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法制周报记者 齐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科学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科学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科学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法制周报记者 齐果

今年的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4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洋是人类生命之源,更是人类的未来所在。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为海洋。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同时对调节、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作用。

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记录在册的海洋生物就有二万多种。

正由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所以,一直被认为家大业大,可以任意挥霍、破坏。其实,我国海洋生态整体面临水体污染、生物入侵、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严峻问题。这也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的威胁。

海洋环境污染:人类工业将污染带给了海洋,如,危化品船舶泄漏、陆地污染水汇入洋流、核工业排污、生活垃圾等等。这些污染物被海洋生物摄入后,造成变异或死亡。

那些污染物又会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危害人类健康。

海洋资源过度开采、捕捞:据世界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目前约有34.2%的鱼类种群在生物不可持续水平被捕捞,总体比例过高。

这说明,再这么捞下去,34.2%的鱼类种群就直接绝种了。滥捕不仅影响种群数量,还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和营养结构。海洋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衰退。我国中华白海豚、斑海豹、海龟、红树林、珊瑚礁等等都是濒危海洋生物了。

海洋物种生存环境被破坏:不合理的开发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自然岸线变异、海岸侵蚀加重、海洋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

例如红树林,它的生态系统包括大型藻类55种、浮游植物 96种、浮游动物26种、底栖动物300多种、昆虫142种、哺乳动物10种、爬行动物/种。

从上世纪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红树林面积持续下降。其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都会失去生存环境,将导致种群消失。

外来物种入侵:如水产养殖和贸易、科研、开辟航道和船舶运输等,可能引入新物种,导致物种杂交、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不均衡现象加剧。

虽然我们调侃“中国吃货们能把入侵物种吃成濒危物种”,但是,入侵物种对本区域生态的影响,切不可玩笑对待。

自然环境影响: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自然环境均可威胁危害到海洋生物。其中,因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碳酸盐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海洋酸化”,可对包括珊瑚、鱼类、浮游生物和贝类在内的海洋动植物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海洋酸化已被联合国确认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领域。

2020年10月,《中国海洋保护行业报告(2020)》指出,渔业产能过剩是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和栖息地丧失的重大诱因之一。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现阶段我国海洋保护领域主要聚焦的两大热点方向。

所幸,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立271个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1%,并且还将持续增加。

4月28日,《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进入专家认证期,即将完成编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将贯穿于整个涉海领域。

生命源于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