎店、南留村、北留村……少陵原上家族文化标识也更为名显韦曲、杜曲是韦杜两家相府的旧时居地诗圣杜甫因13年寄居少陵原上当作自已第二故乡,而自号“杜少陵”、“少陵野老”、“杜陵野老”等名少陵原因汉宣帝和许皇后陵寝吞吐着帝王之气而得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汉献帝的传说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汉献帝的传说故事(汉宣帝的四次奇遇)

汉献帝的传说故事

文/文彬 编揖李胜宇

《资治通鉴》记载: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马村起,到塔坡而至。古今地名对照,少陵原位于今之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辖区之内长安南路潏河之东,鸣犊街道辖区内浐河以西,也就是韦曲、杜曲两个街道办连成东北方向的那道原。它南依秦嶺,北含渭水,宣帝之陵,帝王之气,名刹古寺,民间物华,尽览其中。是西安市长安区文物古迹分布最稠密的地区。近二十多年来,我就住在塔坡村南的一个小区。距长安广场百步之遥,紧邻步行街,耳濡目染少陵原轶闻那可谓得天独厚了。少陵原上周秦汉唐宫阙早己灰飞烟灭,化作灰色的粪土滋养着农田。在这里代代口传的乡音,辈辈相承的记忆形成了一种贯性的生活方式。这块土地留下了历史人物的足迹,人们用官职或姓氏作为符号刻在农舍村庄的名称上。比如曾是西汉三朝(武帝、昭帝、宣帝)的辅宰霍光,其府邸就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的司马村,因其在汉武帝朝任大司马,这个村以后便用其官职冠名——司马村。杜曲街道的夏侯村,因东汉末曹操名将夏侯惇曾在那里拜师学艺而得名夏侯村。少陵原不仅以帝王将相而名载史册,引人注目的还有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许多遗迹遗存。例如不少村名还保留着历史的特色。东戎店、西戎店、南留村、北留村……。少陵原上家族文化标识也更为名显。韦曲、杜曲是韦杜两家相府的旧时居地。诗圣杜甫因13年寄居少陵原上当作自已第二故乡,而自号“杜少陵”、“少陵野老”、“杜陵野老”等名。少陵原因汉宣帝和许皇后陵寝吞吐着帝王之气而得名。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在西汉第十任皇帝的龙椅上稳稳坐了26年。黄龙元年(前49年)病逝于未央宫,享年43岁。谥号孝宣,庙号中宗。是西汉拥有庙号的七位皇帝之一。中宗:就是中兴之宗,与汉太祖、高祖、太宗文帝、世宗武帝并称,同为西汉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刘询一生福大命大,43年宿命充满着传奇色彩。刘询的一生有四次奇遇。

其一乃是“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方术,猜忌多疑。这一弱点被居心叵测的侫臣江充所利用。江充笼络宫人,暗中策划了巫蛊事件,趁机向汉武帝进馋言,嫁祸于太子刘据。刘据俱祸,起兵讨伐江充,不料兵败,逼迫自杀。汉武帝被馋言所蒙蔽,盛怒之下,下诏将太子刘据满门抄斩。太子妃史良娣及皇孙刘进等三男一女都作了刀下冤魂。刘据的生母卫皇后就是武帝朝大破匈奴的名将卫青的姐姐。她也在这次飞祸中上吊身亡。幸存者按汉朝律典削籍为民。刘进的儿子刘病己出生数月,也在襁保中被锒铛入狱。刘病己可是汉武帝的曾孙,可怜未满周岁,也被株连。可谓生不逢时,所幸留下一条小命,算是奇遇了吧。

刘询的第二次奇遇是在狱中遇到了廷尉丙吉。当年丙吉是管理狱政的官吏,他对太子刘据遭人暗算之事深感同情。丙吉生性刚正忠直,又有心打救幸存于世的皇家骨肉,便暗中派两名女囚犯多方保护,给皇孙喂奶,保住刘病己的性命。这时,京城里有一位得道的方士,也有搭救汉武帝皇孙的初衷,便进言说:长安狱中有天子之气。适得其反,真的这进言还触击了汉武帝内心深处的疑惧和隐忧,他竟下令将京城监狱犯人全部处死。这时丙吉冒死忤旨托延,挡住了奉旨行刑的差官,又婉言谏诤,为戾太子刘据辩冤。汉武帝痛定思痛,收回成命,又大赦罪犯,才留下了皇曾孙一条小命。汉武帝还褒奖了廷尉丙吉。此后汉武帝查明“巫蛊冤案”的真相,将江充等人处死,还修了“哀子宫”,以寄托哀子之痛。当年大赦冤狱之日,刘病己年当五岁,可怜这位身上流着皇家脉血的皇孙,才出监狱,成为一介庶民。丙吉好人做到底,又将刘皇孙按排寄养到冤死的皇祖母史良娣娘家,托付给史良娣母亲及其兄长史恭照顾。史良娣娘家也居住在少陵原上东曹村,汉武帝垂老殡天之际,为了找回失子之痛的安慰,下诏将刘病己列入皇族宗室,让其接受皇室教育。

