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

早上7点22乘K1219从杭州火车站出发,不到9点半,我已经站在了绍兴火车站南广场上。这是坐普通火车,如果坐高铁,只需要1个小时多一点。我的绍兴一日游,计划游览“鲁迅故里”、“沈园”和“东湖”。由绍兴火车站广场东行不到300米,就有直达鲁迅故里的公交车,全程只有十几分钟。

鲁迅故里的范围比较大,主要分布在中兴南路以西、鲁迅中路两侧,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三个部分。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

面向中兴南路,立有一面景区标志墙,上绘木刻风格的鲁迅半身像和绍兴老街图景。标志墙前有一组青铜雕塑,三个孩子当中,穿着长衫,有鞋子穿的,应该是鲁迅;头戴毡帽,光着脚的,一定是闰土的原型运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整个鲁迅故里景区凭第二代身份证即可免费进入,不收取任何费用。在这个旅游景点变着法儿要钱的时代,伟人家乡能有如此伟大之举令人敬佩。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4)

首先游览的是鲁迅的祖居,也就是“周家老台门”。周家老台门占地 3000多平方米,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也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坐北朝南,门前的路现在叫鲁迅中路。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5)

第一进俗称“台门斗”,檐下隶书匾额“鲁迅祖居”的书写者鲍贤伦为现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台门斗内隐门悬挂的蓝底金字“翰林”匾额提示人们,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年间曾被钦点为翰林,这是周氏一门莫大的荣誉。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6)

第二进为客厅,绍兴当地叫“大堂前”。堂中高悬“德寿堂”匾额,是周氏族人公共活动的场所。德寿堂原名“宁寿堂”,清道光帝时为避皇帝“旻宁”名讳,改为德寿堂。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7)

第三进是香火堂,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堂中所挂画像为鲁迅祖父,画像上方悬“德祉永馨”匾额,意为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两壁挂有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的鲁迅祖父周福清治家格言《恒训》。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8)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9)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0)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1)

第四进为座楼,是主人一家起居的地方,包括小姐的书房、绣房、闺房和沐浴房。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2)

从周家老台门出来,横穿过鲁迅中路,迎面是一座石制照壁,上书行书烫金大字“民族脊梁”。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3)

鲁迅曾经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为“中国的脊梁”下定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用这个定义来衡量,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过照壁北侧的小石桥,是“寿家台门”,也就是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的住宅。寿家台门共分三进。第一进是台门斗。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4)

第二进大堂前额枋上悬“思仁堂”匾额,匾额下太师壁上有联语“君子处事有忍乃济,儒者属辞既和且平”。意思是说,要成为君子或者说儒者那样被人称道、受人敬仰的人,首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品行。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5)

第三进座楼,包括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的卧室。小堂前是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堂中挂有一块“重游泮水”横匾。这是寿镜吾中秀才60年的时候,其侄寿孝天送来的贺匾。“入泮”是古代的入学仪式,在这里借指中秀才。1906年鲁迅回绍兴看望老师,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鲁迅的。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6)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叫“三余斋”。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7)

从第三进往东,是东厢房,著名的“三味书屋”就在这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原本是寿家的书房。屋中所悬“三味书屋”匾额为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为“三味”。屋正中的木方桌是老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8)

鲁迅的座位最初在南墙边,因墙外为过道,经常有人经过,影响到鲁迅学习,后来换到了东北角。那个时候到私塾学习,书桌和椅子都是自带的,因此屋子里的几张书桌的样式并不一致。鲁迅从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有5年的时间。“周家新台门”位于老台门的西侧,其规模和布局与老台门基本相同,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 4000 余平方米。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19)

鲁迅的卧室兼书房位于新台门的西部,现在里面陈列的一张铁梨木床,是鲁迅当年用过的原物。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0)

在周家新台门的北面,是与三味书屋齐名的“百草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这样描写他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1)

鲁迅对百草园饱含深情的描述,让我对百草园充满了遐想。但真正看到百草园的时候,我在心里忍不住对鲁迅先生说:先生啊,您是真能忽悠啊!据介绍,百草园在鲁迅那个年代,只是一个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普通菜园,面积将近 2000 平方米。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2)

现在的百草园保留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模样,菜畦依然,石井栏依然,皂荚树依然。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3)

从百草园向东,穿过一个月亮门,是“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是绍兴保存最完整的花园式台门建筑。其主人叫朱阆仙,也就是鲁迅笔下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4)

朱阆仙之父朱增富为上海名医,以治疗花柳病闻名,并以此积累下巨额财富。朱阆仙作为富二代曾捐官直隶知州、钦加二品衔、赏顶戴花翎,一直以慈善家的形象活跃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绍兴。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5)

台门内有一约400平方米的水池,终年水量充盈,久旱而不干。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6)

水池南岸建有一临水歇山顶半亭,亭内所悬匾额“乐鱼国”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题,南侧两根柱子上的抱柱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为朱阆仙的亲家、擅写魏碑的陶浚宣手笔。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7)

亭北过石桥,可达池中的船厅。船厅为歇山顶四面厅,四周围以环廊,南面门楣上悬“宛在水中央”匾额。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8)

船厅和北岸之间立有一块太湖石。相传,此石曾为明万历朝高官朱赓所有。朱赓历任万历朝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至清光绪年间,朱阆仙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大笔财产,在越王望花宫故址大兴土木,从朱赓后裔手中购得此石,将其置于池畔北首,并以此命名自己的宅院为“磐庐”。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29)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0)

北岸有一用四块巨石雕凿而成的圆洞门,门楣上的额题“磐庐”为民国年间书法家汪恂所题,门联“泽绵文阙里,墅傍小琅琊”由清代“娄东派”画家何诗孙撰书。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1)

圆洞门背面门楣额题为“云谷绍芬”,也是汪恂的手笔。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2)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3)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4)

朱家台门的其余部分,现在被辟为“鲁迅笔下风情园”,布置有“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等几个主题陈列馆。从周家新台门的西侧门出来,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窄巷,现在叫“三味风情街”。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5)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6)

小巷南口立有一座两柱冲天石牌坊,南面坊额为“仁里”,坊联为“旭日辉仁里,祥云护德邻”;北面坊额为“德邻”,坊联为“翠竹虚心有节,君子朴实无华”。这座牌坊是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批准建造的。

绍兴适合秋游的地方(秋色之中游绍兴)(37)

鲁迅先生是我敬佩的国人之一。敬佩他的家国精神,敬佩他的社会责任感,敬佩他的勇气和傲骨,敬佩他的才华和博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