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

作者:杨福泉(图、文)

从2016年10月9日开始,来自丽江市、昆明、四川几个地方的东巴先生、学者们组成一个成员共16人的纳西祖先文化考察队,开始了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察,此次考察既有追溯祖先迁徙之地文化的内容,也有探寻与东巴文化密切相关的象雄文明、神山圣湖的文化寻踪,还有寻找与纳人所信仰的藏传佛教密切相关的一些胜迹秘境的探寻。以下是此次考察中简略记录的一些片段,提供大家一读。

从日喀则萨嘎县赴阿里

10月19日,从萨嘎县赴阿里,过一萨嘎游收定居点,约上午10点,气温零下4度。过突击拉山,4920米。到仲巴日,见到一古堡的断壁残垣,不知这个古堡里曾经有过什么已经湮灭在岁月中的故事。雅鲁藏布江之源杰马央宗冰川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境内。杰马央宗,藏语的含义是排列成万字形的沙石滩。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曲,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雅鲁藏布江的水在仲巴县内显得很清澈。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

一座古堡的断壁残垣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

仲巴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上游

我们继续前行,到了号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小镇仲巴县帕羊镇(海拔4597米),看到蓝天白云下苍黄色的草甸上,有一群非常悠闲地在吃草的牦牛,这些牦牛很好奇地看着拍它们的我们这些人。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3)

牦牛群

在距离阿里边境检查站稍事休息,海拔有4900米,在这里留影,背后是莽莽荒野,白云在悠悠地飘,高原的风吹得很厉害。再前行,来到一个叫公主措的湖边,西藏高原有数千个湖,措就是湖的意思。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4)

阿里的茫茫原野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5)

公主措湖

过了检查站,终于远远见到了向往已久的玛旁雍措神湖与冈仁波齐神山了,眼前一片蔚蓝色,远处一座神秘洁白的雪峰!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冈仁波齐神山下的塔尔钦住宿,这里海拔 4680米, 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在冈仁波齐南面,是转山活动的起点。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6)

远眺冈仁波齐神山

冈底斯山神山下的小镇塔尔钦这个时节朝山的人很少,行人寥落。见到一些讲英语的西方人。据说马年这里可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来自我国藏区和内地各个地方的旅人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的朝山者也很多。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讲,本教、佛教、印度教等各种宗教信徒都来朝拜这座“宇宙之山”,冈仁波齐神山的信仰现象很值得深入探讨。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7)

冈底斯山神山下的小镇塔尔钦

朝拜玛旁雍错神湖和冈仁波齐神山

10月20日,上午拜祭了西藏四大神湖之一玛旁雍措神湖,玛旁雍错(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冈仁波齐峰之南。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纳西东巴文化神话中的神湖美利达吉的传说与玛旁雍错湖密切相关,今天纳人祖先文化考察队在神湖边举行了祈福仪式,咏诵东巴经典,迎请圣洁的湖水和湖里的沙。下午去祭拜了冈仁波齐神山。这座神山真神奇,周围山峰看去高度差不多,但都不积雪,只有冈仁波齐神山顶有常年不化的皑皑白雪。这座神山是本教,佛教,印度教等信徒皆尊崇的圣山,东巴教的居那世罗神山崇拜也与冈仁波齐神山神话密切相关。今天能来这里朝拜这座神山,感到很幸运。老天爷也作美,全天阳光灿烂,晴空如洗,玛旁雍错湖上空,同时见日月双辉。明天将正式前往祭拜冈仁波齐神山,虽这次没有时间转山,但能在这“世界山”旁流连祭拜,也是有缘和幸运。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8)

玛旁雍错神湖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9)

著名东巴依丹次里等东巴祭祀神湖和迎请圣水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0)

阿里普兰县原野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1)

来到冈仁波齐神山下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2)

考察队成员在冈仁波齐神山下合影留念

祭拜冈仁波齐神山

10月21日,今天我们6点半就起床了,天还一片漆黑,乘车前往神山脚下,在黑暗中行约半小时,天依然没亮,寒风刺骨,气温有零下9度。我们昨天来勘察今天的祭神山处,选定在两条小河中间的一块空地上,这样方便烧天香祭神山。昨天就已经垒好了烧天香石灶。没想到今天来,河水涨了,只好临时找石头搭一个方便趟过河的石桥,但水一沾上石头很快就结冰,很滑,水一溅上衣裤,立刻结冰,瞬间变成棍子一样地硬。大家费了不少劲,才跨溪流来到祭场。太阳慢慢出来了,照在冈仁波齐神山上,纳西东巴祭司们开始举行东巴教的祈福仪式祭拜冈仁波齐。此地海拔4805米。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3)

晨7点到冈仁波齐神山下,海拔4800米,零下9度,河水结了冰

考察队的东巴们非常认真地按照祭神山的仪式规程祭神祈福,咏涌了好几本相关的东巴经典。祭神山的仪式整整举行了3个半小时,大家都一一向神山跪拜祈福,主祭东巴也用柏枝蘸净水为大家祝吉。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4)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5)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6)

东巴们开始祭祀祈福

晨光朦胧中,我看到好几个磕长头祭拜神山的藏族妇女在虔诚地开始转山,心里升起莫名的感动之情!

