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算力到底有多可怕(算力总规模超150EFlops东数西算)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数据存储、计算、运输等需求加大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35EFlops(每秒150000京次浮点运算次数),到了今年6月底,这个数字达到了150EFlops,成为全球第二。

算力已经成为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今年年初,国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指的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也由此带动了信息通信、基础软件、数据存储、数据安全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东数西算作为世纪工程,网络安全风险纵横交错,纵向信息化分层包括城市智联网的边云协同使能风险等,横向资源调配中需要面对数据调度、算力调度等风险。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物理设施、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都面临风险。

大数据算力到底有多可怕(算力总规模超150EFlops东数西算)(1)

齐向东认为,有三大方面的数据安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一是包括数据被盗、数据被勒索、数据被滥用等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由于“东数西算”工程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存在海量应用场景和多主体的数据,面临越来越多终端设备、大数据平台的连接,因此数据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

二是数据中心集群面临的风险。东数西算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且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汇集了不同行业、领域、城市的海量数据。

三是云网一体化面临的风险。齐向东提到,云网融合能让东数西算拥有更高效的算力,也让其面临DDoS、流量劫持、网络窃听、未授权访问等风险。

奇安信作为国内网络安全企业,针对不同的数据安全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面对“东数西算”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奇安信认为“东数西算”集约化大数据中心安全体系应以“零信任”为基础。齐向东表示,零信任构建的是动态综合纵深安全防御能力,对身份进行持续确认,实现“权限最小化”,从而降低风险。

目前,奇安信推出了四大安全系统,一是“零信任”系统,二是数据安全系统,三是数据流通安全系统,四是态势感知系统。任何安全防护系统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能够在一些安全防护措施失效之后,及时告警从而保证网络安全。

当下,东数西算效果初显,不仅仅是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成,算力产业链也在初步完善,包括服务器厂商、存储厂商、算力芯片厂商等产业链相关企业获得新的成长机遇。面对东数西算带来的数据安全挑战,需要芯片厂商与网络安全厂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