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

​01 微软帝国的“分裂”

2000年的夏天,微软董事会主席威廉·盖茨三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尔·盖茨,出现在电视里。

当时的比尔盖茨,正在为“垄断和反垄断”一事而头疼不已。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抗争”中,微软因为触犯“反垄断法”,为了弥补对手的损失,被强行拆分为2个公司,独立运营。

拆分后的微软公司,一个负责电脑操作系统,一个负责系统软件运营。

当天,微软的股票“断崖式”暴跌,市值从5000亿美元缩水至不到3000亿,一直到5年前,也就是2015年,才重新回到4000亿(美元)市值。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1)

02 传奇人物:比尔盖茨

对全球IT业来说,微软一直都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敌人,在整个个人电脑时代,微软作为计算机生态链最上层的一环,一方面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靠“垄断”扼杀无数创新公司。

直到2020年,微软依旧是世界上最赚钱、现金最多的科技龙头企业。这家企业的内部,孕育出无数传奇人物,而创始人比尔盖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2)

03双雄会:针尖对麦芒

1981年,史蒂夫·乔布斯在硅谷的苹果公司总部,举行了一次“划时代”的个人电脑“双雄会”。当时年轻的比尔盖茨,也受邀参加了这次科技界的“双雄会”。

这一年,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是26岁。这两颗熠熠生辉的新星,谁都想不到,未来的个人电脑时代,将是他们的“天下”。

假如时光能倒流,相信乔布斯绝对不会举办这次双雄会。

在这场重大的会议上,乔布斯犯了2个致命错误。首先,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个人电脑”在未来的重要性;其次,他严重低估了比尔盖茨:让谁来都可以,就是不该让他来。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3)

​04 “未来IT时代的主人”

参加完这次会议,比尔盖茨回到公司,心情更加沉重了。一方面,他对于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信心,一方面,当时的微软还不足以和苹果抗衡。

于是,比尔盖茨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措施,首先刻意减缓对苹果公司研发软件的速度;其次冒着的被“吞并”的危险,正式和IBM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新的OS/2操作系统。

在蒋老师看来,盖茨这么做有3大好处:第一,可以制约苹果操作系统的推广,第二,可以借着IBM迅速壮大,第三,瞒着2家公司,自己招兵买马,自主研发Windows操作系统。

为了加快进程,盖茨找到自己在哈佛的老同学鲍尔默,并委以重任,加速操作系统的研发和面试(2000年,鲍尔默接任微软CEO)。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4)

​05 开放、兼容、廉价

虽然乔布斯在“双雄会”上看走了眼,但实际上是有时间进行反击的。但过重的功利心,让他失去了进攻微软的机会,让这只小绵羊,迅速成长为猛虎。

在这片空白领域,微软最终花了9年的时间,成功研发出自主运行的操作系统,即Windows 3.0。

和苹果的“垄断”经营不同,微软通过开放、兼容和廉价,以近乎免费的价格开放给各大PC制造商,同时对各大软件开发者以支持和合作为主要手段。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5)

在个人电脑这盘大棋上,乔布斯抢占了不少实地,比尔盖茨则是先“造势”,再蚕食掉剩余的空白市场。

为了圈到很多的实地,盖茨甚至对国内外的盗版系统视若无睹,默许这种破坏自身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直到2008年,才着手处理这件事情。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取得重大的成功,间接帮助帮助比尔盖茨成就微软帝国,登上“首富”王座。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6)

​06 当代“拿破仑”

Windows 3.0系统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使得整个计算机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比苹果的“麦金托什”个人电脑,虽然早就有了图形界面,但是由于系统封闭,开发者和用户群都太少,始终没有形成气候。

1997年,这一年的微软公司,市值首次超过IBM,一统当时的科技界,被誉为当代科技界的“拿破仑”。

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直到这时才重新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并被董事会授予“临时CEO”头衔。(1985年,乔布斯被董事会逐出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于1997年重新掌权。)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成就(从个人发展史来说)(7)

07 结语

众所周知,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基石,孕育着繁荣的文化、科学和艺术。我时常把苹果比作希腊,把微软比作罗马。

苹果是个人电脑的创办者,微软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转头将自己的老师给打败了,这一点很像罗马对希腊干的事情。

巧合的是,罗马帝国的崛起,和微软帝国的诞生,前后正好相差2000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