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成因及影响(七个点带你了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成因及影响(七个点带你了解通货膨胀)(1)

文字 ▏《宏观经济学》

图片 ▏ 网络

1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的一种经济状态。

它包含三层含义;

a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

b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发生的,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

c价格的上涨是显著的,而非某些微小的上涨

2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3分类:

a.按照价格上涨的速度可分为—

温和的通胀,奔腾的通胀,超级通胀

b.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可分为—

平衡的通胀和非平衡的通胀

c.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可分为—

未预期到的通胀和预期到的通胀

4原因: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释

①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胀过程中的重要性

a它认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b由方程式π=m - y(π为通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y为产量增长率),它意味着在长期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一对一的导致通胀率的变化

c通货膨胀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②用总供给与总需求来解释,包括: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胀)。

它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超过了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胀

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是西方学者试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种理论。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可以分为工资推动的通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胀

ⅰ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据西方学者解释,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有通过生产率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 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西方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可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一价格螺旋

ⅱ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前提。

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结构性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其传导机制是:价格刚性机制和价格攀比机制。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根据西方学者的解释,

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

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些部门渐趋衰落;

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 社会经济结构的 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

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

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通常用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同样适用于工资问题上渐趋衰落的部门向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看齐,非开放部门向开放部门看齐的情况

5成本:

①预期到的通胀成本:

包括菜单成本、鞋底成本、税收扭曲、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混乱与不方便等

②未预期到的通胀成本:

包括不确定性的增加、不合理的财富再分配、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等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但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a对于固定收入阶层如领取救助金的人、公务员等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将降低的其实际收入水平。他们接受每一元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于其货币收入未变化,因此其生活质量必定相应的降低

b对于领取变动收入的人来说,他们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如在扩张行业并有强大工会支持的工人,强有力的工会可以代表他们进行谈判,在每个新合同中都得到大幅的工资增长;如果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快的话,则那些从利润洪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胀中获利

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的上涨,存款实际价值或购买力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或包庇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重大打击,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在通胀中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③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如A向B借1万元,一年后归还而这段时间内价格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还款时的1万元相当于减少了一半,而如果预期到通胀,则上述分配就可能改变。

④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如某人既有固定价值的货币资产如储蓄等会因通胀而削减其实际价值但同时又会增加他的财富如增加房产的价值等,总之许多居民因通胀获益又因此受损。

⑤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收入给其他人。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实际上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①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这是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企业的利润;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胀的再分配后果会由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如对一个失业的工人来说,如果只有在通胀下才能获得就业机会,显然这受益于通胀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产出或收入下降,从而引致失业。

假定在原需求水平上,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

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是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①、②两种情况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③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一是随着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居民户和企业会产生通胀预期即估计物价会再度升高,人们会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从而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二是随着通胀而来的生活费用的上升劳动者会要求提高工资,于是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

三是企业在通胀率上升时会力求增加存货,以便在稍后按高价出售以增加利润,企业还可能会增加新设备,然而这些行为会因企业无法筹措到必须的资金而停止,银行利率上升从而企业贷款越来越困难,企业被迫减少存货,生产就会收缩。

四是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货币就不能执行交换和贮藏职能,许多经济行为无法再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也无法再正常运行,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

7对策:

(1)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则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拾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备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福利开支,货币供给的稳定,适度和可测,使货币 供应量与长期经济增长相适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企业家的力量

(六)人力政策

改进劳动市场状况,消除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

(2)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控制货币供给量。

a针对流动性过剩,通胀高启的局面,应保证货币的合理供应,从源头上控制货币的投放量,使货币发行数量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

b要求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公开发行国债等

c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利用货币政策,努力提高货币的购买力,通过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进而减轻货币通胀的压力。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必须根据各改通货膨张深层原因对症下药,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

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a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

b在货币政策方面,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总量的措施。

c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d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针对目前投资过热的现状,政府有必要调整支出结构,扩大民生类支出,减少投资类支出。

同时,要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对一些过热的行业要在财政政策上加以限制,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四)对外经济政策。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一般来说,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经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

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a实行浮动汇率。因为在浮动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b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深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

c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影胀的蔓延。

d汇率升值不仅可以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e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凸显的情况下,促进人民币以渐进方式升值,不仅可以使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促进企业转型,也可以降低进口成本,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五)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

农产品供应充足是稳定物价的基础条件,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定性条件。

a政府应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上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生产率。

b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c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如种粮补贴、农业税减免等,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六)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以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

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七)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时,需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运用技术手段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应鼓励技术密集型以及节能降耗产业的发展,注重以技术的进步来抵消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