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

请点↑↑↑北京卫视↑↑↑关注↑↑↑欢迎关注《北京卫视》官方账号《档案》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三晚2316

级别最高的潜伏者——吴石

没有冲锋陷阵,却杀机四伏;不见枪林弹雨,依旧险象环生。

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吴石,因为深爱自己的家园,才一次次深入龙潭虎穴。

因为内心深处的崇高信仰,才一次次行走在生死边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使命就是潜伏!

1949年8月16日清晨,一架军用飞机在福州的上空来回盘旋,随后向东南方向飞去,它的目的地是与福州一海之隔的台湾。

乘坐这架飞机的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一对儿女,丈夫叫吴石,妻子叫王碧奎。就在前不久,吴石刚刚升迁,此去台湾,他要赴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但这并非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1)

2009年热播的谍战题材电视剧《潜伏》。剧中扣人心悬的谍战故事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改编自大量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潜伏》的结尾,由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离开亲人来到台湾,继续完成潜伏使命。在一海之隔的大陆,他的妻子,由姚晨饰演的翠平带着孩子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归来。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团聚。从余则成身上我们多少能看出吴石影子,吴石也有亲人留在了大陆,他的大儿子吴韶成和大女儿吴成兰还在大陆上学,分隔两地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2)

吴韶成理解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是国民党中将,必须跟随蒋介石败逃台湾。但他不知道是,父亲的真正身份,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红色特工。并且,在所有潜伏的红色特工中,吴石在国民党政权内部拥有最高的职位。吴石为何会走上了充满风险与坎坷的潜伏之路呢?

吴石有着怎样的远见?

1894年8月,吴石出生在福建省闽县螺洲的吴厝村。他从小就与军事结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年仅17岁的吴石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1916年,22岁的吴石毕业于名将摇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随后,吴石求学日本。在最重要的毕业考试中,吴石名列第一,展示出过人的军事才华。正是在这一时期,吴石未雨绸缪地搜集了日本军事、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情报。回国以后,吴石进入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参谋处工作,在这里,他把日军的番号、将领、兵力、兵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武汉会战,是继徐州会战之后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中日大战。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缘,在长江和汉水之间,还是平汉和粤汉两条铁路的衔接点,是我国心脏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对日本军事方面的详细了解,从1938年6月到10月,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常常咨询吴石有关日军的情况和应对日军的策略。就这样,武汉会战期间,吴石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3)

所谓的得力助手,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高级幕僚而已。吴石受过系统的高等军事教育,多年以来对国民党尽心尽力。但蒋介石偏爱嫡系,吴石一直没有拿到军队的实权。

空有报国安邦的本事和志向,但缺少一个平台,这让吴石常常感到怀才不遇。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最终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由于在武汉会战中,吴石给蒋介石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的仕途终于迎来转机。1939年,吴石调任第四战区参谋长,亲自参与部署桂柳会战。此时的吴石正式进入了国民党军队的高层。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孤军难支的吴石,一再电请国民党增调重兵布防。然而,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战,大批难民在逃难途中或病死饿死,或冻死炸死,吴石的一个儿子吴竞成也在这次逃难中患病死去。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4)

仗打的憋屈,儿子也患病死去,这让吴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随后,他大病一场。在病床上,他的眼前还浮现儿子的身影和民众的惨状。

桂柳会战的失败并非是因为军队装备、士兵素质差,也不是因为指挥失当。最重要的原因是蒋介石偏爱嫡系,消极抗战。此时的吴石对中国政局的走向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病愈之后,他愤而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就这样,吴石退出了军事指挥岗位。1946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在家中的吴石忽然接到蒋介石侍从室的一个电话,蒋介石让吴石迅速赶往总统府,商谈要事。接到电话后,吴石立即赶往南京的总统府。这一次,蒋介石是想安排吴石的工作职位,蒋介石让吴石就任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在14年的抗战过程中,吴石有很多功绩,他有着出色的军事素养,对抗战经验的总结非常准确,蒋介石觉得国防部史料局局长由吴石来当再合适不过了。

从蒋介石这个任命就可以看出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已经不把吴石用在作战第一线了,而是把他作为一个学问家这样,把他用在第二线甚至是第三线了。

吴石如何成为地下党?

