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造水字的(有趣的汉字之造)

有趣的汉字之“造”104(上)|最开始“造”了个啥?

前面我们说了“造”字,由于其古文和部分金文字形从“舟”,所以解释了“舟”。关于“舟”和“船”的区别,其实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也会逐渐发展。

据考证,“舟”最早是独木舟。制作独木舟,就说共鼓、货狄是能人,也不可能某一天突然灵光一现就做了出来,肯定首先是人们日积月累的观察,比如发现“中间空了的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上”之类的现象,进而开始人为地挖空木头,也就是所谓的“刳(kū)木为舟”。

古人是怎样造水字的(有趣的汉字之造)(1)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注:①这里出土了年代最早的独木舟(7500年前),被誉为“中华第一舟”;

②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造船要挖木头,那么自然需要工具,不可能徒手去挖,也就是说,这些工具一定是早于“舟”而“造”出来的,那就比“舟”更具意义。

而我个人认为,造字就跟定义一个概念一样,一定要有鲜明的特征来与其他事物区别,比如“舟”、“人”等,又或者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示”就是“祭祀”的符号,所以对“制造”的含义有所疑问:

首先,古人如果想表达“制造”的意思,为什么不用之前做出来的工具,比如斧子之类作为部件造字,而非要用“舟”呢?

再者,造出“舟”自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拓宽了古人的活动范围,但古人的交通或者说古人的生活也并不是非“舟”不可,那么有没有必要用这个字来表示“制造”的含义呢?为什么不用更具重要意义的字呢?

古人是怎样造水字的(有趣的汉字之造)(2)

武汉东湖(摄于2019年)

所以我个人分析,也许将其解释为“制造”有点用今天的字意去“套”了,但其本意究竟为何还是不太明确的。

最后简单提一下“告”字。根据目前的资料,“造”中的“告”字,都是作为声旁理解的。

之前我们提过“告”字,甲骨文的“告”、“舌”、“言”、“曰”、“今”均出同源,都是和“说话”有关,只是后来各专一意。

“告”、“舌”、“言”、“曰”的下方都是倒置的木铎,摇完铃之后倒放表示开始发言,而“今”是顺置的,表示“此刻”发令。

古人是怎样造水字的(有趣的汉字之造)(3)

告——甲骨文

“告”的金文字形也比较多,但是基本和甲骨文没有大的区别:

古人是怎样造水字的(有趣的汉字之造)(4)

告——金文

在《说文》中,“告”被解释为“牛触人”,意思就是“牛喜欢抵触人,角上施加横木,使用以告诉人们的标志”,《周易》说,“幼牛角上附着横木”。

古人是怎样造水字的(有趣的汉字之造)(5)

告——说文小篆

对于这一解释,段玉裁认为,“牛口为文,未见告义”,但我看资料也有人按此解释的,意为“牛头放在器皿里以祭祀”,或者下面是“口”,表示“用牛头祭祀时口中说祈祷的话”,本意为“告祭”。

如果非要按此解释,我认为下面是器皿还有待考虑,可以理解为“口”,也是“众说纷纭”中的一种解读吧。

参考:

1.告:有趣的汉字之“今”97|关于它的前世“今”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