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代国贵族拓跋珪建立新的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拓跋珪的北魏王朝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

拓跋珪之所以能够建立北魏,和他的贵族血缘是分不开的。

他的父祖是代国国君,所以了很多拥趸。

但是,奇怪的是,拓跋珪建立国家后,没有继续叫做代国,而是叫做魏国。

这是为什么?

和一个人最有名的乱世枭雄有关。

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代国贵族拓跋珪建立新的国家)(1)

(拓跋珪)

拓跋珪和铁木真的命运特别相似,他们都曾有一个很牛的父祖,但是父祖都北陷害,和母亲相依为命,最后崛起于草原。

鲜卑族起源于东胡,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逐渐统治草原,也就在那个时候,东胡被冒顿打败,战败后的族人被迁往乌桓山和鲜卑山,后来就有了乌桓族和鲜卑族,此后跟随匈奴,开始了和汉朝的长期战争。

东汉汉和帝时期,匈奴彻底退出中原战争,分裂成南北匈奴,北匈奴西迁,进入西伯利亚,南匈奴归降东汉,而鲜卑各部落趁机占领蒙古草原,随后跟随大部队,大举进入中原。公元337年,鲜卑慕容部建立燕国,史称前燕。

公元338年,鲜卑拓跋部的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他是拓跋珪的爷爷,在后赵做了十年人质,回到辽东,继承了部落酋长的位置。

不得不说,什翼犍的继位充满曲折,他的老哥叫拓跋翳(读 yi)槐,是部落酋长,当时拓跋部内乱,虽然拓跋翳槐指明什翼犍继位,但是大臣们担心什翼犍在后赵,离的太远,等他回来,部落早乱的没法收拾了,于是就内定了另一位兄弟拓跋孤。

酋长的儿子,肯定有很多,前赵、后赵都是因为争夺帝位,自相残杀,拓跋孤的上位,自然少不了这些,期间还杀死了,另一位兄弟拓跋屈,没想到,眼看权力到手,拓跋孤却亲手把酋长的位置,给让了出来,于是什翼犍顺利登基。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好什翼犍,我们开上帝视角,从结果看,什翼犍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领袖,拓跋部在他的领导下,不仅建国,而且逐渐成为鲜卑族中的老大,还和慕容世家的燕国通婚。

但是在那个年代,什翼犍并不是最出彩的,因为在靠近中原的甘肃,有一个人比他更强大,氐族的苻坚,永嘉之乱后,第一次统一整个北方的男人,公元376年,苻坚派苻洛率领二十万军队,踏平了整个代国。

公元376年,拓跋珪五岁,苻坚占领代国后,几乎把整个拓跋皇室都迁到了中原,什翼犍的子孙全部被杀,拓跋珪因为还小,又有大臣求情,作为拓跋皇室的唯一成员,就这样继续留在代国,不得不说,运气实在太好了。

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代国贵族拓跋珪建立新的国家)(2)

代国被灭后,原先的势力迅速被瓜分,在苻坚的干涉下,代国出现两大利益集团,一个是独孤部的刘库仁,他是什翼犍的外甥,另一个是铁弗部的刘卫辰,铁弗部是匈奴的一个偏支,当初就是他,求救苻坚,才促成了代国的灭亡。

拓跋珪拥有一个艰苦的童年,旧皇室独苗,到哪都充满了危险,他的遭遇,与八百年后的世界名人,铁木真的童年,惊人的相似,父亲是部落首领,幼年被杀,和母亲相依为命。

拓跋珪的母亲贺氏,是贺兰部酋长的女儿,如今只能寄人篱下,辛苦的照顾拓跋珪,看着刘库仁的脸色过日子,然而更不幸的是,公元383年,刘库仁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慕容家族给杀了,他儿子刘显暴力夺取控制权后,拓跋珪母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久,贺氏带着拓跋珪,再次回到贺兰部,希望借助家族的力量,抚养拓跋珪长大。

本来,娘家人,又身为公主,抚养个小孩,问题不大,但是拓跋家族曾经是这片草原的霸主,拓跋珪的出现,使贺兰部的势力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里有个重要人物,需要提一下,辽西公主,她是什翼犍的女儿,嫁给了何氏的父亲,贵族通婚,就算遥远的草原也不能例外,辽西公主的女儿,也以通婚的形式,反嫁给了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也就是拓跋珪的老爹。

而这个辽西公主,有个儿子叫贺讷,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公元386年,年仅15岁的拓跋珪,在牛川的部落大会上,竞选成功,成为新一任代王。

五胡乱华时期,这些来自草原的塞外民族,进入中原后,虽然实行的政策各有不同,但是根本上,他们都在或多或少的,学习模仿中原文化,他们的国名,赵、秦、燕等等,寄托了他们希望尽快融入中原的愿望。

拓跋珪也不例外,成为新代王的第一年,他就把国号,改成了魏,之后陆续统一了北方。

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代国贵族拓跋珪建立新的国家)(3)

(曹操影视剧找)

拓跋珪是代国的遗贵,为什么不继续叫做汉王,而是把国家改名叫做魏呢?

这和一个人有关系,他就是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拓跋珪出生于公元371,比曹操小了116岁,但是曹操对他的影响很大。曹操曾经远征乌桓、鲜卑,历史上虽然记录的笔墨比较少,但是曹操使用的征服人心的民俗政策,所以在鲜卑族中,对于曹操这个人,还是比较尊重的,当然拓跋珪的祖辈会口口相传,导致拓跋珪很赞赏曹操的民族政策。从羡慕到追崇,在缺少文字传达的那个时代,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者,两人的身份也及其相似,都是依附强权,最后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曹操借着皇帝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拓跋珪只能依附燕国,逐步走上了权利的顶峰,统一了中国北方。

拓跋珪之所以改用魏国的国号,还有另外一层用意。曹操的魏国这个是已经被司马炎篡权,拓跋珪改用魏国的时候,中原还处于乱世中的东晋王朝,拓跋珪改用魏国,能够团结反对东晋的曹操遗老遗少,有利于自己开展统一大业。

(每日汉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