这一年,他已经52岁,从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30多年的时间,他经历了他多的战火硝烟。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规律,因此蒋介石集团的本质让他感到寒心。

就在吴石对国民党政权,彻底绝望的时候,一个人改变了吴石的人生,他唤醒了吴石这位醒来的梦中人。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5)

何遂比吴石大6岁,两人都是福建闽侯同乡,论起资历来,他是国民党军界的前辈,武昌起义的时候,何遂是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参谋。何遂特别善于交际,他在国民党、共产党里都有很多朋友。何遂酷爱书画文物,这与吴石的兴趣爱好相同,两个人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而成为挚交。

1941年,抗战时期的何遂完成了《长江万里图》长卷的画作,好友吴石就在画中题词,题在武汉段的七律诗为:孤心郁勃凭双剑,共济安危托一舟。楚客江蓠无限感,秋风斜日更添愁。

诗中,吴石回顾了自己与何遂1919年经过武汉的游踪,道出了他们“共济安危”的非同寻常的关系。

何遂一生在政治上敏锐而清醒,抗战胜利后,何遂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且与共产党高层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交往密切。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四个子女先后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何家后来被誉为“情报世家”。1947年4月,解放军正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奋起反击。也就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在何遂的安排下,中共中央上海局刘晓、张执一等负责人与吴石在上海出名的锦江船港见面。这是吴石第二次与中共高层人士见面。

吴石提供了什么绝密情报?

如果说1937年5月第一次与中共人士见面是出于对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富有政治远见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感到钦佩。那么,这次见面,吴石已预感到未来领导中国的政治力量非中国共产党莫属。

吴石与刘晓、张执一整整谈了一个中午,最终确定了工作关系。从此,吴石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可靠的朋友。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子夜强渡长江,摧毁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就在解放军强渡长江之前,中共高层收到了吴石提供的绝密情报。这份绝密情报的内容正是蒋介石的长江布防图。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筹备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最关键的就是要弄清楚长江对面的蒋介石是如何进行军事部署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进攻,蒋介石妄图借长江天险挡住人民解放军南下的步伐,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精心构筑的防线,却早已完全暴露在对手的手中,这份情报内容之详实甚至让中共高层都感到吃惊,图上标明的部队番号竟然细致到团一级。

很遗憾,这份档案至今没有解密,但从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将军的回忆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份情报的重要性。

国防大学教授卢勇采访:这个时候,吴石雪中送炭,送来了这个江防部署图,那么多年以后,当年三野的参谋长张震对这份情报还是记忆犹新,可见这份情报有多么重要,他说有了这份情报,因为这份情报细到什么程度,每个团的防御部署,都非常清晰,相当于国民党整个在长江沿线的整个防御体系,完全裸露在我们的炮火之下。

吴石本身就是军事战略专家,加上身居要职。因此,判断情报价值驾轻就熟,探取情报如鱼得水。但这些情报的传递之路却充满了惊险与坎坷。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6)

吴石如何传递绝密情报?

根据《冷月无声:吴石传》中的记载,由于吴石所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所以,他亲自担当着这项及其危险的情报传递工作。1949年初开始,吴石传递情报的频率愈加频繁,每次他都亲手将情报交给何遂,然后由何遂转交中共中央上海局。他经常乘坐晚上9点的火车从南京赶往上海,在次日的凌晨三四点钟返回南京。两地间的火车有七八个小时的路程,吴石不知道跑了多少回。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共上海局并入华东局,此时的国民党部队已经尽显颓势。

就在这时,吴石被蒋介石调回福建担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与此同时,他接受了中共华东局新的任务——解放福建。

福建是吴石的老家,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是大陆去台湾最近的重要中转站。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此时,蒋介石已经做好了败退台湾的计划。但福建是台湾最后的屏障,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蒋介石思虑再三,决定亲赴福州,部署战事。

1949年6月21日上午,蒋介石一身戎装,从台湾乘坐“美龄号”专机飞抵福州。汤恩伯、朱绍良率领福建党政要员在机场“接驾”,吴石也在其中。随后,蒋介石在机场的办公大楼召开了军事大会。

在对在座将领训示一顿后,蒋介石声嘶力竭地说:“台湾是头颅,福建就是手足,没有福建即无以确保台湾。”

