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不必长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者不必长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1)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

我很爱老师,但有时也害怕老师。

我有许多话想和老师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我希望能和老师成为朋友,又觉得与老师之间有段距离。

是什么使我们处在这样一种矛盾状态?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

在现代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表现于传递现成的结论,而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学生思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师生交往的范例。其中“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友伴,和老师的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们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共同体。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围坐孔子旁。孔子问:“假如有人任用你们,你们怎么办呢?”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说了自己的志向。

孔子问:“曾点(即曾皙),你呢?”

曾皙说:“暮春三月,穿着春装,我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孩子,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理想呀!”

一旦改变对学生角色的认识,我们就能够发现师生交往的新空间。

那么,在师生交往中如何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当我们有不能解决的难题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埋怨老师处理不公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埋怨老师不能听进我们的意见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觉得被老师误解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其次,我们要知道: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再次,我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我们如果能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所谓角色互换,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角度看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想象体验他人的情感与观点,进而顺利地与对方交流。

准备两把椅子,自己坐在一把椅子上,想象对面的空椅子上坐着与你发生冲突的人,从自己的角度看冲突,你是怎么想的,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扮演那个与你发生冲突的人,替对方说话,为对方辩解,体验对方的情感。依此轮流扮演自己和他人,直到能充分地体验对方的情感、理解对方为止。空椅子技术可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进入设身处地的境界,帮助我们理智地分析冲突,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们尤其要强调的是: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我们都知道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却不一定能理解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被表扬时我们体验成功,被批评时我们体验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当我们觉得被误解时,可以向老师作出解释,但解释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并且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而不是想逃避自己的责任。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厉;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原谅老师的错误。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要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情感一不伤害老师。

当然,师生交往中的几个细节也值得注意。

礼貌待师。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修养之一,礼貌待人是对人的尊重。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都是礼貌待师的表现。师生间多一次问候, 就多次感受温暖的机会。

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交往策略,这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在教室、办公室、球场上和超市里,我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气和老师交谈,交谈的主题也应随场合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些轻松的话题能够润泽师生间的感情,使彼此多--分亲切和轻松。

勿失分寸。打听老师的隐私、从背后突然拍打老师等行为,就失去了分寸。平等决不意味着放肆。

师者不必长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2)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评论留言!让我们一起在图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华自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