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

一,让人类更配得起科技。

人类古往今来,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其他历史经常大衰退,只有科技史,除了时快时慢,却一直保持着向前的发展。科技史直接与人类的生活水平相关,所以,人类一般认为,自己是一直向前发展的。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

从茹毛饮血到四大发明,再到今天的虚拟世界、发现黑洞、时光倒流、基因革命。。。把今天人类革命性的成就全部列出来,恐怕我要写三天,各位要读一天。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2)

人类的脚步不可谓不惊天动地。科技大爆炸被认为是任何文明都可能出现的阶段。在这一点上,地球人不输任何潜在的外星对手。虽然,人类对未来的科技爆炸,不一定存有绝对的信心,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等,都被认为是人类需要面临的未来风险。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3)

但,人类还是愿意借此相信,人类是可以一直向前发展的。乐观应该是科技带给我们最大的副产品。其实没有这种乐观,科技也不会发展这么快。假如这其中有过度的乐观,应该主要来自于非科技界。关于科技的警告,总是来自于那些尖端的科学家。我不敢说霍金一定是对的,但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冷静精神,未来的科技肯定要多几分风险。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4)

与其说是人类用科技的工具来发展自己,不如说是科技绑架了我们人类。其实人类总要被这个那个绑架,被科技绑架并不是太坏的事。是的,我们的未来是科技的未来,我们一定能一直向前发展。。。。人类有理由向星辰大海发出雄心。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5)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止是《三体》一部震憾人心。其他的包括最近的很火的《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与其说是未来人类的面临的科幻挑战,不如更多的说,是人类已面临的文化挑战。说文化也许有些太装X了。刘慈欣写得很直白,在未来的科幻下,人类面临的直接挑战,是人类结构的挑战。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6)

现在的科技是,延缓衰老的药物在研发,返老还童的药物也在研发。人类的普遍寿命将突破100岁,这是一个共识了。但还有一个趋势没有形成共识。那就是有钱的人可以得到长生,甚至永生。

人类配拥有这样的科技吗?科学家们算是没有浅尝辄止,但是基础科学不像20世纪初那样蓬勃发展却是事实。就让我们暂且认为科学家们配得上这些科技吧。我真正的担忧是那些配不上这些科技的人,过度的乐观将在未来爆发。这些人更多的是躺在科学的成果上,而不是躺在真理上。更普遍的民众,科技越来越像他们的保姆。科技只是方便了他们更深度的娱乐,而无法拿他们当作科技的再生土壤。失去科技文明这条大腿,整体文明出现倒退的概率太高太高。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7)

科技文明在向前发展,但这终究是少数人类的功劳。可能会说、未来他们将掌控地球更多的资源,科学家将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但对于整个地球的文明而言,只有科学家的世界,肯定是不可能的。不仅古代的科学家、数学家通常也是思想家,今天的科学家们,假如只有科学家。他们将失去更前进一步的活力。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8)

让人类更配得起科技,不是让人类可以拼命的使用科技。而是让人类的精神文明成为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伦理挑战是离我们最近的,但这还不够。只是拿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来为科技提供灵感和力量,也是不行的。一切成果都有用光的一天。只有精神文明的活力本身,才是人类配得起科技的根本。

假如科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那个巨石,那么推石头上山的“人”,就只能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强大的精神才能走出巨石滚落的怪圈。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9)

二,让人类更配得起自己。

这个话题,比第一个话题还要大。人类精神文明的活力,这个话题本来就大,不用一个更大的话题,是镇不住的。幸好的是,即使现在人们不喜欢喝心灵鸡汤,基本上每一个人还是会说“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诸如此类的。

人类其实是配不起自己的。人类的文明在过去分分合合。二次世界大战离我们也不是太远。有人会说,是那些喜欢搞事的人在破坏人类的和平。问题是他们同样喜欢说邪不压正。如此来说,邪挺像是他们培养出来、陪自己玩的玩具。这不是绝对的等于说,邪是人类刻意培养的爪牙。但只要邪的东西没威胁到现实的利益,太多的人会认为苛刻是一种破坏和谐的东西。假如邪恶在不知道的层面,与这些人的利益产生关联,在一个邪恶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要求这些人断臂求存,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0)