会上,蒋介石对福建的防务、军队调整以及工事修造作了部署,并要求众将士与解放军作殊死决战,死守福建,巩固台湾。

当天下午3时,会议结束后,蒋介石便再次乘坐“美龄号”专机匆匆飞回台湾。在他的严令下,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福建省主席朱绍良还是迅速作了部署。整编部队,充实武器,修筑防御工事。虽然国民党气数将近,但福建的守军仍有27万人,这对解放福建将是不小的阻碍。

如何能帮助解放军扫清这些阻碍?吴石早就胸有成竹了。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其实,福州的国民党守军早就将无信心,兵无斗志,做的都是表面文章。要彻底摧垮他们斗志,还要从朱绍良入手。

吴石对朱绍良说:“固若金汤的上海都守不了半个月,福州东面南面都是江海,北面又是大山,属于背水之阵,解放军攻来,我们退无可退,如何能守得住?”

吴石是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朱绍良是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两人是上下级的关系,现在下级向上级泼冷水,这仗还怎么打?朱绍良听了吴石的进言只是感叹:“国家成败亡定于数,非人力所能挽回。”

此后,朱绍良再也不用心守城了,福建的军事防御工事几乎是没有动工。对于蒋介石的电令,他一再敷衍。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更为悲观,成天泡在官邸吸鸦片,搓麻将,就等着解放军兵临城下了。在此期间,吴石奔走于国民党的各个据点,将国民党的战略部署摸了个透。回到家后,吴石把情报整理好,等待机会交给党组织。与吴石接头的是中共的优秀干将谢筱迺。每逢周三上午,谢筱迺都会去“吴公馆”将吴石准备好的文件、图表等秘密情报取回,这些重要情报包括国民党军队在福建、台湾的部署和国民党残留部队最新的军事动向。

有一天,吴石问谢筱迺自己送的材料,毛泽东、周恩来先生是否直接收看,谢筱迺很想告诉他,但是由于保密规定,只好笑而不答。

几天后,谢筱迺收到了一封电报,是毛泽东直接请吴石核实一个国民党军队的番号和所在地,随后,谢筱迺把电报交给了吴石。

1949年8月16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兵临福州城下。守将朱绍良、李延年慌忙爬上飞机,飞越茫茫大海,向台湾飞去。8月17日,在黎明的晨光中,国民党福建省政府被解放军占领,福州解放了,成千上百的市民在福州地下党的组织下,欢呼雀跃地走出家门,涌上街头,迎接解放军进城。

蒋介石为何任命吴石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吴石设法保住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免遭战火的洗劫。就在解放军进城的前两天,1949年8月14日,吴石得到蒋介石即将调任自己去往台湾的指令,蒋介石任命吴石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让吴石立刻前往台湾赴职。

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红色特工几乎升到了国民党政权的最高层。但这很可能是一场鸿门宴,因为吴石很有可能已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1949年6月上旬,福建省研究院,吴石带着一队国民党军人把一大批贴着封条的档案运送到了这里。在把所有档案都藏在研究院的书库后,他对挚交,研究院的院长黄觉民说:“这份档案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保存好这份资料。”

黄觉民是爱国人士,他明白吴石的用意,什么都没问就答应了吴石。

这些军事机密档案是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保存下来的,早在1949年1月,解放军逼近南京时,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就打算将这些绝密档案运往台湾,但是吴石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当时,吴石对陈诚说:“参谋长,不如把这些档案暂放福州,放在福州你要拿回来也容易,如果不行再送到台湾也不迟。”陈诚想了想,觉得吴石的折中建议很巧妙,便采纳了。其实,吴石早就盘算着把这批档案留给新中国。

当年5月份,吴石就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台湾方面来电催促,要把这些箱子运到台湾。吴石以船只紧张为理由敷衍过去,而且还挑出了绝对核心的机密文件留下来,仅仅把一百多箱的资料、图书当做绝密档案运到了台湾去。这种颠倒绝密与非绝密两类档案发运顺序的做法,的确有效地拖延了时间。

中共隐蔽战线史学者郝在今采访:吴石不是当过史料局长吗,他知道这段史料的重要性,他就有意把它给扣下了。解放福州的时候完整地交给解放军了,其中有几十箱日本叫“末次档案”,是日本专门研究中国的一个研究所,有一大批关于中国的非常珍贵的史料,吴石都给留下了。

