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所有的诗(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诗作)

红楼梦林黛玉所有的诗(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诗作)(1)

林黛玉无疑是《红楼梦》里最爱写诗的一个人。她的诗具有强烈的个人抒情色彩。她通过写诗,抒发了自己苦闷的心情,体现出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坚贞纯洁的性格。

林黛玉写得最具有感染力的当属三首长篇歌行体。这三首诗分别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这三首诗的风格都是凄美的,都十分缠绵悱恻,都感人肺腑。不过,这三首诗还是有所不同的。

《葬花吟》是林黛玉随口吟唱的诗篇,是她的心声,是她为落花,也为自己吟唱的生命挽歌。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林黛玉的精神追求,体现出林黛玉对清白人格的坚守,体现出林黛玉独立的人格,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污浊环境的排斥。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林黛玉对红颜薄命,青春易逝的感伤。这种感伤具有一种普遍性,是面对生命逝去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种悲伤和无奈。这悲伤和无奈充满了感性的生命体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当我们身边的亲友离去的时候,我们也会为之痛哭流涕,为之扼腕叹息。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英年早逝的时候,只要我们有同情心,是一定会感到遗憾的。这体现出的不是悲观,而是对生命本身的热爱。

因此,林黛玉的《葬花吟》不仅是对青春的感伤,也是对生命的歌颂,而且,林黛玉所歌颂和珍惜的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命,而是万物的生命。这种感叹,就更加深沉,体现出林黛玉对生命的敬畏,对众生的悲悯。

红楼梦林黛玉所有的诗(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诗作)(2)

《秋窗风雨夕》的创作是借景抒情。林黛玉在秋天的一个雨夜里,心情低落,阅读古诗词的时候,有了灵感,就决定拟《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一首诗。《秋窗风雨夕》的确和《春江花月夜》在格式上很相似。《春江花月夜》是以“月”为灵魂,而《秋窗风雨夕》则是以“秋”为灵魂。可是,这两首诗的风格不一样。《春江花月夜》的风格是从容的,是灵动的,这首诗里虽然也写了男女相思之苦,却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是《秋窗风雨夕》则不同,这首诗将林黛玉的满腔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样的诗句多么凄婉,所体现出来的情绪多么低沉,甚至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则气势逼人,这句诗在格式上和“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是类似的,但是所体现的情绪则完全不同。张若虚是在眺望远方,思念爱人。而林黛玉则是觉得天地间都充盈着秋风和秋雨,仿佛天地和自己一同在哭泣。可见,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情绪是相当低落的。

可是,这首诗却显得很有气势,“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风雨急”一句可谓笔力不俗。林黛玉并不是在客观地描绘秋风秋雨,而是写自己面对秋风秋雨时的一种心理感受。

在林黛玉的笔下,秋风秋雨不是缠绵的,而是凄厉的,甚至有一种破坏力。我们可以说,林黛玉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情绪是消极的。林黛玉觉得自己根本经不起风雨的摧残,而禁不住潸然泪下。

如果说《葬花吟》里还有一定程度的正能量的话,《秋窗风雨夕》则是一曲沉痛的哀歌,充满着离愁别绪。“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可以说是林黛玉最为真挚的心绪了。

而《桃花行》这首诗的情绪则更为低沉,这首诗显得很慵懒,甚至有点无聊,体现出的是一种莫名的闲愁。如果说《葬花吟》是生命的挽歌,《秋窗风雨夕》是对离愁别绪的表达,那么《桃花行》所体现的则是一种百无聊赖的情绪。

红楼梦林黛玉所有的诗(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诗作)(3)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这样的诗句多么让人感伤啊。而且,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感伤了,因为这种感伤连具体的原因都没有,而是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桃花行》的主题不是桃花,而是眼泪。我们知道,林黛玉的生命是伴随着泪水的。当她的泪水流尽的时候,她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我们可以发现,从《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在诗里所表达的情绪是越来越低落,也越来越消极的。林黛玉本来就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会觉得抑郁也很正常。

可是,林黛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自身的压力,而是来自外界的压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林黛玉真切的感受。林黛玉追求自由,追求心心相印的爱情,追求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

可是,贾府的环境是如此污浊,封建礼教的束缚也让林黛玉倍感压力,贾府也逐渐暴露出各种矛盾和危机。金钏死了,尤三姐死了,尤二姐也死了。这些人的死亡都让林黛玉感到很难过。林黛玉越来越觉得,自己和环境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可是,林黛玉是有风骨的,她不愿意妥协,不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因此,林黛玉在诗里所体现出来的情绪是越来越悲凉的,她似乎已经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觉得自己离死亡不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