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传统弓箭直播(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用短短几句勾勒出的壮观狩猎场景总是能轻易令人热血沸腾;“弓弯有若满月,箭去恰如流星”,金庸小说中对郭靖射箭时的描写又让多少人对手持弓箭的侠客心生向往;电影中两军对峙时万箭齐发的战争场面,强烈的视觉冲击总是让观众感到震撼……弓箭不仅是古诗词、小说、影视作品中的“常客”,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锡伯族传统弓箭直播(会挽雕弓如满月)(1)

据成书于春秋战国时的《考工记》记载,制弓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民族所掌握,后被广泛地应用在军事中,并在军事征战中远传至北方游牧民族、东亚诸国及东欧部分地区。

在诸多种类的弓箭中,用动物筋腱、角质、竹木等材料,以动物胶粘合为一体复合制成的筋角复合弓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十分亮眼的存在。

可以说中国古人利用自然弹性材料制作出性能优良的筋角弓制作技术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创造。

锡伯族传统弓箭直播(会挽雕弓如满月)(2)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提到“弓有六善”:一者性体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署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可见想要制作一张上乘的弓并非易事。

一张好的筋角弓对材料要求很高,工序复杂,需要经过200多道程序,制作周期通常是以年来计算,一直被作为军需之用。

锡伯族传统弓箭直播(会挽雕弓如满月)(3)

冷兵器时代,中外的各个战场都有弓箭兵的身影,他们在当时的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随着火器的出现与应用,弓箭兵的作用大为消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弓箭虽然也由此走向“没落”,但制作弓箭的技法却被工匠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这项成熟于两千多年前的传统工艺如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锡伯族传统弓箭直播(会挽雕弓如满月)(4)

在吉林省东辽县,就有这样一位传统弓箭的传承人——吕晓龙。

吕晓龙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传统弓箭的制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传统弓箭的喜爱依然有增无减。

吕晓龙对传统弓箭品质的要求极高,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他在不断磨练技艺、集百家之长的同时,也在尝试于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工艺,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他的身上,既能看到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也能看到传统工匠的匠人品质。

锡伯族传统弓箭直播(会挽雕弓如满月)(5)

复杂繁琐的工艺、温润如玉的手感、流畅完美的曲线、强劲稳定的性能、古朴自然的质感、深厚久远的文化……中国传统筋角弓的种种优点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的努力之下被保留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血脉也由此延续。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十八

编辑:于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