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都有什么花儿(一张图教你认清那些花儿)

春夏秋冬都有什么花儿(一张图教你认清那些花儿)(1)

春天到了,你赏花了么?这周虽然有降温,但是桃、李、杏、梨的花朵却早已在枝头绽放。贴梗海棠红艳艳的,紫叶李也一小朵一小朵的开满树。说起来,早春的花儿颜色从白到红,深深浅浅各有不同,然而它们也有一致的地方:五枚花瓣,还没长叶子,如果遇上的是没有挂牌子的野外,那么拍完美美的照片秀在朋友圈,被人问道“这是什么花?”也会有答不上的尴尬。

这次,我们请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程师刘夙,请他来教我们分辨这些长得傻傻分不清的相似花朵。

普通市民赏花,最先关注的,通常是花的颜色、大小,其次才可能会关注这个花的形状啊、树干啊、是不是有叶子啊。而这个顺序,和植物人观察植物的顺序是不一样的。周末再次外出赏花,不妨学一学植物学人,细细分清楚你眼前的这一株,到底是什么花。

一看花的着生方式。刘夙说,花的着生方式,就是看花长在树枝上的哪个位置,是直接长在树枝上,还是有一个长柄,花长在柄上,另外呢,花是一朵一朵单独长的,还是几朵一起长的。“如果花聚在一起,长得有梗,那么就可以排除桃和杏。”

桃和杏的花都没有长梗,贴在树枝上。怎么区分桃和杏呢?“桃花是两朵一起开的,两朵花的中间夹着一个芽,花谢了以后,中间这个芽就长出叶子来了,学植物的人会用一句口诀‘三芽并生,两边开花’来记忆这个特征。而如果那棵树的花是没梗,一朵一朵单生的,那就是杏花无疑。”有柄的花就多了,有樱花、梨花,就要用其他的细节去判定了。

二看刚长出来的叶子。这段时间除了花开得好,这些植物的嫩叶也一点一点冒了出来。那么观察新长出来的叶子,也能帮助鉴定所见的花的名字。“叶子中间有一根叶脉,如果刚长出来的叶子是沿这个叶脉为中线左右对折的,那么这株花是桃、樱一类的;如果新长出来的叶子是像包菜一样一片包一片,那就是梅、杏、李一类的。”

此外,如果再仔细看每一朵花,会发现不同品种的花在花瓣的形状上也有区别,比如樱花的花瓣顶端有一个小缺口,梅花的花瓣是圆形的,李花的花瓣窄且下面细长。不同花的花瓣下面的花萼的形状也有区别:比如杏、红叶李的花萼反折、桃花的花萼是深红色。

至于为什么不用花的颜色作为分类的依据,刘夙说,“这是因为颜色变异在植物当中来说实在是太普遍了,不够靠谱啊。”所以如果今明两日再去赏花拍照,请别说“我们仍未知道那天见到的花的名字”了,仔细观察下身边的树,赏一下花吧。

【观赏篇】

陆游爱的海棠花

不是“真海棠”

在蔷薇科的观赏植物中,“海棠”是其中不能被忽视的成员。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程师刘夙介绍说,西汉以后,海棠开始见诸文献典籍记载。有学者认为,在西汉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楟、柰、厚朴”等记载,其中的“柰”不仅指当时刚刚传入的绵苹果,也指小果类苹果属的植物。

这里为什么要提到“苹果属”呢?刘夙说,“要说‘真正的海棠’,就指的是苹果属下的海棠。”因此,真正的海棠包括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那同样属于蔷薇科,春季开花的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是蔷薇科木瓜属的,不是真正的海棠。”明朝人王象晋编撰了一本《群芳谱》,里面对海棠分了四品,就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

西府海棠多在四月盛放,花色白到淡粉,开花时节如同在树梢罩上一层粉嫩的云霞。垂丝海棠与西府海棠长得有点像,花期也很接近,要确定眼前的是垂丝海棠还是西府海棠,还得仔细观察花柄和萼片,如果花柄和萼片是紫色的,花梗更长,且花朵微微向下,则是垂丝海棠无疑。贴梗海棠的花色鲜红夺目,花朵紧紧贴在树枝上,木瓜海棠则花色更淡,花柄也比贴梗海棠的花梗要长一些。

