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

1988年春季的一天,黑龙江哈尔滨市郊区巨源乡城子村,发生了一件十分不寻常的事儿。

这天,有村民因为想要建造房子,就驾驶推土机推土。

结果在推出的土堆中竟露出一角红色的木头。村民们连忙清理开泥土想一看究竟。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红木头竟是一口鲜红色大棺材的一角!

这消息很快随风传开,过来瞧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人胆子又好奇,将那鲜红棺材撬开一条细细的缝儿,又顺着那条细缝向棺材里面看去……

结果里面的情形让人大吃一惊!这棺材中有两具尸体,证明了这是一座合葬墓。

而墓中的女子尸首金帛蒙面,身穿如同西式礼服一样的葬衣!

这些发现不禁让在场的村民大为震惊,这两人是谁?身上穿的奇怪服装又是什么来历?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

(红色棺材)

一时疑问漫上大家心头,然而,这口合葬棺的谜团不止如此。

一、红色奇棺

红色的棺材里竟然葬着两个人,村民们意识到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立刻有人将此事上报给有关部门。此时的众人哪个也不能料到,这平平常常的推土,竟为中国考古界推出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接收到这个消息,考古小队和附近的民警都相继到达城子村现场。

到达现场后,发现来这里看热闹的人实在不少。考虑到对民众的安全、现场的保护和工作的开展等问题,考古小队和民警们决定将现场围起来。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

(1988年发掘现场影视资料)

考古小队检查棺材时才发现,这口红棺材被敲开了一条细缝儿。

透过这条缝隙,考古队员对棺材内部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

原本,考古小队已经从村民们处了解到这个红色棺材是一口合葬棺,但是,向棺材内部一看,考古小队员还是大吃一惊!

这棺材里面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竟没有五官!

这怎么可能呢?

尸骨腐化后脸部凹凸不平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就算是时间非常久远,血肉完全不在,头骨中面部也不应该是光滑圆润如球的!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3)

(红棺材被撬开了一条缝)

考古队员稳定心神,再次透过这条细缝儿仔细观察。

大家发现,那个看不出五官痕迹的遗骸,之所以看着十分诡异,原来是被什么东西包住了头部。因此,看起来圆润光滑。

但是,这也非常奇怪!死后覆面并不是积极的含义。相传魏文帝厌恶皇后甄宓,将她赐死,并令死后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这在历史上是非常让人震惊的事情,因为这个举动是轻视、羞辱意味的。

这个人为什么会如此呢?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4)

(红色棺材中两人,其中一人金帛覆面)

虽然有许多的疑问萦绕在考古队员的心头,但是大家知道,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这口红色奇棺究竟是什么朝代的。这样才能将其他问题剥茧抽丝,一一解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带在内的东北地区,古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民族长久活动于此,这个民族就是女真族。女真族在当地也被称为鞑子。

考古队员们首先顺着这个思路考量这口红棺的年代,如果,它真的是女真人的墓葬,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来自金代!

金代?想到这里,立刻有人提出,在这个巨源乡城子村附近有一座金代古城!

正是因为这座古城,这个村子才被叫做城子村。而且村子本身,也是金代古城遗址的一部分。

不过有一点十分特别的是,只有城子村里才有马面!

所谓马面,就是在古代时有敌人进攻城池,士兵守卫城池向敌人射箭的地方。

马面出现在城子村让大家有了一个推测:城子村在古代,很可能是一个军事要塞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5)

(城子村古城墙遗址)

城子村在古代有军事力量,那么这个墓主人就很有可能是驻扎在这里的金兵官员。

紧接着,棺材被清理之后,一个银质铭牌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

这类铭牌在古代通常用于记述官员的身份。也就是说,这块银质铭牌是解开墓主人身份的关键!

那么铭牌上面究竟记录了什么呢?

仔细查看之后,有人立刻认出了这块银质铭牌上面篆刻的前两个字:大明!

这意味着,这口红棺来自明代。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6)

(红棺上面的银质铭牌)

合葬棺的主人来自明代?这个猜测倒也有一些信息可以支撑。

首先,这口神秘红棺中合葬二人的服饰与大家印象中的女真人服饰很不一样。

根据史料记载,金代有官职的人通常穿盘领衣和乌皮靴。而红棺中的两人身上穿的都是正统的汉人服饰。其次,在明朝期间,东北地区也有驻军存在。

但是仅凭这两点,并不能成为指向墓主人是明代人的确凿证据。

更加有力的说明还是在银质铭牌的信息上。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7)

(金朝官员传统服饰)

二、身份探秘

为了节省时间,银质铭牌的解读工作和遗骸的清理工作同步进行。

将两具遗骸移出红棺后,考古队员发现,金帛覆面的应该是一位女性,而另一位男性的面部还存有一些皮肤角质和肌肉!并且,二位身上的衣着竟然几乎完好无损!

