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

梅州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梅州市境内(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山歌,它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

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1)

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州客家山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

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2)

梅州客家山歌共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

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3)

梅州客家山歌有数万首歌词流传于民间,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礼俗歌、情歌、其他生活歌和儿歌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

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4)

梅州客家山歌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最有特色的是比喻、双关、歇后、反复、对偶、排比等。梅州客家山歌由社会口头传承,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可在山上、田间、船上、婚礼上引吭高歌。

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5)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演唱方式多种多样,有劳动唱和、恋爱对歌、擂台斗歌、送别对歌、婚礼对歌、个人吟唱、民问艺人说唱、文艺团体演唱、即席酬唱等方式。晚清黄遵宪盛赞山歌“妇人、女子矢口而成”,并称赞为妙绝古今的“天籁之音”。

梅州客家风情山歌 非遗广东国风余韵(6)

传承意义

梅州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的瑰宝。它对于文学艺术、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客家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晚清黄遵宪、屈大均和当代钟敬文等学者都曾对梅州客家山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梅州客家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现在,唱山歌的队伍严重老化,不少优秀山歌手相继去世,青少年已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日趋严重。抢救和保护梅州客家山歌,对于保存客家文化、丰富中华文化、丰富客家人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