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博物馆人工讲解(大开脑洞把考古探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从爆红全网到频频露脸各种品牌综艺节目,从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到出海加拿大,从寥寥几款“失传的宝物”到开发出百余款,河南博物院网红文创“考古盲盒”一次次地刷新着人们的认识。

考古博物馆人工讲解(大开脑洞把考古探方)(1)

这一次,它们又大开脑洞“放大招”了。7月3日,河南博物院走进郑州二七万达广场举办了“探见博物馆之旅—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互动展”,首次将文创特展“搬”进商场。展览分为展示区与互动区两大空间,展出了22款考古盲盒中的“宝物”,以及莲鹤方壶、武曌金简、妇好鸮尊、贾湖骨笛等珍贵文物的仿制品,吸引着这里来来往往的顾客一探究竟,近距离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更让人出其不意的是,在展示区旁边的互动区域,河南博物院把“考古探方”搬到了展览现场,货真价实的“土坑”,里面埋藏了上千件的“宝物”,妥妥的“聚宝盆”啊,绝对是家长溜娃“挖土”的最佳选择之地。果然,在当天的展览开幕式之后,家长孩子们排起了长龙,孩子们欲欲跃试地体验一把“考古发掘”乐趣。

孩子们化身为“考古学家”开始大展身手,“挖”得不亦乐乎。他们或挖到三足鼎青铜器,或钱币,或箭簇……家长们则在一旁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件“宝物”相关的历史故事。“不管他们是否真的听懂了,但通过这样的方式,都会在他们心里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我相信它会生根发芽,等到再长大一点的某一天他或许就完全懂了。”一位80后家长如是说。

考古博物馆人工讲解(大开脑洞把考古探方)(2)

其实,玩过考古盲盒的体验官最熟悉的工具恐怕就是微缩的“洛阳铲”了,但是在真正的考古发掘中,洛阳铲只是做勘探使用,手铲才是揭露历史遗存的真正主角。在本次展览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门送来了最权威使用的考古发掘工具进行现场展示,包括洛阳铲、手铲、刮铲、毛刷、三齿耙等,让观众直呼开眼界“涨知识了”。

本次互动展也是河南博物院首次尝试将文创特展“搬”进购物场所,是豫博文创第一款文创单品举办的特展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之所以做这样的尝试,是希望找准大众重新奇、重体验、重传播的需求特点,把博物馆的体验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以最轻松愉快的方式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达到博物馆文化真正传播的目的。”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

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看来,当参与者亲自动手从土堆中挖出神秘“文物”、刷去尘土挖出“宝藏”,这一过程既是人们对文化认知的过程,更是让文物“活”起来的过程,他希望通过这种新颖的展览方式,更好地讲好中原文物的故事。

编辑:胡田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