这个发现实在是让人惊喜!这一点在以往出土的各个墓葬中非常少见!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8)

(红棺中两人服饰)

同时,考古人员发现包裹着女性头部的是一块黄色的布。这种以布覆面的丧葬习俗被称为“面帛”。

有一些古人认为自己死后无颜面对先人,就会采取这种方式下葬。

而且在最初从缝隙中观察时,女性面部光滑圆润,让人误以为她没有五官。这是因为她的面帛非常饱满。如果她的面部与男性遗骸一样,那面帛的状态应该是瘪下去才对。

有人胆壮伸手触碰面帛,发现触感是柔软有弹性的。

难道这具女性遗骸,与马王堆女尸一样时隔千年仍然保存完好?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9)

(长沙马王堆女尸)

在女尸面部饱满之谜还没解开之时,又有一个奇异的现象出现了……

红棺中男性遗骸发现时还有一些翘起的胡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考古队员们认为这个男性应该是年长者。但是,开棺一段时间后,他的胡须开始垂落。

考古人员研究讨论后,认为是尸骸出土后接触外界温度变高导致的。为了保证尸体的完整度,考古队员决定,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向棺中通干冰!通过这种方法达到降温的目的。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0)

(现场向红棺中注入干冰影像)

然而,尽管工作落实到位,但是由于棺椁整体处于暴露环境,风吹日晒之下,尸骸的服饰已经开始掉色。

针对这种情况,新的方案被提出来:将整个棺椁移送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室内,再继续清理工作。

棺椁转移后,考古队员经过商议,决定先取下尸骸身上的服饰。

这两具尸骸身上的衣服有数层。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衣服,只能一层一层地将它们分开揭下来。然后根据不同的衣料材质单独妥善保存。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1)

(棺椁转移至室内)

这些被取下来的衣服,直到现在,仍然被妥善保管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的恒温储藏室中。

然而,当时的剥离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

首先,考古队员必须先对棺椁进行消毒。然后,他们采取拍摄X光片的方式来探查墓主人的随葬品究竟有什么。

由于服饰繁琐,尸骸身体部位的信息也要依靠这种方式获取。最后,为了对衣服最大程度地保护,他们还特别请来了有过相关揭取经验的专家。

就在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时,男性尸骸再次出现了异样……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2)

(工作人员进行X光拍摄)

原来,男尸的面部出现了许多白色霉菌斑。

这项考古工作的时间毕竟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环境条件比较艰苦。因此,衣物的剥离工作迫在眉睫。

尸骸周围铺陈着帷幔。在剥去衣物前,先要将这些帷幔去除。

然而,在去除帷幔时,考古人员发现一块木板上有字!

虽然上半部分有些残缺,但是剩下的字依然可以辨别:仪同三司事齐国王。

这块木板的背后同样有字,上书:房一座。这是古代棺木中常见的房券。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3)

(木板上的字)

古人相信世界上有阳间、阴间之别。人死之后就会去往阴间。棺椁墓葬就是人在阴间的房屋院宅,这房券就相当于房产证。

经过一番研究分析,上面残缺的两字也被认了出来,正是“太尉”二字。

立刻有人想到,这块木牌多半表明的是墓主人的身份。而之前,银质铭牌也有此含义,木牌和银质铭牌上的信息之间莫不是有什么关联?

此时,银质铭牌上的文字也被识别破译出来,正是:“太尉仪同三司齐国王”。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4)

(银质铭牌的字)

太尉仪同三司齐国王,这几个字包含了许多关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首先,这个人生前曾担任过太尉这一官职。太尉通常是掌管国家军队的正一品官员。

除此之外,墓主人还被封为齐国王。

就这两点来看,墓主人的生活年代已经非常清晰了。

因为根据史料文籍记载,只有在金代,才设置了这种级别的官职。

那么这个“齐国王”到底是谁呢?这只能从《金史》中寻找答案了。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5)

(《金史》诸册)

根据《金史》记述,整个金朝只有四人被封过”齐国王“。这四人分别是金太祖时期的完颜宗雄,去世在天辅六年,时年40岁。

金熹宗时期的完颜吾里补,去世在皇统二年,年岁不详。

海陵王时期的温敦思忠,去世于正隆六年,享年73岁;金世宗时期的完颜晏,去世于大定二年,年岁不详。

如此,要想确认墓主人是这四人中的哪一个,需要先测定尸骸的死亡年纪,再与这四人进行对应。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6)

(男性尸骸为“齐国王”)

很快,通过对牙齿和骨骼测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位“齐国王”的年纪为60岁。

这个数字可以排除金太祖时期的齐国王完颜宗雄,和海陵王时期的齐国王温敦思忠。

那么,剩下的两位齐国王完颜吾里补和完颜晏的生卒年皆不详,死亡年龄没有具体数字,这具尸骸到底是两人中的哪一个呢?

