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

时近年末,继杭州天目里店之后,茑屋书店的第二家中国大陆门店在上海高调亮相。尽管疫情之下,实体书店业绩断崖式下跌……恶劣的外部环境,似乎并未影响这家连锁书店进驻中国市场的节奏和决心。

茑屋选取了“上生新所”此前没有长期对外开放的美国乡村总会,这栋建筑的历史性,赋予了茑屋上海首店更深层的意义:设在一栋近百年历史老建筑里的茑屋书店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

哥伦比亚圈:且把异国当故乡

这家茑屋书店位于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但在上世纪20年代初,这里没有高架,没有上海交通大学,也没有上海影城,处在繁华大上海都市边缘的这片农田,甚至连个路名也没有。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侨居上海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一处供侨民社交、集会和活动的场所。在经历了初期租用杜美路(今东湖路)50号的一处住宅作为活动场所后,总会拿下一块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南侧的土地,开始筹划兴建新的总会。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

当时设计图

总会的设计工作由哈沙德洋行的艾利奥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主持,建筑采用了哈沙德所生活的美国南加州地区流行的西班牙传教风格(Spanish Mission Style)进行设计。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6)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旧照,周围都是农田

1924年,新的总会建成开放,为两层高的主楼与露天游泳池、体育馆相连,南侧是宽阔的球场。游泳池就是今天上生新所里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上海唯一一个保留了英制尺寸的游泳池。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7)

附属的游泳池

总会成立后,起名为Columbia Country Club,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Columbia就是当年美国的代称之一,所以这里也被人叫作美国乡村总会。俱乐部壁炉上刻着那个盾形logo正是俱乐部的标志,13 颗星应该是代表最早的十三个州,下面嵌套起的 3 个英文字母 C正是俱乐部的缩写。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8)

当年翻译作美国乡下总会,1947年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9)

注意看壁炉上的盾形标志

此后,围绕着侨民聚集的美国乡村总会,公共租界工部局趁着军阀忙着在江浙交战,地方政府自顾不暇,开始越过租界,扩大势力范围,在农田修路。安和寺路(Avenue Amherest,今新华路)和哥伦比亚路(Avenue Columbia,今番禺路)就是工部局越界筑路的成果。

路一修好,房地产开发随之而来,从加州来上海滩闯荡的美国人雷文·法兰(Frank J. Raven)通过其开办的普益地产公司(Asia Realty Company)陆续购入了附近的百余亩农田,推出“哥伦比亚圈”(Columbia Circle)的开发计划。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0)

哥伦比亚圈历史售楼书,1930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1)

1933 年的地图,美国乡村总会位于图左略下部

这是当年的一张房地产广告,暖色调,中文名“普益模范村”。“模范”象征“现代化”,“村”售卖都市田园梦。不同于当时常见的里弄,侨民们期待回归田园,在别墅洋楼里享受现代化的设施和生活。这无疑引领了当时上海摩登都会的一种近郊生活方式。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2)

普益地产1930年宣传册中的哥伦比亚圈鸟瞰图

从英式、意式、西班牙式、萨克拉门托式、加利福尼亚式、殖民地式、佛罗里达式、圣地亚哥、好莱坞式以及英国乡村式,各种不同的别墅风格唤起了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侨民们的乡愁和想象。当时的新锐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被邀请在哥伦比亚圈内设计住宅,孙科别墅就是他留给如今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遗产。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3)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4)

俱乐部活动旧影

渐渐地,哥伦比亚圈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成,有俱乐部、游泳池、保龄球馆和大片草坪的美国乡村总会成为当时公共租界侨民们的休闲中心,直到二战将三十年代的这段浮华击碎。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5)

艾利奥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

总会的设计者哈沙德本人受困于这座由他设计的洋房内——1943年这里被日军占领,更名为“沪西第四集中营”。1942年2月至1945年,日军在上海共设立了 20 处集中营。后来,他被转移到了规模更大的龙华集中营,1943年在那里悲惨死去。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6)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乡村总会和孙科别墅被划归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们在别墅内办公,上生所也在原本大草坪的中央建起了一栋9层高的科研楼,它由郭沫若的儿子郭博设计,将巨大的内部庭院一分为二。

自此,总会进入了被封印的六十年,这里因为机关的特殊性质而变得神秘,鲜有人从延安西路进入,穿过狭长通道到达这片二三十年代的浮华地。游泳池对上生所的职工及其家属开放,拱形门柱依旧,浅水池的尽头是马赛克拼出的“Shallow End”。革命年代并没有在这里留下过多痕迹,除了当初泳池一侧可以喷水的羊头浮雕,在“破四旧”时被敲碎了。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7)

西班牙风格:多元混搭融合体

在众多的介绍里,美国乡村总会被称作是西班牙传教风格建筑。也许有人会问,业主是美国人,建造的是美国总会,建筑师也是美国人,为什么要建一所西班牙风格的房子呢?答案很简单,当时美国正流行西班牙风。

西班牙本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其建筑风格随着殖民过程在南美洲开始盛行,并从美国的西南部沿墨西哥国境线和加利福尼亚海岸逐步推进,美国圣地亚哥1915年博览会后开始流行,美国一些著名的乡村俱乐部都是西班牙风,这股时尚越过太平洋,在大洋彼岸的上海落地。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8)

