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第10节(历史拐角上篇那些人)

十三、师爷的纵身一跃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的拐点第10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历史的拐点第10节(历史拐角上篇那些人)

历史的拐点第10节

十三、师爷的纵身一跃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

第二年夏,在西征战场,太平军遭遇到了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

四月二十八日,曾国藩亲率水师五营、陆勇八百人,由长沙进袭靖港。曾国藩坐镇距靖港二十里的白沙洲指挥。

靖港大战拉开了帷幕。

“国藩亦忧湘潭久踞,思牵之,改令攻靖港。庚午,平旦至,水急风利,炮船径逼寇屯,寇炮发,船退不得上,缆而行。寇出小队斫缆者,水师遂大乱。陆军至者合团丁攻寇。寇出,团丁遽反奔,官军亦退,争浮桥,桥以门扉、床版,人多桥坏,死者百余人。国藩亲仗剑督退者,立令旗岸上曰:‘过旗者斩。’士皆绕从旗旁过,遂大奔。国藩愤,自投水中,章寿麟负之还船。”(《湘军志·曾军篇》)

当天中午,南风骤起,水流迅急,湘军战船顺风杀入靖港。

靖港的太平军守城将官,是石达开的哥哥石祥祯,此时,他已经在岸上布置了大量火炮。

湘军的战船一入靖港,就遭到了太平军岸上炮火的猛烈轰击。湘军的指挥船被击伤,其余战船也连忙降下风帆,到靖港对岸的铜官渚躲避。太平军抓住战机,立即出动二百余只小划船,对湘军水师发起攻击。湘军水勇抵挡不住,纷纷弃船上岸。

这时,曾国藩急忙率领陆军向靖港方向增援,但是湘军陆勇看到水师已经失利,又见太平军大批出动,便纷纷后退。曾国藩亲自执剑督战,也挡不住如山倒的败兵了。

靖港一战,湘军水陆皆败,战船损失三分之一,炮械损失四分之一。眼见大势已去,绝望的曾国藩羞愤交加,一头扎进了湘江。

他这时要是死了,当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他虽然要自杀谢罪,却没有死,准确的说,是没有死成。

因为他的一个幕僚章寿麟,跳进水中把他救了出来。

章寿麟,曾国藩府中幕客,史称“少孤贫”,是民国名士章士钊的族兄。

靖港一战,湘军大败,曾国藩苦心经营的几道防线都被攻破,曾国藩又羞又怒、万念俱灰,跳入了滚滚湘江。此时湘江上依旧炮火连天,目睹曾国藩跳水的人并不多,章寿麟就是其中之一。

章寿麟大叫不好,一个猛子,纵身入水,奋不顾身将曾国藩拖了上来,一心求死的曾国藩想再次跳水自杀,被章寿麟死死抱住,苦苦相劝。曾国藩这才打消了死的念头。

十年后,湘军攻克天京,清朝迎来所谓“中兴”,曾国藩“勋高柱石”,位极人臣,名震天下。

铜官一战之后,章寿麟继续随军攻伐,后来出任泰州知州。湘军攻陷天京之后,他被调往军中管理营务数年,当然,也一直未任更显赫的职务。

“光绪丙子秋,在章寿麟以县衙小吏身份致休还乡之际,路过靖港,遥望铜官山,山川无恙,而曾国藩已归道山矣,不禁怆然,于是便请当年湘军故旧,作画题跋题诗题识,此时朋僚故旧、门生故吏,莫不看重这一段故事,纷纷借此一陈旧情,慨叹命运不公,世事弄人,评判功过,成此煌煌八大巨制。”(《铜官感旧图题咏》旧写本“提要”)

光绪三年秋,章寿麟丁忧返湘,逆江而上,从洞庭湖转入湘江,船过靖港,遂泊船于此。章寿麟眼望着铜官山,怀想着旧战场,感慨万千之下,画了一幅画,就是《铜官感旧图》。

画好以后,当年湘军故旧,包括左宗棠、王闿运等湘军将领幕僚,纷纷作画、题跋、题诗、题识。后来,章寿麟的儿子章华、章同,将这些序跋订成四册,题名《铜官感旧图题咏》。

在旁人看来,湘军之“材官走卒,皆崛齐显贵,而章君湛湛浮浮,以知州终”(张謇《施报说!题章氏铜官感旧图》),曾国藩对救命恩人未免不近情理。李元度更多次向曾国藩提到章,而曾国藩只是怃然而答:“此吾患难友,岂忘之哉!”(李元度《题铜官感旧图》)

也许是曾国藩认为,章寿麟才具平平,难堪大用,所以直到曾国藩去世,也没有给章寿麟安排重要职务。

对此看法,在下是深以为然的。

各位看官你们想啊,以曾老夫子一贯的用人风格和人力资源理念,是断然不会把一个人放到他认为不合适的位置上的,即便这个人是他的救命恩人。

左宗棠评价说:“论者不察辄以公于章君不录其功,短公之矫,不知公之一生死齐得丧,盖有明乎其先者,而事功非所计也。”(《铜官感旧图·序》)

按照左大帅的说法,一些人以为曾国藩不计章寿麟的功绩,是因其本人矫情,却不知章公一生得失,都是他平生聪明智慧的累积,根本不会计较什么功名。所以,这里面是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什么曾国藩“避嫌”、“矫情”、“寡恩薄情”,章寿麟“抱怨”、“失望”、“希图厚报”的事情的。

在下曾经以为,左三爹爹一贯与曾大帅不睦,此论当属持平。甚而自语,倒是那些替章寿麟打抱不平,讲什么恩呀报呀的诸君子,既看低了曾国藩,更看低了章寿麟,还暴露了自己的品格俗劣。

后来读尹铁凡先生《王闿运》一书,其中有云:

“陆军、水师渐次出发,曾国藩中途轻听彭砥先攻靖港之说,以为靖港太平军兵力薄弱,亲率主力改攻靖港。结果,曾军大败,曾国藩羞惭难当,仰天长叹,‘愤而投水者两次’,均为亲兵章寿麟救起。”(《王闿运》第二章“衣貂举人”的京华梦第一节)

向敬之先生《雨露少沾,幕僚画〈铜官感旧图〉,称曾国藩忘恩负义》一文,据此评价说:

同样共过事的王闿运,曾对章寿麟善言相劝,“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且直言曾氏兵败,乃听信章氏舅父彭嘉玉计策突袭靖港,有遗恨寿麟嫌疑。 曾国藩或真忌恨章寿麟。但有一点,章氏格局不大,故主未给大大的好处,不能直上扶摇,就回以大大的揭短,自嗟沦落,可怜余生。

果若如此,在下倒倾向用向敬之先生的一句话,为此做个结论:“此等书生气短,难同英雄知己。”

吊诡的是,章寿麟精心绘制的《铜官感旧图》——曾国藩跳水获救图——后来却佚失了。

这真是奇了怪了。

但从影响看,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小官的章寿麟,年轻时的纵身一跃,不仅救起了曾国藩,也挽救了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的大清王朝,因而湘军大佬李元度称之为“援一人而援天下”。

左宗棠说:“公不死于铜官,幸也。”(《铜宫感旧图·序》)否则的话,“荡平东南,将无望于继起者乎?”

是呀,如果没有当日章寿麟的奋身一跃,不知稍后之城中,究竟是谁家之天下?

很难想像,近代中国如果没了曾国藩这个人,历史会怎样改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