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李宙钰

对话人物:孙小军,1987年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的山村。9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右腿,但他勤奋求学。2006年,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后他前往海外名校深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智能假肢研究,目前成立公司研发出了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不仅自己使用上了智能假肢,他希望未来能让更多残障人士使用上智能假肢,正常生活,享受人生。

对话背景:2021年年底,孙小军的故事登上了央视,更多人知晓这位“独腿博士”的故事,很多人为他点赞。1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了孙小军,带你了解他背后更多的故事。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1)

孙小军

在武汉求学的他开启别样人生

极目新闻记者:孙博士,我们听闻您小时候是因为一场疾病不幸失去了右腿。

孙小军: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运动,9岁那年,一次篮球运动中,我扭伤脚踝,检查出骨髓炎。医生告诉我们,“情况严重,建议截肢”,就这样我意外地失去了右腿。

但冥冥之中这件事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父亲担心我以后养不活自己,鼓励我学习,争取找个能坐办公室的工作。我就意识到读书才是我的救命稻草。为此我拼命读书,小学、初中两次升学考试都是全校第一,最终考上了985大学。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2)

孙小军幼时

极目新闻记者:当时是怎么选择到武汉求学,此前来过武汉吗?

孙小军:上大学是我第一次来武汉,之前听同学提起过,印象中武汉是一个大城市。2006年,我独自带着700元钱,拄着双拐踏上求学路。26个小时火车,我是中途站上车,买不到硬座,只能全程站着、蹲着,或是坐在行李上。来学校的路上,我既有惊喜又有一丝忐忑和担忧。

极目新闻记者:为什么会有一丝忐忑和担忧?

孙小军:我们家庭条件不好,我身上带的700元的生活费都是东拼西凑的。在路上一直在想学费能不能通过助学贷款的形式解决,也担心自己是否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当我在学校报到时,才发现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学校不仅让我走了绿色通道,帮我办理了助学贷款,还解决了1860元的住宿费、军训服装费和公寓生活用品费,并且资助我一辆电动三轮车。现在我都记得这辆电动三轮车,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3)

孙小军在华科求学

极目新闻记者:这辆电动三轮车给了您哪些帮助?

孙小军:我们学校很大,当时我住在韵苑学生宿舍,上课东边和西边都有,距离很远。如果没有代步工具,路上就会花费我很多的时间与力气。电动三轮车不仅让我上课方便了,还让我可以摆脱双拐,骑着车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比赛,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

极目新闻记者:回忆起大学时光,有哪些让您特别难忘?

孙小军:在华科求学期间,同学都非常厉害,我不免有些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一场校园讲座打动了我,他说的那句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看到自己的人生还有别样的选择。

我当时产生了要出国留学的想法,之后我就把大大小小的假期都用来学习。大学三年,我在家里待的时间不超过20天,也几乎没出过校门。终于,在大四那年我获得去日本东北大学交换留学的机会,并且每月还有8万日元的奖学金。华科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方向的第一站,从这里出发开始朝着不一样的人生路拼搏前进。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4)

孙小军在日本求学

极目新闻记者:毕业以后,再来过武汉吗?

孙小军:三年的大学时光十分难忘,我时常想着再回武汉、回华科看看。2013年匆匆回过一次武汉,在此前辅导员靖咏安老师的陪同下,我与几位同学一起逛了华科的校园。看到母校变得越来越好,还建了新的校史馆、图书馆,我内心非常激动。

读完博士他给自己“造”了一条腿

极目新闻记者:您是什么时候从拐杖中解放出来?

孙小军:2011年,我装上了人生第一条假肢。用了拐杖15年后,我的右腿已经完全没有行走的意识,不知道如何迈步,如何摆手,走起路来同手同脚,身体很不协调。当时,那条假肢也很不安全,有时会突然弯到一边去。虽然走起来显得很笨拙,不过解放了我的双手,我可以做更多事情。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5)

孙小军安上人生第一条假肢

极目新闻记者:您是因为使用假肢才萌生了做智能假肢的想法吗?

