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秦代以后,中原文化陆续在和平县境内流,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置县,县城设于阳明镇,属惠州府。先后属东江行政专区、粤北行政专区、韶关地区专区和惠阳地区专区。1988年1月,新设河源市后,为河源市辖县。

明代设县以后,和平县大兴义学、社学、书院,留下了一批诗文作品。在留存下来的古代诗文中,和平古八景是古代文人歌颂最多的地方。按照惠州府志记载和平八景是:东山耸翠、北楼古松、铁潭夜月、五花毓秀、李田仙岩、仙女灵石、合水横舟、高泉古寺。

现在,和平古八景还基本保持原貌的只有五花毓秀、李田仙岩、仙女灵石三个,高泉古寺进行了重新建设,而东山耸翠、北楼古松、铁潭夜月、合水横舟都看不到了。

东山耸翠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1)

东山岭

即和平县东山岭,风貌独特,景色优美。古人赞美东山岭的诗词很多,如这首“东山耸翠送青来。铁塔奇松倒化灰。湍水高山黄屋恨,愚公好舞为平台。”2003年,和平县对东山岭大型滑坡群采取“削顶降坡”治理,种上了花草树木,起名阳明公园,园内建有阳明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公园石阶梯666级高,故取名“天梯”,登高远眺,和平县城尽收眼底,现在东山岭成为了和平县群众乃至外地游客经常攀登游览的公园。

北楼岗关帝庙

北楼岗关帝庙,庙前是和平八景“北楼古松”, 占地数千平方米,是县城里的主庙,位于北楼岗。旧时北楼岗关帝庙一带松树茂密,后来被人们慢慢砍光,现在只留下关帝庙一景了。北楼关帝庙(城皇庙)是一个合法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乾隆年间,文革被冲击,改革开放恢复宗教政策后,2006年成功报送省级备案为合法的道教活动场所。

铁潭夜月

即和平县城郊铁潭村,相传铁潭老屋是个双龙椅式围龙屋,屋前一照壁,照壁前一池塘,每晚月亮从东山岭冉冉升起,月光照在池塘上,月亮的倒影又反射到屋前的照壁上,形成三月争辉的奇妙景象。现在,由于高速公路从其村后经过,加上村民的新建住房和村后山岗树木的减少,这个景点已不存在了。

五花毓秀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2)

五花嶂

“五花毓秀”原叫五花嶂,海拔1077米,位于和平县大坝镇半坑村,森林茂密,常年翠绿,山坡绵延起伏,四周山峦苍翠相映,山花漫烂,山上有寺庙、茶场。“五花毓秀”是佛徒诵经的寺庙、尼姑吃斋的庵堂,相传因观音娘娘巡游至此而赞誉指点,才将原名“五花嶂”改成“五花毓秀”,并在庙堂内敬奉观音娘娘塑像,使之远近闻名,成为和平有名的佛教旅游胜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远古的传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8年),妙庄王之女妙善下凡在大坝半坑尖峰顶修炼,建了一座妙善庵。

李田仙岩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3)

李田仙岩岩内

位于和平县俐源镇的李田村,邻近热水漂流、热龙温泉度假村、小武当山景区。溶洞内神奇幽妙,又称仙人洞,洞中有洞,曲折迁回,深而难测。洞中有室,有小溪,溪中有鱼。洞内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石观音、石公鸡、石长城、石盐田、垂帘听政等景观。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溶洞内有明代名人王阳明手迹“李田仙岩”四个大字。

仙女灵石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4)

仙女灵石

位距和平县城东面十五公里处的一座海拔857米的石山,山上有一块高耸入云的巨石,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故称“仙女灵石”。石下有二间石室,一口清泉,石山半腰处有个小庙堂,内有“地母”神位。由于山高峻秀、风景优美,尤其秋天,景色更为迷人,登山远眺,令人心旷神怡。

为什么叫仙女灵石?相传有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一位仙女,受了天上玉皇大帝的派使,要在人间做皇帝,京都设在广东境内。仙人受命后,于一夜间肩挑一担大石。又以仙法驱赶许多小石滚滚往南行。当行至广东境内,忽听雄鸡喔喔啼,仙人以为天亮,将肩担的一担石头放下,一头掉在和平东面长成一个好似大龙头般的大石头:一头掉在和平上陵,长成好似山羊的羊石,连起好似龙尾状的尖石。因为龙头石风景优美,常有仙女下来游玩,石顶上留有仙人足,故此有仙女灵石之称。

合水横舟

位于浰江与和平河两水交汇处,故有合水之称。古时,和平县的货物通商皆由木帆船为交通运输工具,帆船横泊于合水江面上,两江交汇处有一大石,其形像小舟,于是又有了横舟之说。相传,和平开县后,一天王阳明出巡合水,深深领略了合水山、水、绿树、翠竹、风帆的美丽景色,定为和平“古八景” 之一,并取名为“合水横舟”。时过境迁,“合水横舟”这一美丽景致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古人有诗为证:“合水滩头忆横舟,渔歌唱晚乐悠悠;沉船沧海知何日;风雨来时客自愁。”

高泉古寺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5)

高泉寺

座落于县城西门口小山窝处(现实验中学旁边),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为佛徒曾道化的住宅,后无偿赠与佛门作寺院用,定名高泉寺。同治年间扩建,光绪年间(1886年)又续建,1921年全面维修扩建,香火极盛,建筑古朴珍巧,环境幽雅娴静。解放后先后作过疗养院和炮竹厂,多次改建,面目全非,不复古时韵致。上世纪九十年代恢复佛事活动,对寺院进行了维护装修,现在红墙黄瓦,屋顶雕龙,硫璃画窗,雕梁画栋,寺内设有四个殿堂,立有佛祖、观音朔像,在寺院后山还有一园塔,已略显寺院模样。

石窦温泉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6)

石窦温泉 贝墩温泉

即和平县贝墩镇府门口200米远的一块巨石,兀然突起,形状如鼓,高约三四米,顶端面积约60多平方米,巨石顶上正中间有一泉眼,温度达85摄氏度。据说此石叫贝墩石,原来叫石鼓温泉,民间亦称“沸墩”,《惠州府志》上载,它古称“石窦温泉”,大约清朝时的一个县令将它改为“贝墩温泉”,镇名也沿用至今。至于为何这样一块独石顶上流泉,至今还是一个谜。

紫云仙嶂

河源和平县最大的古村(历史河源和平古八景)(7)

紫云嶂上的石雕牌坊

即位于和平县下车镇的紫云嶂,海拔1008米,孤峰兀立,山壁陡峭,翠竹成阴,风景秀丽,冬天可看雪景,被当地人称为紫云仙嶂,站在山顶,可远眺两省三县。古时山上建有紫微圣庙,现在仍有两座保存完好的石雕牌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