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

点击上方【大水牛测绘】关注我们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1)

任何建筑物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建筑物的全部重量最终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所以对地基的处理及加固就成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地基∶是指建筑物基础底部下方一定深度与范围内的土层。

建筑物对地基的基本要求是∶不论是天然地基还是人工地基,均应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或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变形,以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利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以满足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2)

影响建筑物的地基的因素

强度及稳定性;

压缩与不均匀沉降;

地下水流失、潜蚀和管涌、液化;

失稳和震陷。

地基处理的原则

局部地基处理∶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

软土地基加固。

总之,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情况下使之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的步骤

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初选处理方案。

2、对初选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定出最佳的方案。

3、对已选定的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1、换土地基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地基来处理软弱地基。

施工工艺过程∶挖软弱层→回填→夯实

适用范围∶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

(1)、砂地基和砂石地基

(2)、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基础下部一定厚度的软土层挖走,然后用按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石灰和黏土拌合均匀,在最优含水量的情况下分层夯实或压实而成。适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沉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还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2、强夯地基

强夯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达80~400KN的夯锤吊起,自由下落的落距为6~30m,是一种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加固方法。

强夯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黄土及杂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

(1)、机具设备

夯锤、起重设备和脱钩装置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3)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4)

(2)、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

击点布置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间距一般为5~15m。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来确定,一般为2~5遍,粗颗粒土夯击遍数宜少些,前几遍采取"间夯",最后遍采取"满夯"

3、重锺夯实法

重锺夯实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下落,重复夯打击实地基土表面,从而使浅层地基受到压密加固。

重锤夯实法适合于处理离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的地基。

重锤夯实的锤重15~30KN,落距为2.5~4.5m,一般需夯击6~10遍,加固深度为1.2m左右。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5)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6)

4、振冲法

(1)、机具设备

主要设备有振冲器、起重机械、水泵及供水管道、加料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7)

(2)、施工要点

①定位

②成孔

③清孔

④振密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8)

5、深层搅拌法

原理∶深层搅拌法是利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在边坡土体需要加固的范围内,将软土与固化剂强制拌合,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加固土,又称为水泥土搅拌桩。

固化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的掺量为加固土重的7% ~15%,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1或 1∶2。

施工工艺∶深层搅拌机定位→预搅下沉→制浆→喷浆搅拌→复搅下沉→提升→关机→清洗→移动至下一根桩

质量检验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9)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10)

6、高压喷射处理方法

原理∶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成为200Mpa左右的高压流从喷嘴中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

施工工序∶钻机就位→钻孔→插管→喷浆→拔管冲洗

如何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盘点)(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