孙小军:一方面是这样的,我在使用假肢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上下楼梯时,它没有动力,上下楼梯费时又费力,只能左腿先上,再用右腿残肢去拖着假肢放到同一级台阶上。另一方面,那时候我自己装上了假肢,但假肢比较昂贵,我看到国内还有很多残障人士用拐杖出行。我就想做一款智能假肢,不仅仅是让我站起来,还能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残障人士站起来,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的上下楼梯、跑步和工作。

极目新闻记者:研发智能假肢的过程是怎样的?

孙小军:2015年底,我放弃了索尼公司不错的待遇,辞职到东京大学读博士,一边学习知识一边钻研智能假肢。那时对我们实验室来说,智能假肢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我摸着石头过河。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的项目从学校申请到90万美元经费。同时,我也在研究很多国内外的论文,向其他学校那些做假肢的教授请教技术。一年半之后,我和几位同学终于做出了一个有动力,能助力膝盖部位弯曲的样机。

2018年,我顺利从东京大学毕业。此时,我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去研发假肢,都是些样机,还不能做到日常使用。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必须得做出一个真正实用的产品,不仅自己能用,也能让其他像我一样的残障人士用上。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6)

孙小军从东京大学毕业

极目新闻记者:孙博士,那您是什么时候研发出成品机?

孙小军:2020年,经过了5年的鏖战,我终于穿上了自己团队研发的成品机。那是一款看起来很炫酷的灰色假肢,科技感十足,走起路来也很轻松。我夏天都穿着短裤,把它大方地露出来。现在,我依然使用着团队研发的智能假肢,在央视节目中比赛跑步和上下楼梯都是靠它完成的,十分方便安全。

希望帮更多残障人士站起来

极目新闻记者:孙博士,可以介绍一下团队研发的智能假肢。

孙小军:现在面世的智能假肢准确来说是第十代BionicM(健行仿生)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它就像是一个智能的小机器人,假肢内置了角度传感器、六轴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蓝牙,相比第九代智能假肢机器人更加安全稳定。它还可以自动地弯曲发力,学习使用者的走路习惯,达到真正的“人机合一”。作为康复辅具类器械,去年10月,我们的产品已经通过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颁发的合格证。

极目新闻记者:团队研发的智能假肢与传统假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孙小军:传统的假肢是借助屁股发力,我以前左腿上一节楼梯后,需要用右腿的残肢去拖动假肢跟着上一节,上楼速度缓慢并且有安全隐患,容易摔倒。

我们团队现在发明制造的智能假肢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这些问题,它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具备了“肌肉”与“神经”,可以实现交互上下楼。它主要是由感知系统与动力系统组成,感知系统可以获取人的运动意图,并通过动力系统实现交互运动,这就是为什么残障人士穿上它可以自如上下楼梯的原因。

中北大学学生骑自行车回家,华科毕业的独腿男孩(7)

孙小军穿戴自己研发的智能假肢

极目新闻记者:智能假肢给您的生活带了什么变化?

孙小军:我觉得智能假肢提高了我的活动能力,让我不再畏惧一些正常人轻松便能做的动作,如上楼梯等。我的身体负担变小了,也更加安全了。我还可以改变步行的速度,让我能像正常人一样与家人一起散步。最重要的是让我变得越来越乐观自信,这也是我坚持做这个项目的初心,我希望帮助更多残障人士站起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在心理上、身体上更好融入社会。

极目新闻记者:您的故事受到这么多关注,您是怎么想的,未来规划是怎样?

孙小军:很感谢大家的关注,但现在还只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想把智能假肢价格做得再低些,让更多残障人士能承受得起这个价格。同时,我们也要继续把产品做得更好,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我现在每天都在忙着做这些事情,虽然可能有些辛苦,但并不觉得累。我发觉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干劲十足。(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