8月17号福州解放那天,一共298箱军事绝密档案被黄觉民完整地交给了解放军十兵团的司令部。

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幸好现在对吴石来说是有惊无险。但台湾方面并不是傻子。蒋介石是否已经对他产生了怀疑,他的身份是否已经暴露,吴石不得而知。

党组织非常担心吴石的安危,建议吴石留下,可以想象,福建解放后,论功行赏,吴石一定会得到很高的职务。

去和留,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吴石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坚决不听从党组织要求他撤离的命令,因为他要拿到国民党特务的潜伏名单。在余则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名红色特工的胸襟。在即将前往台湾的机场,余则成见到了自己的妻子翠平,但他们不能相认,因为情报并没有传递出去。与妻子分别的最后时刻,余则成扮成一只鸡向妻子传递最后的信息。或许,这就是一名红色特工肩上的责任、身上的使命、心中的信仰。从余则成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吴石内心的崇高信仰。蒋介石向吴石许以国防部参谋次长的高位,吴石看到了解放台湾的机会,纵使粉身碎骨,他也不愿放弃这样的机会。他主动向中共华东局申请,潜伏台湾,化作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吴石究竟能否完成自己的潜伏使命?

中共华东局已经在台湾组建好了情报小组,配合吴石的潜伏任务。并且,中共华东局给了吴石一个代号“密使一号”,从这个代号,我们不难看出吴石在中共台湾地下党的地位,他是台湾地位最高红色特工。

地位最高也意味这责任最大,那么,吴石究竟能否完成自己的潜伏使命?

吴石刚到台湾,台湾当局的史料研究者立即询问“末次资料”的下落。面对诘问,吴石不慌不忙地回答:“飞机太小了,放不下。”此时,吴石身居高位,一般人根本奈何不了他。最终,吴石顺利出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成功潜伏下来。然而,正当他开展地下工作时,台湾的一道戒严令让吴石再度命悬一线。

国民党政权为了巩固其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绝对统治,仍进行着困兽犹斗般的垂死挣扎。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7)

蒋介石在台湾实行了高压政策。1949年5月19日,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自5月20日零时起在台湾省全境实施戒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共地下党渗透到台湾,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份戒严令的内容:

(一)自同日起,基隆、高雄两港市,每日上午一时起至五时止,为宵禁时间;非经特许,一律断绝交通。其他各城市,除必要时由各地戒严司令官依情形规定实行外,暂不宵禁。

(四)无论出入境旅客,均应遵照本部规定,办理出入境手续,并受出入境之检查。

(五)严禁聚众集会、罢工、罢课及游行请愿等行动。

(八)居民无论家居外出,皆须随身携带身分证,以备检查;否则一律拘捕。

国民党的一句“戒严”,从此限制了人民生活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并且,国民党对戒严令的执行远远比戒严令上严格的多。

国民党鼓励台湾民众相互检举揭发没有遵守戒严令的人员和形迹可疑的人员。一时间,台湾岛内告密揭发成风。如此费劲心机,台湾当局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就在吴石到台湾不久,大量潜伏在台湾的中共地下党被逮捕,中共台湾地下情报网遭到严重破坏。在被抓的中共地下党中很有可能有人知道吴石的身份,或是知道“密使一号”这个代号。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下,吴石的身份随时有暴露的可能。

处处惊险,步步惊心,吴石就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进行着每天的工作。终于,他接到了党组织的指示——继续潜伏,等待任务。党组织还请吴石放心,他的身份属于党组织的最高机密,只有台湾地下党的最高领导人知道。

吴石就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位置,能给予敌人最致命的打击。他对于中共的意义不言而喻。他是国民党内部职位最高,在台湾地下党中地位最高,在中共地下党中保密级别最高的潜伏者。

1949年8月,毛泽东加紧了解放沿海诸岛和进攻台湾的军事部署。1949年10月下旬,解放军先后发动了夺取福建沿海金门岛和浙江沿海登步岛的战斗。此时,新中国成立不久,解放军战士仍十分缺乏海战经验和装备,而国民党的空军和海军还保持着很强的作战能力。两场仗打下来,我军部队损失惨重。

这一结果震动了正忙于建国事务的毛泽东,他痛心疾首地总结说道:“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向华东局发去了一封紧急电报:启动“密使一号”!