对此,考古人员提出了新的办法:鉴别随葬的年代。

考古人员希望通过坚定随葬品的年代对二人的生活时间进行区分对应。但是这一点比较困难,因为完颜吾里补和完颜晏的死亡时间比较接近,仅仅相差了20年,所以很难被划分开。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7)

(完颜吾里补和完颜晏)

三、谜底揭开

为了较全面的获取文物信息,考古队员决定对棺内物品进行彻底地清理。两相权衡之下,考古人员选择先将女性尸骸清理出来。

女性尸骸身上穿着一件紫色长袍。古人以朱紫为贵,这女人的衣着与她同齐国王葬在一起的地位相符。

这件紫色长袍上面还绣着精美的云鹤图案,栩栩如生。在紫袍之外,还有一条闪亮的金丝带挂在她的腰部。

这个云鹤图纹带给考古队员新的发现。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8)

(女性尸骸身上衣服绣着云鹤图纹)

考古队员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云鹤图纹并不是寻常见到的绣工。而是将金箔与蚕丝编织在一起而成的,与布料浑然一体。

这种布料在史书上多次提及过,正是宋代的顶级丝织品——金锦。

真正的金锦,是需要技艺娴熟,经验丰富的匠人将金箔小心切成丝线一般,再与名贵的丝织品编制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不同的图案。

由于用料昂贵,工艺复杂,金锦的价值并非寻常布料可以比拟。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19)

(现今保存的金锦布料)

揭开外面这层金锦紫袍后,考古人员震惊发现,里面的锦袍比外面这件更加精美!

里面的衣物同样是金锦衣料,不过这件衣物的款式十分不同。

这件衣物是一条金锦连衣裙。连衣裙的上半身的背部是一个很大的开口。连衣裙的下半部是一个散摆的裙子。这个款式看起来与西式的露背连衣裙十分相似。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0)

(女性尸骸金锦紫袍里面的精美裙子)

将金锦连衣裙脱下来之后,考古队员们在裙子的一侧发现了字迹。

不过这个字迹不只是某种符号,还是已经残损。一时间,没有人能辨别出来这是什么字,有什么含义。

在这条颇有现代风格的连衣裙之后,又一件有趣的服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具女性尸骸身上竟穿着一条与现代的吊带袜十分相似的裤子。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1)

(女性尸骸身上穿的奇特裤子)

这女性尸骸的衣物似乎有层出不穷的惊喜!

继华贵非常的金锦袍子、金锦“露背连衣裙”、“吊带袜”之后,考古队员发现,她身上还穿着一条“脚蹬裤”。

这条裤子的底端裤脚处各链接着一条横带,作用看起来与今天的脚蹬裤非常相似。

不过,这条裤子带来的最大惊喜并不是它的“现代造型”。而是在裤子的内测考古队员发现了两个字汉字——“内省”!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2)

(又一条造型奇特的裤子——“脚蹬裤”)

“内省”二字可是有极其不同寻常的含义!

在古代,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轻易以此命名。只有在皇宫之中,皇帝和皇后的正位之东才能被成为“内省”。这就说明,这条绣着“内省“字样的裤子必然出自宫廷。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3)

(裤子上绣着“内省“字样)

这个信息非常关键!它的重要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出自宫廷,具有珍贵的考古意义,更重要的是,“内省”可以成为划分完颜吾里补和完颜晏死亡时间的关键!

原因在于金代的早期并没有设置内省!这条绣着“内省”字样的裤子必然是贞元元年之后的物品!

