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糁汤料粉(山东临沂特产糁)

#郴州美食记录#

临沂糁汤料粉(山东临沂特产糁)(1)

糁的介绍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

  下面是以鸡肉糁为例介绍,其它糁基本相同。

  原料:净肥老母鸡10只(约18千克),大麦仁2千克,水70千克,葱、姜、细药料包、酱油、盐、胡椒粉、味精、面粉等各适量。

  制法:甑锅加水和老母鸡旺火烧沸,撇去浮沫,下入大麦仁、料包、葱、姜小火煮2小时,鸡熟捞出晾凉;鸡肉撕成丝放碗中。鸡骨架放入锅中同麦仁等再小火煮2-3小时;鸡汤拣去骨架、葱姜、药包,下入酱油、盐、葱姜米,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鸡丝的碗中,浇入醋、香油即成(约200碗)。

糁(san,shen)标准读音应该是sa,二声,字典上查不到,全国别的地方出了临沂一般也见不到,临沂人都知道的经典名吃糁,味道极佳, 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实为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

  糁(sa)汤,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2]。

不过民间还是有另一个传说,那个店里也是这么写的:说是乾隆下江南时,来到山东随行的妃子坐月子出了热症米水不进,地方官员献上糁汤和贡粥,妃子吃了后感觉味美而后病情好转,乾隆就问“这是(糁)?”周围的官员迎合道:“这是啥(糁),这是啥(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名字——糁。也有说是乾隆游览大明湖,夏雨荷带乾隆来到当时一家很有名的小吃店,请他吃粥,乾隆感觉味道鲜美,就问雨荷“这是什么?”夏雨荷回答:“叫‘米参儿’,就是用米和参熬制成的粥”。乾隆用手指沾水在桌上写下“糁”字。雨荷姑娘问乾隆:“这字念什么?”乾隆先是一愣,微笑的答道:“朕就叫它糁(sa)吧”。

[1] 糁汤的制作非常讲究,是用麦仁和米煲制出熟饭,中药还有鸡汤先闷后熬成汤,二者相配再加入调好的面粉熬制,淋入香油和其他调料而成。盛入碗前,调匀一个生鸡蛋,倒入糁汤,鸡蛋翻滚变熟,配上一小勺醋,撒上一小撮芫荽(香菜),放入几片羊肉,酸、甜、咸、辣、鲜,各种口味一应俱全。

典故

糁的故事很多,流传最广的故事有两个。

故事一

“糁”的名字与乾隆皇帝有关。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如今的郯城码头镇时,想品品当地的名吃,当地的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爷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东西,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糁)?”地方官员忙点头:“这是啥(糁),这是啥(糁)。”因此,天子的随口一问就成了它如今的名字—糁。 [1]

故事二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1]

做法与特点

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传入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效能。

  制糁工艺一般经选料、制汤、成糁三步。主要用料以肉、麦米、葱、姜、五香粉、盐、面粉等。以鸡糁为例,通常以300碗糁为一制作单位,需用母鸡10只,麦米250克,葱750克,姜1500克,五香粉150克,盐750克,酱油1000克,胡椒粉150克,面粉5000克,味精120克,水及点碗用的香油、醋适量。制作时,将火攻至发响,加入鸡和麦米,熬煮3至4小时,到鸡煮熟时捞出,把葱、姜、盐、胡椒粉、五香、酱油放入盆碗中搅拌均匀,投入甑中,开锅后,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入甑。再开锅,即成。饮用时,将味精放入搅拌。在碗中放熟鸡肉丝,用糁汤浇上,点上少许酱油和醋,便成了汤薄味浓的鸡肉糁。有的还加进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药料,以增加温脾健胃功能。[1]

牛肉糁汤

材料(2人份):

麦米(即麦仁)2大把,清水3、4大碗;

牛肉粉1小勺(没有可不用);五香卤牛健150g;

姜粉1/2小勺,花椒粉1/2小勺,胡椒粉1小勺,盐适量,白糖适量;

鸡蛋2个,香油适量,香醋适量,香菜适量

做法

1、麦仁提前洗净,用清水充分浸泡;

2、入锅加入清水,再加上一小勺牛肉粉;(可用压力锅,也可用普通汤锅;用压力锅可以不用泡米,用普通锅要多加些水;没有牛肉粉可以不用);普通压力锅上汽后压制15分钟,自然排气;电压力锅设置一个煮粥程序;普通汤锅多加水,大火煮开后转中火,保持沸腾煮至米熟儿不烂;

3、煮粥时将卤牛健切成适口的薄片;

4、粥煮好后,加入牛肉片,继续开大火煮至沸腾(如果没用牛肉粉,可以多加肉,会更出味儿,只怕最后会剩下肉片没人吃);

5、加入姜粉;

6、加入花椒粉;

7、加入胡椒粉;

8、加入适量盐调味;

9、加入少许糖提味;继续大火保持锅中剧烈沸腾;

10、碗中打入一个鸡蛋,充分打散;

11、从锅中沸腾之处盛出一大勺汤汁,迅速高位冲入鸡蛋中,烫出蛋花;

12、加醋;

13、加香油;

14、点缀香菜,拌匀,即可享用!

如果担心热汤冲不开蛋花,也可以将蛋花打入锅中;醋和香菜,随自己口味添加。别说这不正宗,我没想要正宗,只要一碗自己家里的味道。这个味道很好,喝起来既美味、又温暖,不荤腥,无药香,做法简单,适合家庭尤其是上班一族的需要!

临沂糁汤料粉(山东临沂特产糁)(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