吴石是怎么暴露的?

其实,在吴石出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期间,他已经利用职务之便收集了大量情报。但白色恐怖笼罩台湾,他并没有机会把这些情报传递出去。中共华东局明白当务之急是派出交通员将情报取回。台湾已是龙潭虎穴,吴石身份特殊,中共华东局必须派出最优秀的地下党员前去取回情报,才能降低风险。经过中共华东局高层的再三考虑,决定派出优秀的地下党员朱枫前往台湾与吴石接头。1949年11月27日,朱枫经香港抵达台湾基隆港,开始履行她肩负的绝密使命。

中共华东局之所以选派朱枫担任吴石的交通员,不仅因为她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还因为朱枫的女儿在台湾政府机构工作,这将是朱枫最好的掩护。那么,朱枫究竟能否顺利取得情报?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8)

朱枫的故事请看北京卫视头条号另一篇文章

间谍战 秘密女特派员朱枫如何获得台湾核心军事机密?

1949年12月,台北大安区,吴石家中的书房,吴石将军正在办公。同时,他非常焦急,根据他所掌握的情况,中共华东局派出特别联络员应该早就到了,但直到现在他仍没得到任何消息。

就在这时,书房门外传来了敲门的声音,随后,一名身穿旗袍,身材修长的女子走了进来,这名女子对吴石说:“吴石将军,我是陈太太,老郑让我来取一样东西。”听到陈太太和老郑,吴石知道了这名女子的来历。

来人正是朱枫,“陈太太”是组织上给朱枫的代号,而“老郑”是中共台湾地下党的领导人——蔡孝乾。见到了自己的交通员,吴石立即从抽屉里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份情报,交给了朱枫。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9)

拿到资料后,朱枫丝毫不敢久留,立即匆匆离去。

岛内风云突变,吴石和朱枫只得小心行事,谨慎接头,他们传递出了大量极富价值的情报。这些情报有《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最新绘制的《舟山群岛及大、小金门的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置图》、台湾各岛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等等。这些都是吴石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刻意搜集,精心汇编的秘密资料。每次,朱枫离开吴石住所都会就会尽快与“老郑”蔡孝乾接头,将资料转交给他。再经由地下党安排好的交通线秘密传回大陆。大陆那边,就在毛泽东为我军在金门岛和登步岛的战斗中的惨重伤亡扼腕叹息,还在感慨“若得金门岛内的防御图,则大事成矣”的时候,没过多久,这些情报就真的呈送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毛泽东看过这些材料后不禁大喜,因为这些全是对我军作战极为有利的核心军事机密。

毛泽东兴奋地致电华东局,打听这些情报的来源。当他听说这些情报来自于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情报官——“密使一号”时非常地激动,当即嘱咐中共华东局一定要给他记上一功。

毛泽东激动之余,还赋诗一首,并嘱咐一定要传到台湾: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事实证明,这些军事情报都是极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后来,解放军为了解放金门,发动了炮击金门战役。解放军在先后七次炮击金门战役中,由于对岛上的军事防御布局了然于胸。在第一次炮击金门的时候,解放军就顺利突袭了岛内的国民党军舰艇,并以部分火力压制大小金门。国民党军的海上补给线也被我军成功截断。在严密的作战部署及军事情报的支持下,我军大大打击了国民党军在内地沿海地区肆意攻击的嚣张气焰,保障了沿海地区的安宁与和平。

处处惊险,吴石和朱枫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生死危机?

吴石提供的情报,显然起到了作用。他与朱枫非常谨慎地传递情报,一切都进行地非常顺利。但变故像一场噩梦一样,悄悄降临。

1950年1月22日,朱枫像往常一样离开吴石的官舍,来到了与“老郑”秘密接头的“建昌行”。然而,出乎她的意料,这次“老郑”并没有出现。店老板从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张字条,说是“老郑”托人带来给“陈太太”的。看完字条,朱枫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老郑”字条上暗语的翻译是:“中共台湾地下组织有重要同志被捕,你赶紧撤离。”此刻的“老郑”到底去哪儿了,照这种态势下去,保密局会不会顺藤摸瓜找到自己?此时,朱枫的选择只有一个——赶紧离开台湾!

