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怎么与人沟通(孔子教你怎么巴结别人)

孔子教你怎么巴结别人现实中,“巴结”不是一个好词儿,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牛、很能、很好、很行,一旦去巴结别人、求别人,好像自己就很无能,自己就低人一等了,没自尊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孔子说怎么与人沟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孔子说怎么与人沟通(孔子教你怎么巴结别人)

孔子说怎么与人沟通

孔子教你怎么巴结别人

现实中,“巴结”不是一个好词儿,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牛、很能、很好、很行,一旦去巴结别人、求别人,好像自己就很无能,自己就低人一等了,没自尊了。

但是,客观事实是什么样?谁敢说自己就没求过人呢?好吧,即便从小你就是完全靠自己长大的,但是,你求过财神爷没有?拜过娘娘庙没有?在关老爷面前发过誓没有?求过老天爷保佑没有?即便还是没有,那么,过生日的时候,你许过愿没有?在你心里,祈祷过什么没有?

所以,客观现实是,我们一边鄙视“巴结”,一边又不得不“巴结”。

要知道,人和人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特短。比如说,即便一个工作、生活一无是处的人,但你会发现,这个人特想得开,接受现实的能力特强。所以,有些事,自己适合,有些事,自己就不适合,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谁不想一辈子顺顺利利呢?怎么办呢?自己不适合的时候,就需要求助于别人、团队、集体,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巴结别人,而且应该主动巴结别人,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客观需求。

反过来想也一样。一个人,为什么必须依靠团队呢?目的就是各自取长补短,这就是团队的整体力量,也是一个团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理。所以,一个人在社会上混,必须依靠集体、社会、国家、国际社会的力量。整体好,个体才能搭顺风车,这不是说教,是客观规律。

其实,现实更是如此。

项羽依靠纯粹的个体力量,刘邦依靠团队的整体力量,个体再强大也干不过整体,这是天意,这是客观规律,所以,刘邦必胜,项羽必败。即便一个明星,也知道要巴结讨好她的粉丝,因为粉丝是他的衣食父母,天下的道理都是如此,很客观。

所以,巴结别人,求别人,祈祷,许愿,都是一个意思。核心,就是因为光靠我们自己不行,必须借助于外力,借助于别人、团队、集体、国家、国际社会的力量。所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巴结”是客观需求,我们在社会上混,就必须学会如何巴结别人。

但是,我们怎么巴结人呢?我们应该巴结谁呢?《论语》3.13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原文: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王孙贾问,俗话说巴结灶王爷比巴结土地爷好使,巴结现管比巴结现官好使,是不是这样呢?

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原文: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的意思是,巴结谁都不对,你只能巴结“天”,才是唯一的正解。

孔子什么意思呢?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天”让你向土地爷祷告,你就不能去拜王母娘娘;“天”让你请灶王爷,你就不能请兔爷;否则,老天爷必然让你好看,那时候,你求谁也不管用了。

为什么孔子冒出这么一句话呢?孔子这么说的道理在哪里呢?

前几节,孔子在讲“礼”和“祭”。日常我们常见的“礼”,除了婚礼等典礼,清明节等祭礼,还有一种“礼”,这就是“祷告”“祈求”“许愿”“梦想”,这些,其实都可以说成是“巴结”外力,借助外力完成自己的心愿。所以,“礼”“祭”之后,孔子就讲到了“祷”的学问。

你应该祷告什么呢?应该怎么许愿呢?许愿的原理是什么呢?怎么许愿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呢?孔子回答的就是这些现实问题。

孔子说了,一切要看“天意”。老慢一再讲,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就是“天道”,天道,就是遵从客观规律、客观现实、客观需求。客观,就是“天”。客观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顺应天意。总能遵循天道,就是天人合一。

有人说,你说这是客观,我说那是客观,怎么办?老慢告诉你,《周易》讲的八维思想,就是教你如何看清客观规律、客观需求的智慧。这里就不多讲了,详见老慢的《天道易经》。

所以,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县官不如现管,都是瞎掰。这件事,找现管帮忙就能办好,你就找现管;这件事,找现官才能办好,你就必需找现官,关键是,你巴结的目的,是把这件事办好,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常识就是客观规律。

所以,即便是许愿、祈祷、巴结别人,也不能投机取巧。你巴结别人,结果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需求、符合公共需求、符合天道,你巴结的就对;否则,你就是“瞎巴结”,到那时候,你爹是谁也不好使。

举个例子,你想升官,巴结顶头上司,还是巴结大老板呢?孔子说,先看看你适合不适合新的工作岗位,如果你能客观的看自己,看清楚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能给企业、公家带来普遍好处,然后,你才能客观评价求谁最合适。否则,你只是从主观自我角度想升官发财,那么,即便真升官了,企业、公家也会倒霉,你反而会是最大的倒霉蛋,还不如不巴结。

再说谈恋爱,你喜欢人家,巴结人家,但是,你要先客观的看清楚自己和人家匹配不匹配,你们的婚姻是不是互补,是不是能给双方带来持久的幸福,然后,才能决定选择符合人家客观需求的方法巴结人家。否则,但愿你巴结不成。一旦成功,双方必然不幸,何必呢。

我们看,孔子讲的“礼”“祭”“祷”的原理、原则和具体技术,即便在今天,是不是也有些道理呢?

————————————

老慢;(账号:laomansixiang)

老慢:只发老慢自己的原创思想,以中华天道为根本,以八维测评为工具,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世间万象。有关天道思想与八维测评技术,参考老慢的新书《老子的天道》与《天道易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