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第四幅向日葵介绍(解锁花样滑冰答谢表演的星空之谜)

刚刚结束的花样滑冰表演赛,来自加拿大的冰舞组合吉勒斯和波里尔在梵高《星空图》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场绘画与花样滑冰的完美结合,堪称一组视觉盛宴。梵高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星空图》曾被做成各种文创产品,大受喜爱。

梵高的《星空图》在创作时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这也是他对超现实艺术,对未来及梦想孜孜不倦探索的过程。但是,它在刚刚问世的时候,还因为太过超现实,被市场质疑。那么就跟随小编的脚步,来看看梵高的这幅《星空图》是怎样演变创作出来的。

梵高的第四幅向日葵介绍(解锁花样滑冰答谢表演的星空之谜)(1)

阿尔的夜间咖啡馆 1888年9月 81cmX69cm奥特洛库拉穆勒美术馆

星月夜一《夜晚露天咖啡馆》

这幅《夜晚露天咖啡馆》也是在画宝赫肖像那个时间段里画出的。看宝赫肖像的星空背景就能明白,这个时期的梵高所思所想偏重于夜空,常常 45°凝视着星星,思索着关于死亡、时空及艺术的一些问题。梵高自己对这幅画的评论是:“《夜晚露天咖啡馆》在《播种者》《老农》与宝赫肖像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按照双镜头照相式写实派的观点,这不是地道真实的色彩,但是这种色彩暗示了一个性格热烈的人的感情。”

“如何在现场,在黑夜里描绘夜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问题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与朋友如此说道。于是,当年咖啡馆露台附近的画板上,有煤气灯和黄色的遮阳棚,还有“在闪耀着星光的蓝天下延伸出去的小街”。 画中那片三角形的夜空,加上咖啡馆,让梵高得意地说:“这是一幅没有 任何黑色的夜景,不用任何其他色彩,只用漂亮的蓝色、紫色、绿色和橘 黄色。”这幅画的创作曾让梵高有画一个系列的设想:星空下的耕地、星 空下的黄房子、星空下橄榄园里的耶稣……就像他曾画的向日葵系列一样, 他向弟弟预告道:“有朝一日,你会拥有一幅这栋小楼的画(指黄房子), 窗户亮着,还有星空。”可惜,耕地的星夜,他没画,黄房子 星空,也 没画,而橄榄园里星空下的耶稣,他画了两次,都不满意,刮掉了,大概 是因为很想画出自己心目中某种伟大的存在,想有别于教堂里的耶稣形象。

从圣玛丽海滩回到阿尔的梵高,再一次发现了小镇的夜空:“夜晚, 小镇消失了,一切都变得黑暗,比巴黎黑得多。”他继续在夜间游荡于阿 尔的果园、街头、河边、田野小路以及广场,之后在信中说:“我必须画一幅星月夜,星月夜是我应该画的东西,仰望繁星总是使我浮想联翩,就像我面对一张地图上的黑点出神一样,我什么时候抽出时间来画这幅星夜图?”梵高在繁星点点中看到了一张广阔的通往神秘、遥远的未知世界的 “地图”。

梵高的第四幅向日葵介绍(解锁花样滑冰答谢表演的星空之谜)(2)

隆河星夜 1888年9月 72.5cm×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

星月夜二《罗纳河上的星夜》

在尝试画橄榄园里星空下的耶稣失败后,梵高扛起画架、画板、 透视框等笨重的东西,在夜里走出家门。他到处行走,寻找着想画的主题,结果在距离黄房子不远处,仅隔几条街的地方,他走到了一座防波大堤上,在那里可以俯视罗纳河的夜景,好在大堤上昼夜点着煤气灯。

画面远处隐约出现的小镇簇拥着卡米莱特修道院及圣特罗夫教堂,它们都是神秘的深蓝色。正对面是圣皮埃尔教堂的尖顶,还隐约可见远处建筑物里的灯光,除了那星星点点的远处的黄色灯光,近处一排金黄色的街灯,加上水中典型梵高笔法的短线,用同样的金黄色反复地排列出倒影,梵高称它们是“无情的反光”。这些都把远景的幽蓝衬托得非常耐人寻味,可以体味出画这幅画时候的他,面对无限神秘的夜空,好似处于一种冥想状态,就像近景停泊的小船一样在星光下静静地随着河水起伏着。

那小船同时也是近景与远景的自然分界线:在画的下面,煤气灯的黄色些许地出现,近景高光部分用的是红色与蓝色混合后的淡紫色,它们与远景的水面结合起来,使得画作处于某种幽深频率的颤动中;星空部分的笔触是短宽方块,下方河水部分是短短的细线段,这种画法用梵高自己的解释就是“坚定而又交织着感情”。此画的主题是夜空,梵高在其中画出了大熊星座里的某些星辰,比如北斗七星,所用的颜色有粉红、绿,还有黄。最可爱的就是那些光晕,在轻轻的笔触里,在银河系的陪衬下,这些星光画出了梵高神秘主义情怀的特色。“我一定要画一幅多星夜晚里的丝柏树。 这里实在有一些绝佳的夜景。”刚到阿尔时,梵高曾如此说过。可惜他在那里经历了很多,也画了很多,但没来得及如愿。