从唐代开始,观赏海棠成为一种风气,并在宋代达到顶峰,唐诗宋词中,留下了不少关于海棠的诗词,并与杨玉环、杜甫、苏轼等人结下了不解的渊源。而说起海棠,必须得提一句四川、提一句成都,因为在唐宋时期,成都城内遍种海棠,在唐时就已经名满天下。唐代诗人贾岛有诗云“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可见那时的海棠种植规模相当大。另一位唐代诗人吴融则如此形容海棠花开时的艳丽色彩,“占春颜色最风流”。晚唐诗人郑谷更是写了《蜀中春日》《蜀中赏海棠》等诗作,竭力为成都的海棠花代言推广。

当然,对成都海棠最爱的诗人,当属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他在《成都行》中写“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在《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中不仅说“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还极力推荐当时赏海棠的胜地——燕宫,“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还认为在海棠花面前,蜀中盛装打扮的女子也被衬得没了颜色。让陆游心心念念的海棠是哪种海棠呢?有学者在他的《春雨绝句》中找到了答案,陆游写的是“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杀风景处君知否,正伴邻翁救麦忙。”在四种叫做“海棠”的植物中,只有贴梗海棠满足此种形容,所以,用一句绕口令一样的话抖个机灵,就是:陆游看的海棠,在植物学人的眼里并非真正的海棠。

【繁殖篇】

为了传粉 植物们拼了

招数1 拼颜色

春暖花开,姹紫嫣红,大概是所有人对春天的印象,的确,春暖花开的时候,各色花儿争相绽放,樱花、桃、李、杏、梨、海棠等等,颜色娇妍。然而,也有人发现,在二月底三月初盛开的鲜花里,有一种颜色特别常见,好像走哪儿都能看得见,那就是黄色。

的确,油菜花、迎春花、连翘花,苦菜花,都是黄色的。这是为什么呢?植物开什么颜色的花有什么样的原因?答案是肯定的,还有农学硕士生以《低温胁迫对早春开花植物花器官抗寒性及花色的影响》作为自己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程师刘夙介绍,早春花儿的颜色,和自然界中的传粉者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早春的花除了黄色的多,紫色的也比较多,比如豆科植物,开的花就是紫色的。而这与授粉者主要是蜂类有关。”蜜蜂、马蜂等蜂类对紫色、黄色比较敏感,也对这些颜色的花儿有着比较强的辨别力。为了吸引蜂类来帮助自己传粉,花儿们除了在颜色上下功夫,在形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像白菜开花,它的花刚开的时候,都彼此靠得很近,很像一个由花搭建的小平台,蜂类从这朵花爬到另一朵花很方便。而它们结果是往下延长的,所以它开的花始终在上部。”

在自然界中,蝴蝶、蛾类、蝇类、鸟类都是花粉的传播者,每一种花为了吸引传粉者都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吸引蝴蝶传粉的花多是红色的,白色、浅黄的花多吸引的是蛾类,而吸引蝇类的,多半是散发出一些特殊的气味。

招数2 拼香气

从早春的梅花绽放开始,蔷薇科下面的种种植物都次第绽放,既迎接春天,也为春天增添了一抹色彩。对我们来说,花是一道风景,而对植物来说,花是它们的生殖器官,开花是为了延续后代。

从开花到结果实,离不开传粉,和我们上期介绍的白菜、油菜一样,蔷薇科的这些植物:梅、桃、杏、李、樱,也是靠蜂类传授花粉的。从早春一路赏花到现在,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早春开放的梅花香气浓郁,而桃、杏、李、樱桃就不一样了,如果在花林中来一个深深的呼吸,可能会闻到若有似无的香气,但那香气和梅花一比,说是“小巫”都略显抬举。

