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由与希望,那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如“木头”一样僵硬的活着,会被社会淘汰,最终也会被自己淘汰。无论身处什么境地,心中都要有对未来希望和自由的向往,那便方可救赎自己。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揭露了这个主题意蕴,这部电影是美国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的作品之一,该片为我们讲述了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如何在阴冷黑暗的监狱中拯救自己,改变被制度化的监狱同胞的故事,也正是自由与希望这一信仰,最终得到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1)

一、自由带来新生

每一个进到肖申克的犯人都会经历绝望,初入监狱,要赤身裸体的接受暴力冲洗和撒除虱粉,那一刻冲洗掉的不仅是泥垢还有你的意志。再赤身裸体的进囚笼,就像刚出生那样,火辣的药粉几乎要你瞎了,当他们把你赶进牢房,铁门锁上的时候,眨眼之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无尽的悔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肖申克”就是“自由”的反义词。

不过,正如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所说:“心若是牢笼,处处是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刚开始的一个月,安迪并不和其他人交谈接触,每到放风的时候,他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的活着,仿佛身着隐形衣,庇护他远离这里的纷乱。他看上去一直在思考些什么,他知道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影片中第一次提到“自由”这个词,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在太阳底下悠闲地坐着,微笑地看着蓝天,惬意地喝着冰啤酒,就像为自家修缮屋顶一样,这一刻我们是自由的”。安迪为狱友们赢得了啤酒,也为他们赢得了片刻的自由光辉。随后,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监狱里的人全都驻足倾听,歌曲很美妙,好像在那一刹那,所有人都获得了短暂的自由。虽然自己被关禁闭,但却将自由的声音传播到肖申克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他坚信:有音乐的地方就有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2)

对肉体来说,围墙是坚固的铜墙铁壁,墙内墙外,风景大有不同,墙内,枷锁铁链,墙外,自由驰骋;对灵魂来说,围墙是一张牛皮纸,捅破了,自由奔放,捅不破,混沌难分。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他,执灯,挑着夜,匍匐前行,黑暗笼罩着肖申克监狱黎明的前夜,伴着雷电的奏鸣曲,一个灵魂解放,一个暗夜退场。安迪是肖申克中的一束光,不幸被黑暗埋葬,他没有放弃,他携着戎装退场,退入阳光明媚的海港。他的头顶上,是自由,他的脚下,是新生!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3)

二、救赎带来希望

尽管安迪并没有杀死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但是内心对妻子死亡的痛苦和对自已道德上的谴责让他放弃了在法庭上做无罪辩护而选择了一条任重道远的自我救赎之旅。

原本安迪理想中的自我是“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忠诚的伴侣”,但随着妻子外遇的曝光和雨夜的谋杀案安迪跌入了现实中的我即“嫌疑犯,失败的丈夫”。此时,安迪的自我陷入混沌状态幽怨、愤怒、委屈、自责等情绪让他感到焦虑和不安。当安迪还沉浸在妻子外遇、死亡,自己酒醉、入狱的幻灭中时肖申克监狱安排的洗澡、撒消毒粉、穿上囚服才让他真实地意识到自我的迷失会导致多么严重的问题。

荒僻黑暗、压抑没有任何希望和自由的肖申克监狱既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了自己的内心。安迪开始尝试在内心层面做一个调整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的可以改变的地方。所以刚进肖申克监狱的安迪是迷茫和柔弱的,以至于老囚犯瑞德会和他人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痛哭的,但瑞德看走了眼。当一名新来的囚犯因对监狱的黑暗环境不适应而号啕大哭时,文弱的安迪却以一种超常态的漠视平静地度过了第一夜。

同时理性的回归也让安迪积极重建坍塌的自我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个体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行动三种成分构成的。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漫长的几乎会毁灭人的肉体和心灵的二十年内安迪重建了自我。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4)

首先在多舛的命运和绝望中获得正向的自我认知。尽管深陷囹圄安迪并不认可囚徒的身份,他开始审时度势拒绝独处主动接近瑞德,并获得了鹤嘴钳,实现了越狱的第一步。当受到“三姐妹”的凌辱和殴打时,安迪选择了抵抗和对自我的积极认同。他身体肮脏了,但心灵依旧纯净。

