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关天培英雄事迹(清朝关天培骁勇善战)

中学的历史课上讲到鸦片战争时,都会讲到两个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鸦片战争关天培英雄事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鸦片战争关天培英雄事迹(清朝关天培骁勇善战)

鸦片战争关天培英雄事迹

中学的历史课上讲到鸦片战争时,都会讲到两个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关天培。

林则徐我们都很熟悉了,他是虎门销烟的主帅,还写过一句著名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人人皆知。而对于关天培,人们了解得比较少,一般历史书上讲到他都是因为他是鸦片战争时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而历史书上讲到关天培阵亡的事,都是说他孤军奋战,英勇战死,壮烈殉国,等等,但对于关天培阵亡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却很少提及。实际上,民族英雄关天培的死早就预示了清朝的命运。

关天培最早的职务是“把总”,只是一个陆军的基层军官,后来一步步升级,直到1834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这是关天培任过的最高职位,也是大清朝最重要的几个职位之一。而关天培很看不惯广东官场的一个现象:腐败。

在清朝,广州是唯一一个开放的口岸,洋人的鸦片都是从广州运进来。广东的各个大员都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捞各种各样的钱。比方说两广总督邓廷桢,他是受道光的调遣专门来广东禁烟的,结果呢,他表面上来禁烟,私下和洋人谈价钱,比方说你给我加多少,我放你鸦片进来。后来邓廷桢还嫌捞钱慢,索性禁止了其他船做鸦片生意,他自己调用4搜水师的船来走私鸦片。最神奇的是,这个人在历史书上也被称为民族英雄。

因为腐败,广东的官职都成了清朝最肥的差事,什么粤海关总督,两广总督,广东水师提督,广东巡抚等等,一个比一个有钱。关天培很看不惯这种现象,他上任广东水师提督后,大力整顿广东水师的政务军务。他发现之前的提督们根本不管海防建设,导致武备松弛,炮台失修,他亲自考察地形,在虎门一带建立炮台,训练士兵,稳固海防。关天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筹海初集》,来阐述他对于海防的见解。

可以说,关天培是大清朝少有的真正负责、心系国运的大员。

然而,整顿了这么多年,战争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他悲愤不已。

这件事记录在夏燮的《中西纪事》里。这本书一共二十四卷,详细纪录了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各种事情,其中就记载了关天培阵亡的故事。

1841年1月7日,英军20艘炮舰攻击虎门外的沙角,清朝600士兵阵亡。关天培非常痛心,当时他已经60岁了,他把自己的几颗掉落的牙齿、几件旧衣服、一束头发用盒子装起来,派人送回老家,以表明自己战斗到死的决心。

2月25日,英军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又向第二道防线发起进攻,关天培亲自坐镇炮台指挥应战。但是两方对轰时,关天培发现一个问题,英国人的炮弹威力十足,而他亲自发射的炮弹经常打不中目标,有的炮弹打中了目标但却没有造成很大的伤害。关天培开始也没有多想,认为可能就是打歪了,仍然继续应战。

就在继续抗争的时候,关天培看到了让他悲愤的一幕:他发现水师的火药里竟然混有沙土。

《中西纪事》里是这么记载的:“(关天培)因虎门之役,水师贪受土规,火药皆杂以沙土,军门后发之砲,试輒不中,方知受紿,愤激自刎。”

广东水师各级官员贪受回扣,竟然火药都造假,里面混了沙土,导致屡发不中。关天培感觉自己受骗了。这里有“受紿”两个字,意思就是受骗,也就是说关天培突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加上当时胜利已经无望,关天培愤而自刎。

关天培1834年来到广东水师,1841年阵亡,他用了7年的时间整顿了水师的方方面面,却整顿不了军中的腐败。

而在大清朝,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无人反思,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发生着。50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大清朝对上了我们的千年小弟日本。当时,中国的海军总吨力8万吨,排名世界第八,日本是5万9千吨,世界第十六。然而纸面实力遥遥领先的大清,最后被小日本打得落花流水。

甲午战争里,中国有位著名将领名叫丰升阿,他的部队被老百姓称为“鸭蛋兵”,意思是不能碰,一碰就碎,原因是丰升阿的部队里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士兵手里的枪炮弹药有很多是用腊泥和成的,根本无法打仗。

当时北洋舰队的主要炮弹是开花弹和实心弹,虽然数量很多,但里面充斥的山寨货非常多。当时的资料记载,北洋舰队的开花弹,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尺寸大小不合炮膛的,一种是铁的质量太差,有炮弹还没出口就先炸了的,还有一种是引子拉不到或者拉不动的。

北洋舰队的实心弹就更好玩了,只是在弹头内装少量火药,其它的都是用泥土、沙石填充的。这种实心弹击中目标后不会爆炸,只能靠冲击力撞人家的舰船。

曾经刺探沿海炮台军情的德籍传教士郭士立说:“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们要比对他们所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生命。”

不过就算炮弹没问题,士兵们也不愿卖命。丰升阿的上司卫汝贵,甲午战争的统帅之一,平壤之战前,朝廷一共拨了24万军饷给卫汝贵,卫汝贵带兵出发前,先偷偷扣掉8万运回家里。最高军官弄了8万走,其他各级军官也都得弄一点吧,最后军饷还剩多少没人知道了。

甲午战争的士兵每天只能得到几斤老米,外加三十文钱,根本没法吃饱,只能勉强续命。这样的军队能和谁打?这甲午战争要是打赢了那才是奇迹吧?士兵们也不是傻子,要卖命了你们就派我上,我打仗到底是为谁打?

在大清朝,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1840年代的鸦片战争到1890年代的甲午战争,虽然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但这个国家好像没有任何改变。一次重大教训的发生,对这个国家却带不来任何改变,他们可以在一个陷阱里掉无数次,可以把一个悲剧重演很多遍,仍然无动于衷,这才是大清朝最让人钦佩之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