也就是说,这座墓葬里的周国王必然是贞元元年以后下葬的!符合这一点的,只有完颜晏!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4)

(完颜晏石像)

完颜晏的身份确立,让考古人员非常惊喜!这意味着这座墓葬可以填充近代贵族墓葬习俗风格和汉族不同之处的空白。

金国先后灭掉辽国和宋国,获得大量的金银珍宝。这个朝代的早期是非常富裕的,二完颜晏正是金代早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金代的皇帝的墓葬都比较简单,随葬品寥寥无几。

确定了男性尸骸的身份后,对他的服饰的清理令人充满期待。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5)

(工作人员清理完颜晏)

根据《金史》记述,完颜晏在金代可谓位极人臣,叱咤风云。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完颜晏死后,金世宗派人前去吊唁,并有很多赏赐。这证明,完颜晏是被厚葬的。

在对完颜晏尸骨的清理中,考古队员发现他头上带着一顶宋代官员常戴的帽子。

这种帽子叫做幞头,就是乌纱帽的前身。分为三层,一层是抹额,一层是无脚幞头,最外面是垂脚幞头。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6)

(完颜晏所戴幞头)

原本女真族冬天戴的是皮帽子。在金国迁都北京后,被汉化的速度很快,并且吸收了宋人的官员服饰制度。

完颜晏不仅戴着宋式的幞头,在帽子下面还另用一根簪子别着,这也是汉人习惯。

齐国王的簪子是南海大海龟的壳制成的玳瑁簪,在当时非常珍贵。他的耳朵上还带着镶嵌着东珠的耳环。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东珠已经脱落朽坏。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7)

(周国王所戴耳环复原图)

与女性尸骸一样,周国王完颜晏的身上也穿着金锦制成的袍子。并且在衣袍左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柄短剑。

这柄短剑的剑柄为玉制,剑鞘是桦木,并以纯金装饰。这柄剑在史料中亦有记载,名为“玉具剑”。

在宋金时期,玉具剑只有皇帝和太子才能佩戴。由此可以看出,金世宗对完颜晏之礼遇规格。除了玉具剑,考古人员还在他身上发现了革囊,象牙梳和色子,甚至还有两块赤金金锭。另外,这次发掘也首次出土了一个环形香盒。熏香和手怀赤金的风俗都来源于宋人。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8)

(完颜晏佩戴的玉柄剑)

随着完颜晏随葬品的不断清理,只有两个谜团尚未揭开:躺在他身边的女人又是谁呢?她为什么金帛覆面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考古人员首先取下女性尸骸头顶的帽子,这顶帽子非常华丽,上面缀着500多颗东珠。这是《金史》中记录的花珠冠,一般为皇后和贵妃佩戴。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29)

(女性尸骸戴的花珠冠)

取下帽子后,就可以揭开金帛了。

考古人员揭开金帛发现,原来女性面帛饱满光滑的原因是金帛下面有着厚厚的蚕丝。

同时,女性尸骸的骨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她仅有40岁,比完颜晏小20岁!可以推测,这名女子并不是完颜晏的原配妻子。

更重要的是,在尸骨的头部有钝器重击的痕迹,在她的腹部更有尚未分解的毒药残留!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30)

(女子腹部白色毒药残留)

显而易见,女子并不是正常死亡,而是为周国王殉葬而亡。

专家分析,面部的蚕丝和金帛是使她窒息而死的工具,或者女子由于毒药殉葬后,面部表情并不美观,所以面覆金帛下葬。

而在女子的脖子上,考古队员们还发现了一条极品玛瑙项链。能够佩戴这样名贵项链的女子,人们不禁对她的身份有了猜测……

古墓棺椁考古人员(1988年黑龙江出土神秘合葬墓)(31)

(女子所戴极品玛瑙项链)

北宋灭亡的靖康二年,宋徽宗的21位公主均被今人掠夺,大多配与金人贵族为妾。

根据棺中女子的年龄推断,她生于1122年左右,而宋徽宗的一个女儿赵金姑正是生于1121年。两者的身份经历大致吻合,但是遗憾的是,缺少关键证据证明二人有直接关系。

总结:

金代周国王墓的出土弥补了金代贵族墓葬风俗演变的空白,说明金人入关之后,其风俗习惯,衣着服饰受到汉化影响变迁。也证明了金国在灭亡宋、辽后,国家十分富裕。而汉人女子的殉葬也暗含亡国之悲。

参考文献:

[1] 贾英哲. 从女真贵族完颜晏墓葬出土文物看汉文化对女真族的影响[J]. 黑龙江史志,2011(8):53-54.

[2] 孙红梅. 《金史·完颜晏传》封爵史料勘误一则[J]. 中国史研究,2013(2):190-190.

[3] 王法. 阿城地区两处金贵族墓葬比较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4-95.

[4] 付彤. 阿城巨源金墓墓主小议[J]. 黑河学刊,1990(3):118-120.

[5] 张明华. "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J]. 史学月刊,2004(5):48-5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