在阿里高原与藏羚羊和藏野驴相遇

10月22日,今天离开冈仁波齐脚下海拔4680米的小村落塔尔钦,走上去拉萨的回程。一路领略阿里无人区的茫茫旷野和连绵不断的喜马拉雅山雪山山脉,草儿苍黄,大野寥廓,一边是连绵不断的雪峰,一边是苍茫辽阔没有植被的荒原山峦。来的时候没有见到野生动物,这次回去倒是很幸运,好几次见到了西藏野驴群和藏羚羊。有一群藏羚羊甚至站在公路上我们的车队前,愣愣地看着我们。然后才不慌不忙地穿过公路到另一边的原野去。有的藏羚羊很悠闲地卧在草甸上自得其乐,有一只藏羚羊甚至从牧民的住处旁不慌不忙地跑过。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7)

雪山 原野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8)

藏野驴群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19)

藏羚羊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0)

藏羚羊在穿越公路

以前我看过可可西里大批的藏羚羊被利欲熏心的猎户用冲锋枪屠杀的惨景,与猎杀藏羚羊的凶手对垒而壮烈牺牲的藏族英雄索南达杰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今看着阿里原野上这些安详地穿越公路和在公路旁休闲的藏羚羊,它们没有显现出看到人惊慌失措的样子,我觉得当下在阿里的藏羚羊和本地民众的关系是很和睦的,公路两边提示要爱护动物的标牌也显示了这一点。我们在路上还看到有一只狐狸,看去是要捕猎附近一个洞里的老鼠。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1)

阿里原野公路上的标牌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2)

一只狐狸,似乎在准备捕猎老鼠

在另一处阿里公路旁,我们又看到几头藏羚羊,有一头跨过了公路,但它站在离公路不远处向公路的另一边眺望,原来是他的伙伴还没有过来,正在公路那边等着车辆过去后再过来。看到这情景,心里很感动。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3)

向另一边眺望的藏羚羊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4)

在原野上看去很悠闲的藏羚羊

今天穿越海拔5200米的马攸山口,中午在号称世界上第一个海拔最高的镇——帕羊镇(4597米)吃午饭,晚上来到海拔4485米的萨嘎县城住宿。

从萨嘎县去萨迦县

10月23日,从海拔4485米的萨嘎县城去萨迦,路过以产牦牛酥油著名的桑桑镇。路过樟木口岸,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据说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西藏境内的1000多夏尔巴人,主要居聚在这里。

到了萨迦县,我们去看萨迦寺,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5)

萨迦寺

“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发现奔波山南侧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元朝时,在该大殿西侧又兴建了一座八根柱子的配殿,俗称“乌孜萨玛殿”。后来历代萨迦法王先后在山坡上扩建萨迦北寺,增建了不少建筑,形成了逶迤重叠的萨迦北寺建筑群。萨迦寺的历史文物非常丰富,作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有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刺绣、供品、瓷器、精美壁画3000多幅,以及法王遗物等。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6)

萨迦寺

这次我们去的时间晚,只匆匆看了一下主殿。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大殿里面的藏经室,层层相叠,顶天立地,气势十分宏大!据说整个萨迦寺共藏佛教经藏四万多卷,其中包括大量“贝叶经”。有人称萨迦寺为“第二敦煌”。想起当年元朝时萨迦派的辉煌,萨迦五祖八思巴受到元朝皇帝极大的恩宠,被封为“国师”、“帝师”。丽江永宁摩梭人至今还有萨迦寺和信众,是难得的宗教文化遗产。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7)

萨迦寺里顶天立地的藏经室(木琛 摄)

萨迦城里各家各户的墙上都整齐有序地垒放了很多晒干的牛粪饼以备度过严冬,非常感慨牛这种动物给予高原人的巨大恩惠!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8)

萨迦城里的居民准备好了过冬的牛粪饼

作者简介:杨福泉,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纳西学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民族学、纳西学、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东巴教与本教关系、当代云南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人文始祖简历(纳人祖先文化寻踪散记)(29)

本文作者在冈仁波齐神山下

本文由作者杨福泉授权发表

编辑:和晓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