1889 年 5 月 到了圣保罗精神病院后,那里的作息很严谨,梵高晚上不能走到夜空下,连一楼的画室也只能在白天才能去。因此,独自待在二楼病房里的他透过焊着铁栏杆的窗户继续凝视着 夜空,他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画了一些草图。他的视觉范围从小窗到目光所及的最远处阿尔卑斯山脉,在这个区域里的夜空中(时间 是 1889 年 6 月),梵高首先看到的是一弯 月亮,然后观察到了白羊星座,其中的几颗星星就挂在远处的山顶上,银河系沿着山脉的走向伸展开,在凌晨还可以看到金星。梵高太喜欢凌晨的光线了,在圣保罗精神病院画这幅画时,不知他多少次在凌晨起来观察星空。

梵高的第四幅向日葵介绍(解锁花样滑冰答谢表演的星空之谜)(3)

星夜 1889年6月 73.2cm×92.1cm 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凡高

星月夜三《星月夜》

画作中的小镇,在现实中从他住的房间那里是看不到的。梵高之前去过 1.5 公里外的圣雷米小镇(有护工陪同),在山上画了一幅速写《俯瞰圣雷米》,他把那个素材搬到了这幅画中。就像《罗纳河上的星夜》 里出现一对情侣一样,画这样超现实题材的作品时他一定会加入一些人类的元素,这次放进来的是一个带教堂的小镇。这个小镇里诞生过著名的占星家和预言家诺斯特拉德马斯。经历了近十年的绘画鏖战,最后走进了精神病院这间小小的病房,难以想象除了铁窗外神秘浩瀚的星空,还有什么能安抚梵高那颗时常激动、容易失去意识而又破碎的心。 星光的抚慰和永恒,给予了他灵魂终极的宁静,最终将这种宁静传入了画中。

梵高在信中告诉弟弟:“最终,我对星空有了全新的观察。”这第三幅星空作品,他把星星画得更大、更有颤动感。《星月夜》前景里有一棵巨大的丝柏树,这种浮世绘的构图一直是他喜欢的。而丝柏可能是梵高虚构出来的,至少在他二楼病房窗口的位置, 向外是看不到丝柏的(医院的院子里有),只有一棵小树,试想紧靠窗户的地方也不太可能栽种巨大的丝柏,那样会挡住太多的阳光。梵高5月一到圣雷米就画了很多的丝柏树,到 5 月底的时候,他同时在十几张画布上画丝柏,到了6月就出现了这幅星空下的丝柏。

圣雷米美丽山谷里的这些丝柏,让早在阿尔就喜欢画丝柏的他兴奋不已。是的,这幅画特别展现了他新确立的画风: 德拉克洛瓦的色彩加上他自己多年摸索的素描笔法——短线组成的旋转。此时的他已经抛弃了巴黎众多的流派和主义,专心确立了自己的“主义”。圣雷米古老 的丝柏树,它们那紧凑的、深绿色的锥形轮廓,还有线条比例都十分优美的造型, 在梵高眼里很像埃及的方尖碑,他高兴地说:“丝柏树总是占据我的思绪,我觉得应该画点什么,就像画向日葵一样,它们让我惊讶不已,可是我还没画过它们。”

正是这种不断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梵高《星月夜》中巨大的丝柏。有朋友不理解甚至不认识,会说:“那是什么?”可是当你了解了上述细节,会发现前景鬼魂一般的丝柏让整个夜景特别有纵深感、遥远感、神秘感,也让观者自然真切地带入自己,把自己放在丝柏附近去遥望画面的远处。这幅画中他用了 紫罗兰、赭色勾勒出远山的曲线,与上空旋转的繁星及近景弯曲扭转的丝柏相呼应,凭着直觉和感受,他给后人留下了用画笔弹奏出的旋律,那扭动着的线条, 既使人察觉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像星空旋涡一样的旋转之中,又使人从那种旋转中感受到了一股股平静能量的散发,整个画面好似处于一首深沉的夜色安魂曲里。

但《星月夜》没有得到弟弟的赞美,提奥觉得那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他告诉梵高:“最让人满意的画作,不是运用各种流派和抽象概念,而是描绘美好而真实的事物。”弟弟的视野来自市场,来自画作销售的风向,而梵高是很少考虑市场的,尽管他时常捶胸顿足地保证要画容易销售的画,但一抓起画笔就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了,他一站在画板前就会迷醉。从梵高的书信中可以发现他的色彩观, 那就是如果能正确地混合色彩,那么就能激发出人类所有的情感,比如使用破碎 的色调表达“愤怒”,用平衡的色调表达“绝对的正确”,用红色与绿色表达“激情”,用淡紫色和黄色表达“柔和的抚慰”。

他说自己是理性的色彩学家,通过在调色板上的复杂计算,去追寻画作的永恒、神秘、无限与梦幻的效果。梵高反对分离主义流派仅仅把色彩当作一种简化的装饰因素,坚持认为色彩是一种热烈 性情的强有力的表现。这幅作品让提奥不满意,梵高连连道歉:“我误入歧途, 把星星画得太大,连我自己都不能接受。”这也是他此后没再画星空题材作品的缘由吧。如果说梵高大部分作品中的神秘气氛都还算含蓄,那么星空三部曲系列画作则大胆、自然、抒情、毫不隐晦地画出了他心目中的超现实宇宙。

文/李 斓 李 睦 

#北京冬奥会举行花滑表演滑#

推荐阅读:

梵高的第四幅向日葵介绍(解锁花样滑冰答谢表演的星空之谜)(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