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农庄(万善园43乡村)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根在村子里,自己的骨子里就是农民。

可能是对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依恋,也可能是对幼时田间天伦的怀念。

农村的农庄(万善园43乡村)(1)

走进土地,亲切踏实

一直想说说心里的土地,因为——

土地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太重要了!

农耕文明,土地为本。我们有着很深的土地情结。

8亿农民,在土里刨活,唯有土地让人心安。

“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赢得了农民”,这是毛泽东说的。

土地是块压舱石,手有余粮心不慌;温饱小康也是从农业安全开始的。

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们往往是手有土地却难有笑颜。

我也曾经为了“逃离”而努力上学。

土地是一种资源,农业为主时代养活大众,工业发展时期提供空间。

只是江苏是平的,江苏的土地基本上都是耕地。

江苏是人口大省,江苏又是工业化、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地方。

鱼米之乡与工业文明如何和谐相处一直是一门学问。

江苏的土地资源早已是稀缺资源。“谁解决了农民生存问题,谁就赢得了土地”,这就是现代化进程一种事实存在。

脱贫攻坚,需要让更多的人不再依赖土地而活着。

离开了土地的农民,也就是城市新市民,能换一种方式活着,应该是一种进步。

只是新市民中的老人还可能有太多的无奈。花坛里种点菜可能就是他们心里对土地的不舍。

农民能进得了城,还要能回得了乡。

我们不做农民,也要进得了城,回得了村。

农业与土地一直是我们“向前冲”时留下的最好的“后路”。

三农,很重要。三代之内,其实所有人都是农民!

我也是初中毕业后才去掉农民的身份,只是还长时间生活工作在农村,直到调进县城;女儿从出生就不再是农民,上学后也就一直呆在县城,只是不远的农村还有来自祖辈亲情的呼唤。

我是农民家的孩子,小时候也没少跟父母干农活。赤脚踩泥的感觉一点都不比穿着皮革走马路差。

要重农重粮,不是一味去减少农民的数量,不是一味让农民离开可亲的土地,而是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地位,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让与土地紧紧相依的农民,可以因为土地劳作而自豪!

农村的农庄(万善园43乡村)(2)

麦子黄了是风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