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二维码都是从哪生成的 二维码是怎样生成的

无“码”寸步难行,已经是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疫情防控,需要出示健康绿码;大学生返校,需要出示校园码;吃饭、购物,需要亮出手机支付码付费;新认识一位朋友,我们首先就是亮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来,加个好友……生活中处处用“码”,不少人会问:二维码是怎样生成的?它存储信息的原理是什么?

一般二维码都是从哪生成的 二维码是怎样生成的(1)

资料图

最近记者搭乘飞机从杭州回京,在萧山国际机场的值机柜台排队时,地勤工作人员反复提醒大家“扫码”填报行程信息,以便申领健康码。记者看到,一块告示板上,密密麻麻贴着包括北京在内十多个省份的行程信息登记二维码,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轻松一扫,填完个人信息,不到半分钟,一个显示“无异常”的二维码就生成了。

“大家天天扫码,可这二维码的原理是什么?”记者身后,坐飞机回京的林先生跟朋友交流起来,没想到很快引发了身边人的讨论,“现在到处用‘码’啊,一个小小的符号,是如何存储信息的?”即将飞往西安的郑女士也疑惑地说。也有人提问:哪天二维码用光了,会不会有三维码、四维码?

什么是二维码?记者请教了中科院的专家。据介绍,二维码最早产生于1994年,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形成黑白相间的数据记录图形。它使用若干个二进制来表达文字数据信息。现在的二维码有40个官方版本,最小为21乘以21矩阵、最大为177乘以177矩阵。比如微信名片就是37乘以37矩阵规格,微信的付款码是25乘以25矩阵规格。

“显然,二维码的总数肯定是有限的,这跟二维码的尺寸密切相关。”中科院计算所的专家对记者说,如果二维码的尺寸是2乘以2的矩阵,那最多只能生成16种二维码,肯定瞬间就用完了。而如果用微信的付款码规格,可以产生无数亿个不同的二维码。此前有新闻称,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国内已经使用了1400亿个二维码,即便如此使用强度,二维码也可以使用无数亿年,大约是10的132次方年。即使未来有一天,现有的二维码真的不够用了,完全可以再进一步增加二维码的尺寸,那又会多出无数亿种信息记录符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