在中国传统文人眼中,梅花的香气是其气节的例证:梅有傲骨啊,雪中送香啊!更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句子激励大家:要学梅花啊,越冷越香啊。但是如果以一个植物学者的身份来看花香这件事情,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开花是为了结出种子,结出种子需要别的生物帮忙授粉,而花香则是一种吸引蜂类的手段。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程师刘夙介绍说:“梅花开在早春,因为气温比较低,活跃在外的蜂类数量也比较少,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蜂类来帮忙传粉,那么在视觉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梅花选择了用花香来吸引蜂类。”但是不管怎么说,要散发花香对植物来说,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事情,故而,桃花、杏花、樱花、梨花、李花等蔷薇科植物开花的时候,气温回暖,外出采花的蜂类比较多了,桃、杏、樱、李等植物不需要耗费额外的能量来合成香味物质也能吸引不少蜂类前来传粉。“如果我们把植物想象成一个个人,那么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怎么样吸引传粉者就像是植物们所作的一个个决定,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就更加生动形象,利于理解了。”

【分类篇】

不看大小看啥?

作为一名文科生,第一次看这些分类时,是懵的:苹果、李、杏、桃是一个科的;开花美美的月季、海棠、绣线菊,也是这个科的;草莓、树莓,还是这个科的。它叫蔷薇科。它们的植株有大有小,果实的形状也千差万别,为什么会把它们都分到一起?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工程师刘夙介绍,现在,由于分子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现在确定植物的纲目科属种时,更多是采用分子结果作为界定的依据,而在这以前,植物分类学的学者们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依据其共同特征来对其分类的。有意思的是,分子检测的结果和传统形态观察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那草莓、苹果、李和梨甚至月季之间的相似性在哪里呢?“花,就是依据之一。”刘夙说。早先的植物学家们发现,这些植物从身高到外貌都差异巨大,它们的花颇具相似性:一朵花有五个花瓣,下面有萼片,萼片也差不多是五片,花朵中间,雄蕊多雌蕊少,花梗上面的花托也很有特点,有点像一个碗或是盘子,花瓣就长在这个碗或是盘子的边边上。也是出于这种相似性,桃、李、杏、樱的花才变得那么难以分辨。“至于它们是木本是草本,其实植物分类学者们在分类的时候,不会将其作为主要依据,毕竟植物可能会在木本和草本的形态间转换。比如菊科植物多以草本形态生存,但是它们到了夏威夷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却可以演化成高大木本植物。”

当然在蔷薇科下面,还要分亚科,下面又分了不同的属和种。分亚科和属种的时候,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就作为了分类的依据,而到分属种的时候,也会用到叶子的形态。刘夙介绍,“比如李子、樱桃、杏这种是果肉包裹着果核的,传统上就分为一个亚科——李亚科;苹果这样子的果实结构的又可分为一个亚科。李亚科下面的分类,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根据叶子的形状之类特征细分成许多属,比如把叶子对折的桃、樱和叶子左右包的杏、李分开,桃、樱和杏、李各自再分开;另一种是不分这么细,全都并成一个大的李属。”刘夙强调,这只是分类标准的不同,但是都可以认为是对的。

传统上习惯把整个蔷薇科分成蔷薇亚科、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和李亚科。草莓、月季花是蔷薇亚科的成员,而绣线菊是绣线菊亚科的成员,苹果、梨、枇杷是苹果亚科的成员,李、杏、桃、樱桃就是李亚科的成员。到了分子时代,这四个亚科被打乱了,但原来桃亚科和苹果亚科的各个属仍然在一起,显示了传统分类在分子时代仍然有很多合理的地方。

说起来,最近这段时间,有一种叫做“紫叶李”的植物开花开得正好,紫红色的新叶刚刚发芽,花朵白色,小小的缀满枝间,不少住宅小区、道路、公园里都有它的身影。既然名字里有个“李”字,那它和我们吃的李有什么关系呢?刘夙说,我们平时吃的李原产于东亚,也叫日本李或者东方李,而紫叶李产于欧洲,植物学叫欧洲李。欧洲李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中有吃果子的品种,也有观花品种,紫叶李就是其中观赏的一种。刘夙还补充说,不要以为欧洲李的果实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它们中有一些已经以蜜饯的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们买的蜜饯西梅,其实就是以果用的西洋李的李子做的。”

本版采写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