刘询的第三次奇遇是在张贺任宫庭总管时,他张罗安排刘病己的婚姻。这时宫庭典狱官许广汉之女许平君年方二八,与刘病己年令相仿。张贺原是戾太子刘据属下小吏,对于蒙冤受难的一直感恩不忘,因而百般呵护旧主人留下的血骨。许广汉年轻时曾是昌邑王刘贺的部下,他忠厚憨直,被人算计而遭宫刑,才成了蒙羞忍辱的宦官之身。以后他历尽曲折熬到了掖庭丞的职位,相当于宫庭副总管,是张贺的助手。刘病己恢复了汉武帝皇曾孙的身份后,来到了掖庭读书,张贺为刘病己延请名师,讲授经学。落难皇孙聪颖好学,勤奋上进,加之性格刚毅坦荡,喜交侠义之士,出入市中,走马斗鸡,无所不能。他足迹便及京城内外和渭北祖陵、少陵原下,耳闻目睹闾里奸邪、官场利弊。在掖庭求学期间,他对生民生计,体察甚深。他同许广汉同居一室,过从甚密,忘年之交,情同父子。张贺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操办刘病己的婚事。他原拟将自已的孙女嫁给已成年的刘病己为妻,却受到“门当戸对”理念的封锁。首先遭到胞弟张世安和其他族亲的坚决反对,认为刘张两家门不当对。正值此时,许广汉的独生女八许平君待嫁,未婚夫却暴病身亡。他便移花接木,并出资贺礼,为无依无靠的刘病已操办婚事。婚后的刘病已也便在岳父家里,虽日境清贫,但许平君贤惠殷勤,嘘寒问暖,体贴入微,刘病己小俩口的日月在温情脉脉,柔情似水中度过。这时刘病己的人生才真正有了家的温暖。他对不嫌弃自已的爱妻一家非常感激。婚后第二年,许平君生下了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刘病己18岁那年,这位落魄皇孙便有了人生的第四次奇遇。

刘询的第四次奇遇:当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不幸早逝。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本是个纨绔子弟,不学儒术,登上皇位仅27天,荒唐事做了上千件,搅得朝庭内外乌烟瘴气,天昏地暗。当时执掌国柄的霍光一看这还了得,便联合朝臣废除了刘贺。霍光怎么会有这么大能耐?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卫青舅甥为汉武帝争得的千秋伟绩便是北伐匈奴的赫赫战功。“巫蛊之祸”使卫氏家族一厥不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时的霍光家族又势力膨胀。“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坐皇椅呢?帝王的宿命这时便给皇曾孙刘病己张开了笑脸。时任大将军长史的丙吉便向朝中重臣力举刘病己。他说:“皇曾孙年十八,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合”。鉴于“病”和“己”在日常用语中频率过高,臣民避讳不易,故更名为“刘询”。刘询连做梦也未想到,自己一个蒙难冤狱的皇孙、一个从民间陋室走出的平民,怎么就一步登天,成了帝国的皇帝。真可谓生涯奇遇。公元前74年,刘询第一次迈进了祖父刘据曾生还的皇宫,前往未央宫拜见比自已小两岁的叔祖母——昭帝的寡居皇后上官太后。上官太后的外祖父霍光这时为刘询的登基已安排得井井有条。刘询拜见叔祖母时,叔祖母上官太后先封刘询为阳武侯作为见面礼,给这位将要登基的皇孙铺上称帝的垫脚石。同年,18岁的少年天子正式登上皇位。妻以夫贵,许平君进了后宫,被受封为“婕妤”。这可是侍俸皇帝的高级臣妾,距皇后还有一步之遥。那么谁做皇后呢?霍光有一小女儿叫霍成君,年方二八,很希望自已能成为未来的皇后。朝臣中也有人心想霍成君乃世族名媛,从小享有高品位优质家教,知书达理,才貌出众,母仪天下,非己莫熟了。刘询从鬼门关挣脱出来,历尽劫难,幸有贤良的糟糠之妻贫贱不弃,朝夕相伴,鱼水成欢,虽不能与霍成君相比,但困厄之际如山重恩怎能放弃?他为防人之口,颁布了即位后第一道诏书,称作“寻剑诏书”,意为不忘旧情。这就是史家们津津乐道的“故剑情深”的掌故。诏书字字恳切,句句深情。精明的朝臣们那个不是明眼人,便一边倒的心领神会,纷纷联名上表,请求册封许婕妤为皇后……后来史书记载的忍辱屈从的后事这里就不必表术了。

经历了“巫蛊之祸”,牢狱之灾,沦落少陵原,登基称帝,故剑情深,隐忍屈从,直至一鸣惊人,开创“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皇孙奇遇的传奇色彩无不为汉宣帝后来的大有作为铺垫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为刘询建树汉室中兴聚集了浩瀚的精神海洋。《汉书》、《资治通鉴》都对“昭宣中兴”赞颂不己。称汉宣帝朝“天下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于朝。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吏称职于位,民安其业于家。”史家给刘询朝的评價有“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给刘询帝戴上了“有雄才大略,杰出的政治家”等一顶顶桂冠。刘询生年坎坷,少年多灾多难,生活在少陵原上,对少陵原有深厚的感情。他生前为自已选陵于少陵原这方皇天后土。陵冢南距早逝的许皇后少陵九公里;他的杜陵为覆斗型,底边长175米,高30米,其状况可与汉武帝茂陵媲美。陵前原有清毕沅书碑“汉孝宣皇帝陵”。汉宣帝的救命恩人贤相丙吉死后葬在杜陵和少陵之间,墓前有清毕沅书碑“汉丞相丙吉墓”。君臣夫妻,千古相伴,演绎着“贫贱不能移”的爱情传说。为后世以德立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