虽然中庸只是中国人的发明,但世界上大多文化,都会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中庸现在主要被用作正义的发令枪。中庸不照顾的地方,那里的弱者被过度侵害。中庸想起来要照顾的地方,那里的强者变成了新的弱者。不偏不倚不是中庸精神给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礼物,而是它从我们这个世界拿走的东西。依据事实来勇敢的予偏予倚、会被中庸思维理解成脱缰的野马,为了矫枉过正,他们把一碗水端得贼平。中庸被更多的,只是用在最后的结果一个过程里。在这个过程中的暗流涌动,是中庸哲学主动放弃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诞生着更多暗藏的心绪和新的不和谐。你能和稀泥?我就不能和稀泥?和稀泥一般是电影里大恶人惯用的台词,像灭霸一样,他要重置所谓的平衡。问题是,多少灭霸是被和稀泥和出来的。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1)

上两段,还只是说正义、或者说和法律相关的一些东西。以规矩立方圆,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规矩被新入场的运动员打趴下了。这个新的运动员,有时候是中庸,有时候是其它的国学,有时候是佛家或道家的哪句东西,有时候是当今商业精神的产物。。。规矩需要照顾太多的平衡,所以其实现在的规矩是支离破碎的。人类也基本对寻找一个完整的规矩,没有太多的信心。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信息量太大,无法建模。所以人类,包括西方社会学家,虽然愿意研究很多新的东西,但在涉及到艰深的利益顽石的时候,他们都主动的绕开了。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2)

科技几乎可以不顾舆论的前进。而精神文明则不行。太多的文化研究,都中止于一种被迫的言和。人类的浅尝辄止,就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习惯,并且散布到精神文明的各个角落。人们中止的是自己过去爱说的话,爱追逐的东西,人们中止的是对更高精神世界的理想。

比如说“严师出高徒”,但我们随随便便就被一两次老师打人的事件,怀疑了这句话的科学性。舆论哗然,只是因为他们从哪个角落里,听来了类似“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当我们以为“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是真理、从此在这一点上浅尝辄止以后,我们又对一次暴徒般的学生殴打老师的案例品头论足,认为是老师太怂,殃成了这帮学生。这一次,我们又变成了一个人人“严师出高徒”的学识渊博引经据典的明白人。而这两件事,可能中间隔不了两年。之后,则还会有不断的循环。

人的悲哀,是忘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即使是最谨言慎行、信守承诺的人,也在不断的刷新着过去的自己。其实承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远远有比承诺份量更重的东西,可以消灭“承诺”二字的存在性。唯有一个地方,不应该轻易的反复,那就是一个人的态度。人不能朝三暮四,不能早上给张三说他想听的话,晚上给李四说李四想听的话。可惜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世界。

快速的把一句话拿来当成语言武器,而不是研究这句话背后的事实合理性,其实是现在所有人的毛病。能例外的人,作者本人都不敢打包票。引用别人说过的话,不仅是中国人从小在课堂上练成的写作习惯,也是外国人更爱的研究习惯。快速为自己的目标找到一箩筐的“合理性”,远远比做什么样的自己更重要。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3)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其实写作上的每一次引经据典,都是一次灵魂的出卖。当然最无耻的,还是一魂多卖,两头打秋风,还以为自己是聪明人。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句话属于他们自己。当他们意识到别人也大概只是这样时,他们更觉得将语言暴力和语言私刑用在他们身上,是何等的正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言暴力”和“语言私刑”这种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是定义别人的绝佳武器,远远比用“圣母”骂人威力要大。至于当时的事实是不是私刑,他们不管。

前段时间相声界的一些争论,大概是六四开,半年前的时候,大概还是四六开,当时对相声演员变歌星,还是基本持贬的态度的。现在则变成了,抵制相声低俗化,反而成了对德云社的阴谋论。以致于玩弄水滴筹这种挺恶劣的事情,反而借助这波抵制,半推半就的上岸了。相声是否多少要有点底线,恐怕用这种说法,任何人都不反对的吧。那为什么当时,觉得张云雷确实太飘,就成了一种私刑呢?等他真飘得没底了,到时候你是跟骂不跟骂。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4)

语言,现在被太多人用来证明自己、表一时的忠心,而不是用来练习自己。今天丈量忠心的手段,远比指鹿为马可怕。跟在囚车后头扔鸡蛋等人血馒头,和这种语言命运的悲哀相比,真算是小巫见大巫。只要语言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继续研究它背后的精神文化,不仅对普通平民是多此一举,对较多文化人来说,更是不值当。不喜欢引用的人,甚至根本混不了这个文化圈。纯文学写作的式微,是它自己的错,是它自己放弃了深耕,使得广大读者无书可读,只能嚼旧文章。旧文章的比例,借助当代的新的贡献,在未来还会更进一步。在未来,这种旧文章轮番复活的大竞赛,文学的作用将更小。如果你认为文学值得希望,恐怕首先要想想,文学的真正敌人,是它哪一部分自己,是它的哪一类型读者。

