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

15世纪,欧洲开启了著名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就此改写了人类历史。此后,第一批黑奴被贩卖至美洲大陆,加上先前到来的欧洲白人殖民者,共同构建了如今美洲的人口基础。

200多年后,以解放黑奴为标志的美国内战爆发,借此重塑了美国,赶上两次世界大战的东风,美国彻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强国。

但打赢了二战的美国,依然延续了某些种族隔离的旧习,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大半的州依然不允许白人和黑人通婚

直到有一对夫妇彻底改写了这段历史。

一个白人男性,一个黑人女性,违反了弗吉尼亚州多年来不许结婚的规定,因为相爱,他们决定在一起,为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哪怕是被投入监狱,哪怕是自我放逐远离家乡.......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

但最终,为了能够堂堂正正生活在从小长大的家乡,他们决定奋起抗争。

他们给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写信,案件最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1969年,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弗吉尼亚州关于禁止和黑人通婚的规定违宪。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2)

首席法官Earl Warren这么说:

“婚姻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以种族为理由否定这项权利‘是对第十四修正案核心平等原则的直接颠覆’,是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对于全体公民自由的剥夺。”

2016年,在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即将卸任之际,导演杰夫·尼克尔斯将这对夫妇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它就是电影《爱恋》(英文名《loveing》,一语双关,即点名了电影的主题,又取自故事主人公的姓氏)。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3)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介绍这部电影的话,那就是小人物推动了大历史

当然,这段故事本来有可能拍成一段波澜起伏的传奇史诗,尤其是法庭上的陈词部分,阐述人权的重大意义,再伴随洛文夫妇这些年来的颠沛流离,这毫无疑问会成为影片的高光时刻。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4)

但是导演并没有落入这样的俗套,他非常克制,用一种平淡如水的叙事节奏,缓缓讲述了这对夫妇的日常。

从影片的选角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导演的这种心态。

这是电影开头洛文夫妇的一个镜头。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5)

而下图这张是现实中洛文夫妇的一张合照。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6)

如果不细看的话,你一定会以为这就是同一对夫妻。

导演在选角方面确实花了很大心思,由此你也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是一部接近真实纪录片特质的影片。

真实再现那段历史,真实再现洛文夫妇的真挚感情,才是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用意所在。

真实的历史本就没有那么多煽情。

电影里的男主角原本是个性格木讷的人,从电影开头他对爱人表达爱意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她说想搬离城市到郊区住,男主二话不说,买好一块地,带她去看,然后再亲手盖上房子,全程基本上没有什么话。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7)

而在历经艰难险阻,即将站上最高法院的时候,律师问他有什么话想说,他就简单一句,告诉法官我爱我的妻子。

而越是这样一种克制和平淡的画风,越是能够凸显这对改变了大历史的小人物,是多么具有传奇性。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8)

但他们之所以能够改变历史,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的能力,而是历史大势发展至此,水到渠成而已,他们只不过成为了那个代表性符号

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故事,无疑非常让人感动,它让人看到了关于种族融合的美好一面,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9)

然而,正如很多童话故事都以“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暂告一段落,现实中黑人和白人能够通婚,是否就意味着这两大种族就能够顺利融合下去呢?

就在电影上映后不久,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出人意料击败了民主党的希拉里,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当选总统,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国中下层白人群体的不满情绪,即所谓“铁锈带的愤怒”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0)

铁锈带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大多数的观众也搞不清楚,你只需要搞明白一点就行了,那就是占美国人口大多数的主体民族、中下层白人群体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

所以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能够俘获这些铁锈带白人的心,因为曾经这些白人记忆中父辈的美国时代,一个白人在工厂干一份工作,就可以买一栋房子两辆车,娶个老婆养活两个娃,而现在不行了。

为什么曾经那样的美国不存在了?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简单说清楚,那就是全球化和美国的去工业化,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可以在全球化时代收割整个世界,因此他们没必要再理会中下层白人是否过得幸福,所以把产业都转移到美国之外,同时为了平抑社会服务成本,大量引进外来移民。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1)

而这些外来移民的主力,是黑人和拉丁裔。与此同时,美国白人的比例,从1950年代高达90%以上,下降到目前只有60%

美国的种族结构变化,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随着白人比例的下滑,美国的种族问题并没有因此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

从2016年美国大选,到如今2020年美国大选,支持特朗普的,基本上就是美国的中下层白人群体,而反对特朗普的,就是拉丁裔和黑人群体,拜登在竞选阶段曾有句名言:“如果你是黑人而投票给特朗普,那就是犯罪。”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2)

所以,其实围绕着是否支持特朗普,美国国内的族群对立和撕裂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美国的有识之士早就看到了这个趋势。亨廷顿生前最后一本书《我们是谁》就聚焦了这个问题。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3)

这本书写作于2004年,当时911事件刚过去没两个年头,这是亨廷顿对美国社会最后的思考。2008年奥巴马上台前夕,亨廷顿去世。

亨廷顿这本书主要内容写的是啥?

什么是美国特性?什么是美国的文化?美国人之所以认同一个国家,是基于什么样的文化认同?

这是亨廷顿在人生最后关头思考的问题,亨廷顿认为央格鲁-新教文化是美国文化基石,然而面对各种移民后裔的涌入,以及全球化的挑战,美国的文化基础一再被动摇,3亿人一旦失去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必将出现族群的撕裂。

“如果同化移民的努力归于失败,美国便会成为一个分裂的国家,并存在内部冲突和由此造成分裂的潜在可能。”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4)

还记得6月份的时候,那个被白人警察跪杀的黑人青年吗?

从那以后,美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持续到了大选。在大选之后,支持特朗普和反对特朗普的群体依然在大规模对立。

美国国内族群的裂痕,已经越来越明显。

所以,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部赞美一对白人和黑人夫妇爱情故事的电影,他们当年因为促成“禁止和黑人通婚世俗及法律”的解禁,而被载入史册。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5)

很显然,导演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想表达无论黑人和白人,都可以享受美好生活,电影也暗含了种族融合的期许——美国文体领域,包括好莱坞从业人员都是民主党的铁票仓,他们当然支持民主党的多元主义。

可惜的是,现实总不会那样的美好。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6)

如果要说点以史为鉴的话,我们只能说,美国还是一个太年轻的国家

看看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在种族融合方面有什么经验?

西汉自武帝对匈奴进行大规模打击以后,匈奴实力日益衰弱,公元前60年左右,呼韩邪单于争夺匈奴大汗之位失败,率部内附汉王朝,这是第一次南匈奴内附。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7)

东汉光武帝时期,南匈奴第二次内附,光武帝开启了一个全新政策,让南匈奴游牧民族尝试定居内地,从此以后,匈奴人逐步和汉人混居并通婚。

200年后,短命的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匈奴人后裔刘渊走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五胡乱华”,整个中国北方由此陷入了300年大混乱时代,直到隋唐再次一统。至此匈奴等游牧民族才彻底和汉族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不经历一番混杂血泪的分裂混战时期,恐怕很难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

欧洲白人占比的变化(白人比例蒸发30)(18)

美国如今,才走到第几步?

《爱恋》这部电影,见证了美国黑人和白人通婚的历史时刻,然后接下来历史又将如何走向呢?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梁鹏飞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