形势紧迫,台湾至大陆的海上运输线已经被封锁切断。情急之下,朱枫便来到这里请求吴石帮忙协助自己赶紧离开台湾。

没有迟疑,吴石立即为朱枫开具了一张特别通行证。虽然吴石知道,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举措,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同志,他选择承担风险。

这张特别通行证能否帮助朱枫顺利离开台湾?这张特别通行证又会不会暴露吴石的身份?

1950年2月4日,朱枫拿着特别通行证,顺利抵达浙江舟山定海。但她并没有脱离危险,保密局特务很可能追过来,他必须要在舟山港头隐蔽起来,等待船只,前往一水之隔的上海。与此同时,保密局的特务疯狂地查阅全台北市的户籍登记册,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捕蔡孝乾,一个不漏,最终,蔡孝乾被捕。在他的记事本上,台湾的特务人员找到了一个重要线索。原来,在蔡孝乾的记事本上,赫然写着“吴次长”三个字。随后,蔡孝乾没经住保密局特务们的严刑拷打,随即叛变。蔡孝乾的投敌,致使共产党在台湾的高层干部大部分遭到毒手,中共特派员朱枫也面临搜捕。1950年2月18日,隐蔽了2个星期的朱枫被捕。国民党保密局将矛头转向吴石,保密局上校侦防组组长谷正文在2月28日将吴石的太太请去,就在吴石太太被请去的第二天晚上,谷正文再次敲开了吴石家的大门。

千钧一发,中共台湾情报网遭到严重破环,吴石将如何应对?

1950年3月1日,夜色阴沉,吴石在书房内非常淡定地翻阅文件,谷正文大摇大摆地进了进来。

谷正文,在台湾岛内有“活阎王”之称,他来到吴石面前,说:“我是保密局的,请次长配合。”吴石并未理会,而是继续翻看文件。见吴石无动于衷,谷正文看了周围的特务后大声地说道:“请次长跟我们走一趟!”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10)

听了这话,吴石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我是次长,你是谁?我是中将,你是谁?”谷正文又说:“还是得请您走一趟。”看着来者不善的谷正文,吴石不慌不忙地说:“那我要打电话给总长。”

吴石口中的总长是他在保定军校的老学长,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总长周至柔。那么,周至柔能帮助吴石逃出险境吗?

这个昔日的挚交,早已得到消息,拒绝接听吴石的电话,谷正文在其寓所搜出了吴石亲笔签发给朱枫的特别通行证的有关方面的书面材料,吴石将军的身份彻底暴露。1950年2月,吴石将军等人被押往台湾新店近郊的明德监狱,这是一处专门关押台湾最高军事法庭判处或待判的中高级军官的特殊监狱。根据《冷月无声:吴石传》中的记载,吴石多次被提审出去,受到了严刑拷打,一只眼睛因此失明。

“福州,我不久就会回来”,这句话道出,吴石对国家的热爱,他多想留在祖国不再飘零,多想不用踏上飞往远方的飞机。

但只要能为国家尽力,他就义无反顾。从当年那个投笔从戎的少年,到剑指日寇的将军,再到级别最高的潜伏者。吴石将军的生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50载。他无悔地爱着自己的国家,他一次次地踏上征程。

“福州,我不久就会回来”,可吴石将军这一去竟再无归期。

蒋介石怎么也无法接受,从北伐时期就一直跟随自己,到了台湾以后又被自己委以重任的国民党高官,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为共产党工作。1950年,6月10日,一个阴霾满天的日子,吴石被国民党判处死刑,和吴石一同被判处死刑的还有朱枫、陈宝仓、吴石的副官聂曦。就在吴石将军走向刑场的最后一刻,新闻摄影记者按动快门,用镜头抓拍到这张珍贵的照片。

潜伏余则成的人物关系(解密潜伏余则成原型)(11)

几十年后,这张照片成为“白色恐怖”时期极具震撼力的经典照片之一。在照片中,身穿便装的吴石在军官的包围下低首执笔,专注从容,短短几分钟,吴石完成了自己最后的诗作: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1973年,为表彰吴石将军的特殊贡献,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照下,国务院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2000年,吴石的大儿子吴韶成将他骨灰运回大陆,安葬在京郊福田公墓。客死他乡的英雄,在时隔50年之后,最终踏上了回乡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