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1)

今人说起近代的西方殖民扩张,往往会想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尽管其影响力最终不如英国人的同名竞争企业,却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以至于该传奇企业的败落本身,都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2)

荷兰皇家时代绘制的地图 其中包括了全部海外市场

事实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深植有限的东南亚市场。至少在力所能及的时候,都不会放过对中国、日本、阿拉伯和印度等区域的商业开拓。对于当时的荷兰人来说,该公司就是一座能日进斗金的金矿。其股金收益率在1669年曾达到过40%,甚至引发时人的评论:一个荷兰人只要买上几股东印度公司股票,就可以悠哉悠哉的渡过一生中剩下的日子。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3)

东印度公司的发达 撑起了阿姆斯特丹的股票市场

哪怕在荷兰本国出现衰落,东印度公司还能为政府提供大量财富。特别是在对岸的英国崛起后,本土市场也居然要靠东印度公司补贴额外资金。以此才能进行各种耗资巨大的基建工程,包括巨大的运河和围堤造田工程,都是沿海低地国家的日常必需。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4)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和股票投资人

但进入18世纪后,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却开始每况愈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贪冒渎职等行为都随处可见。为此,该国政府在1789年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证明其在4年时间里就亏损超过8500万盾,而生产的商品仅仅价值2000万盾。公司还另外负债7400万盾,已经到支撑不下去的地步。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5)

进入18世纪 荷兰东印度公司就陷入持续亏损

首先,东印度公司的崩溃源自母国外交错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荷兰由于其冒失和拖延的外交措施,居然和传统盟友英国全面交恶。但自身又对冲突毫无准备,只能以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为质押,发公债去解决巨额经费。当皇家海军开始发起全面反击,整个荷兰就只有东印度公司凭一己之力反抗。于是,公司在战争开始一年后就负债超过2600万盾,最后升至5500万盾。相应的可怕利息,就像一座大山那样压在头上。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6)

18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

虽然1780年的战争堪称偶然,但东印度公司自身还陷入到东南亚的持续战火之中。仅仅在18世纪的那100年中,就先后历经了苏拉帕提之乱、马打蓝王国内战、爪哇华侨大起义、万丹王国内战、东爪哇征服和马来半岛征服等局部战争。公司总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敌军进攻和无休无止的游击战。捉襟见肘的战局常常使得东印度公司不惜重金,在欧洲和东方招募和武装佣兵、建造大批战船。仅仅在战事不甚激烈的18世纪前半叶,东印度公司的全部战争开支就高达800万盾,而同时期的精英利润却仅有600万盾。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7)

18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人员

除战争开支,荷兰东印度公司也陷入了大企业固有的机构繁杂、人员开支和各种浪费增加。1699年,公司在远东有文职雇员 8000人、常备军10000人和商船150艘。这些人和船只每天都要花费不菲的资金来供养。其中,文职雇员的增加,是因为不断在东南亚各地开设新的商馆。军队的增加,是了支援战争和巩固从当地王公手中得到的新领土。但新设的商馆往往一直维持在亏损状态。为了守住新占领领土花费的人力财力,远不是种植园的利润能够弥补。这些财政黑洞原本应该立即止损,但却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在其中利益牵扯而勉强维持,成为东印度公司摆脱不掉的梦魇。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8)

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总督府

此外,导致东印度公司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垄断专卖和对当地生产的行政干涉。虽然荷兰共和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竞争的资产阶级政体,可是在东方却实行以高压垄断和计划生产为主的运营模式。他们经常以强硬手段,从本地王公手中垄断特殊商品的经营权。经过数十年的反复战争和外交胁迫,终于子啊东至马来半岛、西抵加里曼丹的广大范围内,成功攫取数十项商品的特许专销权力。包括香料、锡、木料与大米等各种高利润商品,都为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额财富。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9)

垄断经营权让公司经常与地方势力关系紧张

但这一制度不但恶化了东印度公司和本地王公的关系,还极大损害了荷兰和其他欧洲各国之间的外交环境。早在公司起步不久的1623年,英荷两国就在安汶岛争夺香料特许经营权,引发了杀死10名英国东印度公司员工的恶性事件。这直接促成双方交恶,并为日后的三次英荷战争埋下伏笔。本地王公更是屡次因贸易垄断权问题,发动对荷兰势力的军事行动,使他们疲于应付。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10)

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钱币

为了能维持贸易的高利润,荷兰人还要通过外交手段,让本地王公去干涉农民的种植生产。例如在盛产香料的摩鹿加群岛,就因为欧洲市场上的丁香价格下跌,被要求砍掉多余的丁香树,以货物的市场价格。公司还为了能不断卖大米给当地居民,强迫他们砍掉作为主粮种植的西米树。倘若荷兰人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经济损失,一般都由土著居民去完全承担。

评析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与倒闭)(11)

巨额的船队维持费用 也是东印度公司的不菲开支

于是到18世纪末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恶化到难以维系地步。荷兰政府还试图挽救这个曾经的下金蛋的鹅,试图引进英国的自由竞争模式,并开放各种商品的贸易经营权,以便能削减运营成本。但终究无法扭转公司的巨额亏损局面。说到底,就是依靠垄断经营和计划种植的传统殖民模式,在经济大位发展的18世纪末已非常落伍。

最终,荷兰政府在1799年正式颁布法令,中止了东印度公司的200年传奇运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