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课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才会更好地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快乐地享受整个美术活动过程。只有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美术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新《课程标准》中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最后一点这样描述的:“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是美术课堂教学不可小视的环节。从《心理学》表示:“小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出现上面讲得很热闹,下面静悄悄的局面。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如果教师不洞悉每一幅作品的丰富内涵,不精心设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一定视上美术课为读天书。加之强迫学生胡乱涂鸦,他们能不厌学吗?还谈什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灵感呢?那么,美术教师应如何把美术课变成是学生所感兴趣的,符合美术需要的学习内容呢?

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课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1)

一、从学科出发——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关注人的个性培养

我国教育,包括美术教育,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现。美术学科的精神应该包括:自由,和谐,创造和人道力量、人文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唯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何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育和从事教育的人们要从人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意义,以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1.从美术教学的观念看。应该更关注对学生自主,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转向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多一些”双边活动”的体验

2.从美术教学的方式看。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性,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从单纯的模仿临摹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快乐地,有个性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美术。

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课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2)

二、兴趣与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健全人格,让学生的人格得到舒展和升华

人格是人的品位和格调,是人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总和。如何塑造学生人格:

1.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2.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3.给学生充分展现的舞台。

例如《绘画游戏》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图形进行想象设计,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物品,通过轻松流畅的线条、任意变化的图形、简单明快的色彩,让学生感受神秘、奇妙、有趣的世界,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儿童画教学中线条与形态不是临摹出来的,要去低幼化,不强行给学生范画,采用师生共同创作方式,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

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课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3)

三、关注人的社会——在美术学习中认识社会,我们的社会需要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人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中国北京举行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关心,学会发展”。“让孩子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人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的欣赏·评述部分,给学生创造一个接触人类文明成就的机会。例如在《线的秘密》这一课中安排欣赏并参考彩陶纹样,让学生理解彩陶装饰中有“先人来自生活中美的感受”,将无意识无想法的去随意装饰变成对美的感受表现。用线条表现粗细、长短、排列的疏密与点线面的重复、变化构成的美丽图案。只有有深度的合理安排,才能将装饰陶罐作为审美和传承历史文化并存的一堂好课,才能从学生参与、分析到画陶罐和装饰陶罐成为一种自然的审美与表现美的过程。遵循儿童学习美术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课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4)

四、多元与综合——在美术学习中培养能力,体现多元与综合的社会趋向

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因此,美术是终身教育,应该努力挖掘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种迁移性的学习活动。把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必须强调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让他们能够有兴趣,有选择地去体验美术学习的魅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学方法并运用到其他的学习和生活方面。

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课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5)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了。素质教育迫切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学在其中,悟在其中,乐在其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适合其个人未来发展的美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