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西江水源工程(引水西江造福粤西)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原创稿

8月31日17时,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大会通过视频连线“云开工”方式,在北京、广州、茂名三个会场异地同步举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活动并宣布工程开工,标志着这项广东省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广东西江水源工程(引水西江造福粤西)(1)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图。图片来源: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据了解,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务院今年加快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全长约500公里,惠及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个市的13个县城区、112个乡镇、9个重点工业园供水,覆盖人口超过1800万。

广东西江水源工程(引水西江造福粤西)(2)

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茂名先行段贵子支洞正式开工建设。图片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指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粤西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据悉,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环北部湾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格局,系统解决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对支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心工程惠民生 “十年九旱”将成历史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是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举措,是粤西四市人民群众翘首期盼的大事喜事。”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表示,广东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集中各方面资源力量,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埋头苦干的作风,全力把这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打造新时代民生精品水利工程。

据了解,受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影响,湛江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干旱问题十分突出,雷州半岛干旱缺水情况较为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4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2189立方米的47%。

广东西江水源工程(引水西江造福粤西)(3)

湛江市鹤地水库第一溢洪道。图片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大事!”徐闻县下桥镇北插村村委会书记郭朝栋难掩激动。他向记者介绍,长期缺水,村民饮用水安全与农业用水得不到保障,工程开工不仅能优化雷州半岛水资源配置,还能解决村里“十年九旱”的艰难困境,期待早日喝上优质的自来水,“预计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增产20%。”

徐闻县下桥镇北山村村民黄堪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喝了几十年的地下水,因近年来气候干旱,地下水水量不稳定、水质不安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灌溉带来很大影响,未来西江的优质水源能够流到我们家门口,我们喝水、用水都不用愁了,希望工程早日完工,大幅提高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

对于阳江市阳西县来说,近年来,由于各项发展项目驻扎地方,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逐年增加,该县亟待新增水资源,易在干旱季节出现缺水情况,严重制约各类重点项目落地。

据了解,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既可以满足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亦可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特别是解决雷州、徐闻等地干旱缺水问题,推动工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促经济、稳增长 润泽粤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环北部湾区域地处我国华南、西南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受水区是国家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也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

一直以来,粤西地区存在着水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后,可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粤西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广东西江水源工程(引水西江造福粤西)(4)

茂名市高州水库。图片来源:茂名市水务局

工程从西江多年平均引水量为16.32亿立方米,结合当地水利设施增供,实现受水区多年平均供水量20.79亿立方米,其中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14.38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6.41亿立方米。

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申宏星表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一宗跨流域、跨区域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供水保障能力,可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可退减超采地下水5.66亿立方米,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1.85亿立方米,为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初步估算,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可带动GDP增长0.0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对于增强沿海经济带西翼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攻坚克难、压茬推进 造福世世代代粤西人

作为广东最大、国内居前、行业瞩目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面临哪些技术难点?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咨询专家陈湘生认为,将面临至少六大行业性乃至世界级困难与挑战:

一是复杂水情条件下江库水网构建与联合调度;二是云开地块多期次复杂蚀变风化带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三是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水压隧洞衬砌结构研究与设计;四是穿越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深埋隧洞多功能TBM研制与施工;五是大流量超大功率离心泵研发与应用;六是长距离深埋管道智慧运维与保障。

此外,在复杂水情条件下江库水网构建与联合调度方面,需要展开大范围、跨流域的江库联网联合调度研究,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在云开地块多期次复杂蚀变风化带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方面,需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研究,为工程设计及隧洞支护处理提供重要支撑。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水压隧洞衬砌结构研究与设计方面,需开展隧洞围岩稳定与衬砌结构相关研究。

广东西江水源工程(引水西江造福粤西)(5)

“针对设计、建设、运维各阶段的重点难点,我们编制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科研纲要》,必将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刘元勋介绍说。目前,工程设计联合体组建了超600人的勘测设计专班,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系统论证调水总体布局,提出合理工程规模。同时,主动加强与水利部水规总院、中国水科院等审查评估单位对接、沟通,及时取得重大设计方案的共识。

“要从建设生命线工程的高度,牢固树立‘千年大计、质量第一’意识,加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创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建设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服务,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安全工程、民心工程,让这一工程造福世世代代粤西人民。”李国英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