那么,西班牙传教风格建筑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在整体造型上,西班牙建筑一反古罗马建筑的规整平衡。平面布局上通常是不对称的,而且常在局部采用圆弧造型。屋顶的天际线和外立面,也是层次错落,造型丰富,再配以半圆形的筒瓦、马蹄形窗户、圆形窗洞、螺旋型立柱和平缓的坡顶。

这些西班牙建筑独有的符号化造型,一眼望去,犹如一位西班牙女郎和着弗拉门哥舞曲的节拍,旋转飘起的舞裙,透露出来的是柔和、开朗的美感。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19)

高辨识度的西班牙式筒瓦,这种瓦片的辨识度很高,是个半圆形,屋面由两层筒瓦正反相扣排列而成。这跟中国的琉璃瓦很像,与欧洲其它地区的瓦片完全不同。筒瓦的红褐色,并非添加了什么颜料,而是地中海地区陶土的天然色彩。因此西班牙屋顶的瓦片会呈现一种色彩斑驳的效果,天然而质朴。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0)

外立面的窗户和水泥拉毛墙体

美国乡村总会的建筑立面采用的是一种类似的水泥拉毛的工艺,大块面拉毛,再在表层压平。现代水泥的成本很低,但这种拉毛工艺的装饰效果却很强。因此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上海的建筑普遍采用这种水泥拉毛的手工抹灰方式,因为“便宜、简单、好看”。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1)

木质遮阳板,本是建筑适应西班牙地中海气候特征的体现,后来也成为西班牙传教风格中的常见元素。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2)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3)

窗户和窗台上都有绿色陶饰

绿色是一种充满伊斯兰情怀的色彩。伊斯兰文化中,绿色代表着“生命和自然”,甚至连《古兰经》的装订线通常都是绿色的。由于历史原因,西班牙文化中整合了大量伊斯兰元素,在西班牙建筑墙面和窗台上,常能见到这种绿釉的陶饰,这些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镂空的通风孔。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外墙上的绿色装饰也是一种特征元素。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4)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5)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6)

总会南门风雨廊的巴洛克门套,两对螺旋形的所罗门柱,典型的巴洛克椭圆形拱心石,两侧下垂的巴洛克式大涡卷。西班牙式罗马柱区别于欧洲大陆的罗马柱,最大特征就是:螺旋式柱体,被广泛运用在门廊、阳台、窗间柱等部位。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7)

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清风吹入室内,露台或小阳台通常会采用铸铁花饰栏杆。因此西班牙住宅中的铁艺装饰也成为一种风格特色,逐渐被用到不同的部位。

南面入口窗台下,精致的巴洛克石门套的外圈,采用的是十分粗糙的大石块,这种“精致”和“粗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8)

主楼东面拱形玻璃落地窗也采用了十分粗糙的石块。大块石材的运用,也是西班牙建筑在美洲大陆的一种实用性应用。但总会是由现代的钢筋水泥建造的,保留这些大块石材的设计,只是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一种时代印痕。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29)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0)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1)

外立面不同时期对比(网络图片)

茑屋书店:看上去很美

美国乡村总会在解除“封印”后,被重新修缮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历史,在用作一些临时展览地后,这里终于迎来了一位固定的租客——茑屋书店。

仔细打量过整栋建筑,正好到了书店预约时间,扫码进店,看看这风靡一时的日风书店如何与这百年老建筑和谐相处。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2)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3)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4)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5)

茑屋书店共两层楼。一楼以“磨练知性”为主题,以人文社科、文学和生活方式类书籍、杂志、文具杂货为主。

一楼空间完整保留原建筑的壁炉、螺旋形状的柯林斯柱、地板、窗户、楼梯、天花线脚和其他特色装饰。为了契合原建筑的圆拱形窗洞,在书架的设计上采用了拱形元素,走廊天花板则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刻意模仿出斑驳古旧的质感。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6)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7)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8)

在原来的主厅内,几根标志性的柯林斯柱被围上了玻璃,玻璃上贴出了建筑历史、上海民国时期的地图等介绍性图文,营造出一种“历史博物馆”的氛围。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39)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0)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1)

历史图书区位于一楼场馆的中心——十字形过道的东西两头是壁炉,南北通向的是书店的进出口,它于是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历史的十字路口”。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2)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3)

摆在壁炉前的是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的雕塑作品“王座”(Throne),据说银座茑屋书店也有一尊同样的雕塑。还有一些名和晃平的其他作品也在展出。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4)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5)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6)

书店西南角有楼梯可上二楼,楼梯也极有历史感。二楼的主题为“收获感性”,展示设计、时尚、建筑、美术、摄影、大型书籍和工艺品。在空间设计上二楼更明亮现代。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7)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8)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49)

二楼的工艺品区陈列了由和服织物做成的文创产品。还有锡器、金箔等一些日本手工艺品。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0)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1)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2)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3)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4)

中国艺术家许静为书店开幕带来主题为“凝”的书法展。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5)

如今的书店,似乎不卖咖啡不能称之为书店。一楼设有咖啡吧,二楼则有一块单辟出来的酒吧区。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6)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7)

如今,“打造生活方式”成为包括书店在内的很多零售店积极拥抱的概念,单论书店的话,它的意思是在书之外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和“卖书”相比,茑屋书店或许更看重的是它打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吸引人。书店只是块敲门砖。不过对于爱书人来说,书店终究是一块不可缺少的栖息地,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呈现,总归是乐见其成。

茑屋书店设计赏析(百年建筑的封印与重生)(5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