其次在设限的空间获得成功的自我体验。因为帮助狱警海利逃税,而获得了在明媚的阳光下悠闲地喝啤酒的机会,安迪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六年的坚持,换来了图书馆环境的极大改善,在使更多的囚犯们得到精神慰藉的同时,安迪获得了狱友的尊重和认可以。被关禁闭一个月为代价,让莫扎特的音乐响彻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角落,安迪和狱友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

再次,在向黑暗势力的屈从和妥协中坚持积极的自我行动。为了得到监狱长的信任,安迪不得不帮助其做账洗黑钱,为了逃离象征着死亡的肖申克监狱,安迪用了十九年挖通了六百年不可能挖通的墙壁。最终他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深夜,爬出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肮脏的整整五百码下水道。在安迪扒去了身上的囚服仰天大喊的那一刻他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正向的自我认知、成功的自我体验和积极的自我行动共同构成了安迪在狱中崭新的自我意识它犹如一把经久不息的火炬让安迪突破环境的设限如凤凰般涅聚再生。

自我救赎之路很长也很短,如果我们愿意和自己开始对话,愿意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脆弱,愿意与自己和解,那么自我救赎的旅程就开始了。诚如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其实,人们每天都在解决自己面临的种种问题,而区别在于:有的人采用破坏性方式,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而有的人则采用建设性方式,使自己进入良性循环。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5)

三、体制化带来悲哀

在肖申克这所监狱中,丛犯所处的坏境笼罩在苍凉黑暗绝望之中。这里充斥着大声的训斥、刺耳的警笛,混乱不堪的喧闹、肮脏粗俗的语言,野蛮血腥的欺凌打斗。

典狱长诺顿道貌岸然,阴险狡诈,唯利是图。表面上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随时随地卖弄圣经条款,仿佛自己是道义和慈善的化身,是上帝派来救赎终生的使者;事实上却贪婪狡猾,心狠手辣。他利用安迪的财经知识为他聚拢钱财,却在得知安迪被冤入狱的真实证据时,为了达到长期利用安迪为他赚取钱财的目的,不惜对追求进步的证人汤米杀人灭口,并滥用职权将希望洗雪冤情重获自由的安迪实施禁闭。狱警哈德利等同样贪财、粗暴、草菅人命。强权、腐败、黑暗就是肖申克的代名词。

影片中的布鲁克斯(老布)是被体制化救赎的典型。他在狱中被体制救赎50年,循规蹈矩,从不僭越,绝不犯错。这样一个懂得服从体制的人完全达到了体制救赎的目标,可以走出高墙过自由人世界的生活了。但这种失去高墙内体制约束的自由对于老布来说却成了一种灾难,他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他宁愿选择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换取继续待在狱中的资格。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6)

当最终不得不走出高墙时,世界早不是记忆中50年前的情景。他根本无法适应,被体制化救赎的他,在获得自由时承受不起,最终竟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瑞德是影片中的叙事主角。他被判终身监禁,在肖申克服刑40年,十年一次的假释申请,他经历了三次,前两次均未获批准。每一次机会都让他充满希望和憧憬,每一次失败让他倍感挫折绝望,他甚至觉得希望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件让人发疯的事情。

慢慢的,他放弃,他适应,终究在狱中混得左右逢源,要风得风要水得水,只是不再敢对自由抱有希望。在最终获得自由回归社会时,他不经请示连吃饭排泄这样简单的事情仿佛也不会做了。当一种制度开始侵蚀人类的天性,抹杀人的思考与洞察力,人们不能凭借自身的判断和衡量,而只能被动接受时,这种体制就是一种悲哀。

肖申克的救赎七点启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7)

四、结语

《肖申克的救赎》主题的阐释和众多好莱坞电影一样,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着。救赎、体制化和自由等主题始终贯穿全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主人公安迪的救赎之旅带给了观众感动,也给予观众作为个人的本源的思考。这不单单是一场救赎的思考,也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