人类只是活在各种语言上的欲望,这就是人类配不上自己这伟大生命的原因。人类浅尝辄止,是因为有多难战胜这种欲望。逆着这种腐朽的旧话套话的斗争,需要怎样的精神,笔者其实不敢想象。想要人类更配得上自己,恐怕首先要问,如何让人类更配得上文学、以及文明,甚至说,人类不主动成为文明的赤子,就终究还是要成为文明的奴隶。人类不拥抱文明,文明可以吞没人类。人类和文明是赛跑的关系,不是现在这种人与猴脑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5)

三,让人类更配得起神的名字。

文章到现在,其实是有一个结论的。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在可以想象的未来,比“人与文明”更像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人工智能如何将人类变成奴隶,只是这其中一个担忧。人类战胜科技的可行办法,是要让人类更配得上这样的科技。要想配得上这样的科技,首先要配得上这样的文明,这样的自己。文学只是这其中一道工程,更多的实际着力点,恐怕今天的很多文艺活动,都比文学本身有份量。文学作为基础力量,它起作用的长度很长,但速度很有限。

电竞是这其中的一个核心。在未来一二十年,电竞还将变成沉浸度更高的VR游戏,甚至是真正的虚拟星球。人类有时候会问,我们所在的宇宙是不是哪个神级文明创造出来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即使是真的,这个天花板的到来还有很远的时间。人类可以反败为胜的唯一可能,是将这整套系统都弄明白。人类连成为这个宇宙的真神,都不敢想,谈何与上一级神明斗争呢?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6)

但今天的电竞游戏,其实堕落程度比文学好不到哪里去。经济指标是这些游戏看似成功的一个表象,但他们大多连一个优秀的天梯系统都没有。简而言之是,虚拟网游充钱就是大哥,虚拟竞技有兄弟就能上分。更可笑的是兄弟都不需要。两百块钱上钻石,这就是天梯的价格。

天梯顶端的王者之争,大半取决于版本。版本变化使得人人大师成为一种可能,于是官方更愿意将版本变化,直接当作核心的营销策略。“大师们”快速满足后,快速离开这个游戏。这些游戏只靠一次性生意生存,他们只靠年轻人生存。他们不是第九艺术,尽管他们业内为自己争得了这个名声。电子竞技像鸦片是他们自食其果,而不是外界非要强加给他们的。官方为王,而不是王者为王,凌驾于运营者之上的游戏玩家,只有被边缘的命。人们在电子游戏里像神,但却又看不出神在何处,在利润的机器之下,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再做了一次奴隶。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7)

想要更强大,只能通过更高端的竞争,才能达到。但这些游戏为了在营销上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敢做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服务器、甚至到最后,为每一个玩家做一个单独的服务器,并且通过虚拟的AI对手,让每一个玩家享受成为王者的乐趣。但事实是,培养了无数自以为是的人。电子竞技想要更高、更快、更强的宣言是假的,是完全与奥运精神背道而驰的。电子竞技入奥之路漫长,与电子竞技始终只是个商业产物有关。

与人斗,其乐无穷。但其实今天的第一运动,也是浅尝辄止的。足球如果不是有梅罗,今天的运动员们都像足球工人。竞技只是他们拿来麻醉自己的。在合理的范围内安逸的享受自己的估值,而不是在每一场比赛里,发挥自己的足球梦想。俱乐部成绩和教练、粉丝的期待要求,使得足球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一个棉花榶。你要是拿个人的所谓精神来践踏这个巨大的绵花糖,你就失去了足球本身。足球规则几十年不发展,可算是奇闻一件。

人类文明的终极科技(人类的浅尝辄止)(18)

其实自己含着奶嘴挣扎,是不可怕的。因为你还有资格将这个奶嘴变成真正的精神。看着别人含着丰富多彩的奶嘴却失去了奶嘴之上的、属于成年人的那种壮志雄心,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其实奶嘴本就不止是奶嘴。

结束语

或许,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从来没尝过所尝之物的神性。

人类与神的距离,只差爱的彻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