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名句答题要点(诗歌赏析中选择题考点分类讲解及练习)

诗歌赏析名句答题要点(诗歌赏析中选择题考点分类讲解及练习)(1)

l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3、鉴赏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4、理解内容——背景、题材、作者

5、把握情感

l 把握选择题的设误方式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艺术手法分析不准

6.语言风格表述不当

l 选择题训练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雪夜感旧①

陆 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 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l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A.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由诗题和注释①②③可知。

送 李 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 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l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

D.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诗歌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解析:C项,“感叹友人小时丧父”错,应为“感叹自己”。从“多难识君迟”可知。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l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 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 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 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解析: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错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鹭 鸶(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 鸶(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l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解析:选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错。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同,都是由近及远,郑诗先把镜头聚焦于静立于池塘的鹭鸶,然后转向远处自由飞翔的鹭鸶群体。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野 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l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仕途失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对 雪①(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l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解析: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写诗人的幻觉,实则是炉火燃尽的情景。从“似”字可知。

夜宿七盘岭①(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 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

l 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独游者”此刻的心情。

B.尾联“浮客”和“褒城”呼应首联“独游”“高卧”。

C.“空”字生动形象,突出了七盘山之空旷、宁静。

D.“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诗人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

解析:C项,“空”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失意惆怅。并不是七盘山的空旷、宁静。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l 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解析:B项,“孤寂寡淡”错误。应该是“安逸闲适”。

平山堂①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②恺悌:和乐平易。

l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D .本诗主要表达对平山堂壮观景象的赞叹,以及对欧阳修的敬佩之情。并没有表达归隐之情。

寒食雨二首①(其二) (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②,死灰吹不起。

【注】 ①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到达贬地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寒食节。②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地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穷途之哭。

l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蒙蒙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人的心境。

B.“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

C.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节令。

D.“君门”两句写到诗人既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又不能退居故里,孝守先人坟墓,可谓希望全无,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了感情基调。

解析:C .生活悠闲自得,错。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②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②睡觉:睡醒。

l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解析:选C“以动衬静”错。“清笳乱起”表现边关敌情,“铁骑无声”,表现军队严整,没有主次构不成衬托。

溪 亭(林景熙)①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①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l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飞。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解析: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法错误。没有运用比兴手法。

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l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

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

D.“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

解析:B. 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说法错误。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

l 判断题训练

下面是对必背篇目诗歌的赏析,请辨析正误,如有错误,说明理由。

1.《氓》中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的“至于暴矣”,乃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氓的变心是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氓的变心是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错误,变心是因为女子色衰,以及氓品行不好等原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当时的婚俗。

2.《蜀道难》中“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3.《登高》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他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

4.《琵琶行》中通过“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正面描写,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通过‘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正面描写”错误,不是“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对要描写的事物进行描述,从诗中来看,作者的目的是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而“主人忘归客不发”是写听到琵琶演奏之人的表现,这应该是侧面描写。

5.《锦瑟》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运用了比兴手法,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6.《虞美人》分上下阙,“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词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错在“‘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虞美人”是本词的词牌名,也就是这首词的调名。

7.《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这首词清丽自然”表述错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通过这些诗句可见其风格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全诗豪放雄浑无清丽自然之感。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比,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词人有心杀敌报国,却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的说法明显错误。作者借廉颇自比,充分体现了自己还有足够的实力报国。

9.《关雎》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是一层层递深,感情真率炽热,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0.《关雎》写男子对姑娘的思念,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这里运用直接的心理描写来突出男子的绵绵情意,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这里运用直接的心理描写”错,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11.《饮酒》(其五)中“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应该是: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12.《次北固山下》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二字有拟人意味,写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残夜”“旧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哀伤凄婉的情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残夜’‘旧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哀伤凄婉的情绪”分析不恰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3.《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错,“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14.《行路难(其一)》的开头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错误,应该是“悲愤”。

15.杜甫《望岳》全诗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6.杜甫《春望》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错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前一联写了忧国忧家之愁,这一联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这两句诗表示诗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添一层悲愁,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8.《钱塘湖春行》颈联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萋萋、绿色醉人的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春草萋萋、绿色醉人”错误,前面有“浅草”,是初春之草。

19.《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边塞风光的秀美”,应是“压抑”。

20.《夜雨寄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本诗语言华美秾丽”分析错误,本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