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词汇量不够怎么办(语文老师告诉初一新生)

#语文学习#笔者在读中学时,针对语文学习,我们班的同学曾编出这样的一段不太“顺口”的顺口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语文阅读理解词汇量不够怎么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语文阅读理解词汇量不够怎么办(语文老师告诉初一新生)

语文阅读理解词汇量不够怎么办

#语文学习#

笔者在读中学时,针对语文学习,我们班的同学曾编出这样的一段不太“顺口”的顺口溜:

“语文学习要靠记,生字词要狠记,古诗、文言文更要记;美文段落要记忆,段落大意也要记,时代背景更要记,如果这些都记住了,语文高分就到手了。”

当时班上的同学都把这则顺口溜当作语文学习的制胜法宝,但现在看

来,它不但不是法宝,而且还是一条弯路。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同学会非常不理解地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讲,语文和记忆都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记忆怎么等于走弯路了呢?”

是的,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同学们去记忆,但记忆绝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如果同学们仅仅按着上面顺口溜所讲的那样去学习语文,即使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分数,但在语文水平方面还是处于“低洼”状态。

笔者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位同学:

语文成绩公布后,因为成绩非常不好,我只得对他进行个别辅导。我指着他一道也没有做对的阅读理解题对他说:“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非常有限,平时多看点书。”

但我说的这些话他一直都听不进去,而且还一直在强调自己的观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那些段落我都背过了,段落大意我也背得一字不差,时代背景我也弄明白了,您还说我阅读理解能力差,我觉得这没道理呀?”

听这位同学这样说,看来我只能用执迷不悟来形容他了。把老师所给出的段落大意和时代背景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这怎么能算作是他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对于语文学习,他宁肯在记忆这条“弯路”一直跑到黑,也不肯接受课外阅读这条“光明大道”,可见记忆这条“弯路”对他的毒害有多深。

在这种状态下,凭着死记硬背即使他能取得高分,那又有什么意呢?这对于他语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什么帮助呢?

同学们,现在你也可以反思一下,对于语文学习,你是不是也走入了疯狂迷信记忆的这条“弯路”?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必须马上从这条弯路上走出来了,因为在这条弯路上走的时间越长,你回头时就会越困难。

每当我向同学们传达这样的观念时,他们都会这样问我:“老师,到底应该如何摆脱迷信记忆的这条‘弯路’,你给我们指条光明大道吧!”

其实,我给同学们指的光明大道就是——不去记忆,而去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提到鲁迅的作品,同学们都会想到这些句子:对黑暗社会制度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热爱以及对他们愚昧思想的痛恨等复杂感情。

但这些只是老师给出的现成总结,如果同学们仅仅是去记忆这些现有的结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这样说,这对你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根本就不会有丝毫帮助。

但如果同学们不去记忆这些固定的结论,而是自己去文章中慢慢体会,那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曾让一位同学花两天时间认真去品味鲁迅的《药》这篇文章,最后,他这样对我说:“老师,我觉得鲁迅对劳动人民的那种复杂感情,就像我父母对我的那种感情一样。我的父母非常爱我,但由于我的不争气,他们常常‘限铁不成钢’地数落我。而鲁迅先生的感情也是这样的,他深深地爱着劳动人民,但劳动人民的愚昧却又让他痛心地恨………”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比喻,我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讲过,这位同学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这说明他真的用心去阅读《药》这篇文章了,更重要的是,这还说明他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了。

当然,当他把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这就是他可贵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

所以,如果同学们都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每一篇文章,不是去机械的记忆,而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理解,那每位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会在这样的“经历”和“磨炼”中日益提高。

(撰稿:传 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