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插数字翅膀(数字文明按下加速键)

光明网讯(记者 李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助力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承载着“一体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国家使命。新时代下,如何深刻把握人类社会迈向数字文明的发展大势,抢占数字时代发展先机?

11月9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研讨会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活动是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三项“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之一。与会嘉宾、专家学者、相关企业负责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等多角度探讨数字文明新未来。

长三角插数字翅膀(数字文明按下加速键)(1)

“现有网络安全发展范式,无法解决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交织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邬江兴认为,没有内生安全赋能,任何数字基础设施都是“沙滩建楼”,不堪一击。实践表明,内生安全赋能设备在技术成熟度、技术普适性和技术经济性方面,都达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的程度,可以解决相应问题。

长三角数字文明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列举了一组数据: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总量达10.83万亿元,占区域GDP总量的44.26%; 2022年中国城市数字贸易综合指数前10名城市中,长三角沪杭宁甬占四席。

黄先海认为,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现实禀赋作支撑。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大、数字贸易比重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且数据产出规模与综合算力水平全国前列,放眼全国,长三角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构成要素与综合优势明显。同时,他还建议,要破除跨领域、跨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壁垒,从“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撬动长三角数字创新整体格局,构建数字创新要素枢纽,汇集链接全球各地数字技术与专业人才。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李继春认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助力数字文明共建要搭建高端智库,制定技术标准、树立人才标杆、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思想高地。同时,聚合全球科创力量,服务长三角创新发展。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雁兵认为,数字文明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最大的区别在于回归人性,促进发展与共享。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者,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开放、合作和竞争。“关键就在于数字化改革、数字化发展和数字化合作。”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光靠各地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要有组织地进行‘大兵团’攻关。”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要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市场、产业的协同力、推动力,才能使整个长三角一体化能够更高质量。

数字文明建设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打造和源头技术的创新实践。蚂蚁集团党委副书记、首席合规官李臣介绍,数字文明从企业角度来看有数字技术、数字包容和数字治理三个方面。比如,在数字包容方面,“支付宝把残障人士开发标准作为技术开发强制标准,保障能够服务残障人士。”此外,一批“生长”于长三角的硬核技术正深耕各自领域,以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逐步搭建。

在数字产业之外,公共服务数字化也是数字文明时代的标志。目前,长三角“民生一卡通”已加载公共交通等21项服务功能;1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共建共享、开放融合、互助共进、多跨协同”的“数字长三角”合作平台的打造,激发了长三角地区数字协同创新活力。

本次研讨会上,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南京、苏州、合肥、芜湖等10个城市人民政府还共同倡议发起组建了“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此外,现场还发布了《携手迈向长三角数字文明新未来——乌镇宣言》。宣言指出,该联盟将致力于谋划数字基建新布局,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新效能,优化数字社会新环境,加快数字素养新提升,共商数字治理新机制,筑牢数字安全新屏障。

此外,本次活动在网络端搭建了一个元宇宙虚拟会场。未能线下参会的嘉宾人员可以通过这一新技术,云端“亲临”现场,沉浸式感受现场氛围。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