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

7月29日晚,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成为央视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的主角。“空心村变了模样”“贫困村振兴有望”“古村落重获新生”一个个鲜活的标签向观众们讲述了革命老区新县脱贫致富的故事。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1)

71年前,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位于大别山的腹地河南新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有着茂密的山林,古朴的村落,优美的生态环境,却也受制于自然环境搭建的天然屏障,在很多年里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守着青山绿水,乡亲们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富裕起来,年轻人大多只能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谋生。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2)

有规划再建设,把旅游当成乡村振兴的一个支撑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三山一滩”、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落实好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旅游为抓手和载体,以高质量党建为保证,新县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路子,这也是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和典范。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3)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败荒凉的空心村,年轻人几乎都外出谋生,村里只剩下三十多位留守老人。自新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新县人找到了最好的助推器——乡村旅游。这几年受到周边城市游客的热捧,西河村接待游客总量已经达到八十多万人次。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表示:一定要先有规划再建设。规划的目的要突出它的生态,就是一定要保持这个村里面原有生态的机理,就是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取直道路。还有一个就是要注重产业,就是把旅游作为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支撑。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4)

农村人居环境变美了,才能吸引游客来。2013年以来,新县邀请全国各地五百多名专家学者和一百多家公益组织,来指导新县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首先对全县像西河村这样有旅游潜力的二十多个古村落进行保护性规划设计。一个村一个专家规划,一个团队负责——专家、专业、专门的“三专”规划原则,避免千村一面,更好的优化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5)

西河湾是西河人的西河,他的发展要靠西河人自己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了保护开发西河古村,新县整合了各项涉农资金四千多万,完善了村里的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里成立合作社作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主角,村民以耕地、山地、房屋入股合作社,参与年终分红。合作社聘请专业旅游运营团队进行管理运营。西河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受益最多的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选择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还可以在合作社运营的酒店、咖啡厅、食堂上班,也可以自己开农家乐。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6)

张胜利全家4口人只有一亩六分地,以前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点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怎么也脱不了贫。2014年,他看到邻居开农家乐致了富,也动了心思,借钱装修了房子,也开起了农家乐。为了帮助像张胜利这样的村民办好农家乐,新县旅游部门还对他们进行免费专业培训。

借助乡村游,现在像张胜利一样,全村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经有114户脱贫致富。原先只剩下三十多人的空心村,已经有三百多人又回到村里。张因权是一位回村发展的大学生,他和妻子经营的店,除了代办邮寄业务,最受游客欢迎的就是村里自产自销的土特产。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7)

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表示:我们当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就提出来要让鸟回来,让人回来,让民俗回来。我们没有搞给钱给物,我们就是通过乡村旅游这样一个平台,把各种业态整合起来,为农民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这样一个舞台,调动农民内生动力。我们一直坚持“西河湾是西河人的西河”,所以它的发展要靠西河人自己。同时,发展之后的收益,也应该是西河人的。

除了西河村,目前新县已经完成整体保护开发的古村落还有十多个。新县的目标是把每一个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把全县打造成一个大别山旅游公园,留住游客。正如新县旅游局局长吴克君所说:丰富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对游客产生深深的吸引力。游客留下来了,他就会在我这儿产生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我们的群众就可以在消费链条上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脱贫增收,全面小康。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8)

发展现代农业,缺乏旅游资源也能脱贫致富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几分。对于旅游资源缺乏的村庄,新县的做法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让农民不离开家乡,不离开土地,实现脱贫致富。很多村都通过成立合作社,或者兴办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耕种。有的村种植中药材铁皮石斛,有的村建设生态园搞葡萄采摘,有的村发展猕猴桃产业,有的村种植荷花莲子,产值都比种植传统作物增长几倍,甚至十几倍,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9)

位于新县吴陈河镇的茅屋冲家庭农场,岑新顺是当地有名的回乡创业能人,五年前,岑新顺回乡创办了茅屋冲家庭农场。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资金,流转了附近4个贫困村近5000亩耕地,种植有机水稻和蔬菜,实行规模化耕种。茅屋冲家庭农场实行工厂化管理,附近很多村民都到农场上班,转型成为“职业农民”。曾经的贫困户扶华表示:以前在家里种两亩多地,挣不了几个钱,始终脱不了贫。到家庭农场上班后,她家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10)

在茅屋冲家庭农场,愿意种田的就做“职业农民”;不愿种田的还可以从事服务和其他工作。郑春霞以前家里只有一亩多地,挣不了几个钱,经常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刚到农场上班时是做服务员,工资只有1500元,后来场长发现她有炒菜的手艺,就提拔她当了主厨。现在工资涨到3500元了,一年奖金、提成能拿到四五万,“现在孩子上学也不发愁了,我们家现在已经脱贫了。”

五年的时间,岑新顺的家庭农场名声越来越响,效益也越来越好,带动了附近几百户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同时也吸引一些专业人才到农场参与创业。水产养殖专业大学毕业的范太云以前在外打工,收入还不错。2015年,他看到茅屋冲家庭农场发展红火,就应聘到这里工作。现在他已经成为这里的技术大拿,操控无人机就能实现对庄稼的施肥工作。他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理想抱负在这里合二为一。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11)

从“五个振兴”到“五个到位”,搞好乡村振兴战略大文章

在新县,像茅屋冲这样的家庭农场还有180多家,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模式正在向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2017年新县实现整体脱贫,已经通过河南省一级的核查。乡村旅游的红火发展,特色农业的蓬勃推广,已经推动新县走上了一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之路。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12)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做到“五个振兴,“五个到位”很重要。一,落实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二,乡村振兴要规划先行;三,投入到位,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也得真金白银地投。四,考核到位;五,农民到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的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河南农村脱贫故事(焦点访谈独家聚焦河南新县为哪般)(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篇大文章。新县这些年既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为各个乡镇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又能整合资金真金白银地投入,下力气改造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通过制度设计,调动农民们的积极性,让农民们愿意留在土地上,愿意回家搞农业。规划、投入、制度、人,美丽经济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这每一步都少不了。每一步都走好了,绿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银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