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目标(对新课改三维目标的自我解读)

在研读新课改相关内容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那么什么是整体发展呢?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为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课改下的目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新课改下的目标(对新课改三维目标的自我解读)

新课改下的目标

在研读新课改相关内容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那么什么是整体发展呢?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为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素养比做一个奔驰的汽车,那知识与技能就是这个车体,过程与方法就是燃油,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点起燃油的火塞,可见三者在形态不尽相同,但三者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三维目标是一个多元、分层、互动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桥梁;态度情感价值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高度升华。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教学有本质区别。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然而,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对过分关注和重视,会使我们的教育偏离方向:首先,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其次,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要抓好基础应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令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以往,由于太重视基础扎实,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一是“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二是“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双基”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总之,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把它们拆开讨论是研究层面的事,但在实践层面上必须三维一体。在这三维中,知识不是中心,而是载体;能力问题、情感问题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的,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能力、情感不能像知识那样搞课堂达标,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

考教师就关注微信公共号17学堂!

考证考编视频课全都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