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赵姬的私生子(西伯侯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

“武王伐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不管是在史书上,还是在《封神演义》等小说中,武王姬发似乎都是伐纣的主角。但大家应该清楚的是,当年第一个举起伐纣大旗的并不是姬发,而是他的父亲西伯侯姬昌。姬昌因为在周的领地上勤政爱民,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投奔他,周族的势力也越来越大。商纣王帝辛忌惮周族的强大,将姬昌召到朝歌软禁起来。后来周族大臣用金钱、美女贿赂商纣王,姬昌才被释放出来。姬昌出来后,就四处招揽贤才,举起了反商的大旗。

历史上赵姬的私生子(西伯侯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1)

在周文王反商的过程中,他的儿子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武王姬发。但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姬发只是次子,西伯侯长子为伯邑考。如果伯邑考不早死,那继承王位的人应该就是他。很多朋友说,西伯侯当年收养了很多义子,光儿子就有100多个。姬昌、姬发都姓姬,伯邑考却姓伯,他会不会是姬昌的养子?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使他活着,王位也与他无缘了。

历史上赵姬的私生子(西伯侯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2)

如果持这种想法的朋友,小编只能告诉你们想错了。伯邑考其实也姓姬,本名姬考,与武王姬发同父同母,所以他是姬昌的嫡长子。之所以被世人称为“伯邑考”,是因为古人对于名字的叫法不同。在古代,兄弟们之间的排行都用“伯仲叔季”来表明。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因为排行第二,所以就被称为“仲尼”。因此,伯邑考名字前的“伯”字,只是用来表示他是西伯侯的长子。而“邑”通常指代的是他世子身份,所以姬考就被人称为了“伯邑考”。同样的,西伯侯的三子姬鲜,也被人们称为“管叔鲜”。

历史上赵姬的私生子(西伯侯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3)

那伯邑考又是如何丧命的呢?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诸侯国之间有互相交换质子的传统。尤其是一些小国,更要将儿子送到宗主国才能获得平安。周文王被拘禁时,伯邑考当时正在朝歌为质,给商纣王驾马车。纣王为了试探周文王,故意烹杀了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给周文王吃。纣王信誓旦旦的说:“姬昌不是被百姓称为圣人么?圣人应该不会吃自己儿子肉做的肉羹。如果他不吃,那我就有理由杀他了。”但姬昌为了替儿子报仇,替天下人推翻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忍辱负重的吞下了用伯邑考身体上的肉做成的肉羹。

历史上赵姬的私生子(西伯侯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4)

后来姬昌举起义旗,很多受纣王压迫的部落和诸侯纷纷响应。姬昌死后,武王姬发子承父业,将反商事业进行到底。而在《封神演义》等神话小说中,伯邑考因为是西周伐商事业中第一位牺牲者,所以姜子牙在主持封神时将他封为了地位崇高的紫微星,负责主管帝王命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